揪出潜伏的胃肠肿瘤

时间:2017-1-24 16:33:0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11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它们并不是不治之症,依靠现在的医学技术,早期诊治可使5年生存率超过90%。胃癌的发生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般经过“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如今,完全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早期诊断治疗,早期阻断胃癌的发生。

胃镜检查具有直观性,直接夹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对于早期胃癌的筛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7大类“胃癌高风险人群”需要注意。

1.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2.接受过胃部分切除手术、有胃息肉和有胃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者;3.感染幽门螺杆菌者;4.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饮食不规律、吃霉变食物、吃饭速度快、喜食腌制和熏制食品、高盐饮食、少食新鲜蔬菜者;5.恶性贫血的患者;6.长期酗酒、吸烟者;7.精神受刺激和爱生闷气者。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大肠癌患者获得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普查结果综合显示:大肠癌检出率约0.%~0.6%。在检出的大肠癌中,早期大肠癌占15%~25%。早期筛查可以大大提高无症状大肠癌的发现率,将肿瘤扼杀在萌芽中。

根据统计数显示,40岁以后,大肠癌的发病率开始明显上升,大约75%的大肠癌发生于这个年龄段后。

因此,40岁后,若本人有癌症史、肠息肉史或者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大肠癌史;或者本人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情况,比如近两年来慢性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慢性便秘每年在两个月以上;有黏液或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近20年来有重大精神创伤经历,医院接受电子肠镜检查。

 胃肠道癌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一位;大肠癌发病率占第三位,死亡率居第四位;老百姓往往谈“癌”色变。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活节奏的加快,胃肠道肿瘤发病群体由中老年人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防治战略是: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如能早期诊断可以治愈,1/3癌症可通过减轻痛苦而延长寿命,那么如何来做到针对胃肠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甚至预防呢如5年生存率的降低,复发转移率的增加、晚期梗阻、疼痛、消耗、恶液质的出现,死亡的临近等等,因此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患者来说,需要警惕身体出现的一些不良信号,才能做到早诊、早治。平时要注意消化系统的一些不适症状,尤其是反复出现的,或者是本身患有的慢性疾病,症状出现改变的,医学上称作是癌前病变的,如胃癌的癌前病变有:①慢性萎缩性胃炎、②胃息肉、③残胃炎、④恶性贫血胃体有显著萎缩者、⑤少数胃溃疡;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有: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②结直肠腺瘤。

  胃癌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所以很多人都容易将胃癌的症状和胃溃疡的症状相混淆,那么如何来正确区分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然而在临床表现上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溃疡型胃癌"呢?为了不致贻误病情,不仅医生应该掌握区分两者的本领,就是病人最好也要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以便提高警惕,尽量做到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事实证明,只要细心观察,胃溃疡与胃癌还是可以区分的。年龄与病程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90%的病人均有上腹痛,而且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有一定时期缓解,之后又再发作,常迁延多年。而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胃癌一般无明显不适,但一经出现上腹痛等症状,便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从疼痛的规律性来说,胃溃疡的疼痛多与饮食关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时开始,疼痛持续几个小时,有烧灼感,其后逐渐消失,直到下次进食后再次发现上述节律,服碱性药物疼痛可以缓解。胃癌的疼痛无规律性,与进食无关,进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减轻;疼痛性质不定,可以是钝痛或剧痛,常有饱胀感。

虽然,从“症状”上来要求非医学专业的老百姓早期发现肿瘤,要求高了些,但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方便的各种检查手段的使用为提高了强有力的保证;社会物质条件的发达,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健康来保证,只要广大患者







































什么治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bfz/201701/41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