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镇痛疼痛的秘密

时间:2017-3-6 19:28:53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从出生那一刻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总在经历着疼痛。我们毕生都在努力避免它,但是疼痛却是我们生存的关键因素,而有些人却根本不知道疼痛为何物。让我们来共同了解疼痛背后的奥秘。

编译

杏树林

都说十指连心,为什么手指的痛感就是比别的地方强烈?

疼痛是人们求医问药的最常见原因。但因为疼痛是主观感觉,因此很难对它下一个定义。疼痛研究国际协会(IASP)对它的定义(年)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显然,这个定义十分的含混。曾有某位外科医生干脆称疼痛为病人说是就是。因此,我们不妨下个简单的定义,疼痛就是当受到伤害(接触刺激)时,身体向大脑发出的警报信号,好让身体及时做出反应。

这里说的伤害性刺激可以是机械的(压力、冲击或者剪切伤)或化学的(烫伤)。疼痛感,或称痛感(英文nociception,源自拉丁语中的“伤害”),是引发疼痛的刺激从受创部位传导至中枢神经的过程。

我们看上图是人类大脑的左侧侧面,蓝色位于前方,红色位于后方,半圆形在头顶,相对于平整的一面在下方。在神经科学中,这四个方向分别叫做首侧、尾侧、腹侧和背侧(可以想象成一只狗)。两个颜色的分别代表了两类皮层,运动皮层和躯体感觉皮层,分别负责运动和躯体的感觉。蓝色和红色中间的一条线是中央沟,是切实存在于大脑中的一条沟。相信大家对上面的示意图并不陌生,这就是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homunculus),图片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系统解剖学(第8版)》(点击查看)(杏树林app“图书”板块收录医学电子图书+,是您手机里的图书馆,行医好助手!)。Homunculus原意为“小矮人”,是指利用炼金术造出来小人,具有完整人体功能。在神经科学领域,Somatosensoryhomunculus特指大脑的躯体感觉皮层(SomatosensoryCortex)与身体的对应关系。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homunculus):大脑的躯体感觉皮层与身体的对应关系的体感小人。可以看出手部和嘴唇比例最大。

在体感皮层,不同的区域控制不同的躯/肢体。而且各躯/肢体在体感皮层中对应的区域大小,跟躯/肢体的大小不是比例关系,而是跟体感控制的复杂度有关。如果把体感皮层中不同区域反向映射到躯/肢体,并对应上皮层中的体积大小,就得到了所谓体感小人:

可以看出,手指、嘴唇等部分宽大,原因是手指和嘴唇感觉丰富(痛感同样丰富!),需要的皮层支持也要多一些。换句话说,就是痛感更丰富!

为什么磕磕碰碰后,揉一揉就可以减轻痛感?

从很小的时候起,每当遇到磕磕碰碰,长辈们总会紧张地跑过来,在孩子受伤害的部位吹一吹、揉一揉。久而久之,这样的举动变成了一种习惯,总觉得疼痛减轻了。

事实上,人体感受疼痛后,会通过神经纤维向大脑传递,但这个神经纤维并不像一条毫无阻拦的机场跑道,更像一个处处设卡的高速公路。揉一揉,就像一个收费站,卡在了高速公路的中间。

即脊髓存在有控制疼痛信号进入大脑的入口,低电流刺激脊髓后活化疼痛抑制神经纤维,因而关闭了疼痛信息的传递,进而缓解和阻断疼痛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闸门控制说——GateControlTheory。

▲闸门理论(GateControlTheory)是年神经学家Melzack和Wall在特异学说和型式学说的基础上,为疼痛控制提出的,其基本论点是:粗(Aα、Aβ、Aγ)纤维和细(Aδ、C)纤维的传导都能激活脊髓后角的上行的脑传递细胞(T细胞),又同时与后角的胶质细胞(SG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粗纤维的冲动只能兴奋SG细胞,使该细胞向T细胞发出抑制性冲动,从而阻断外周纤维向T细胞传导传递冲动,故闸门关闭。

在C纤维这里,收费站就是Aβ纤维,一种传播“揉一揉”的纤维。当Aβ纤维和C纤维同时向大脑传播信号的时候,Aβ纤维就会主动抑制C纤维的活动,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疼痛有所缓解。

不管怎么说,"揉一揉减轻疼痛"是真的有效果。如果那种叫你"多喝热水"的是"空想派"的话,那么给你碰疼的地方"揉一揉"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了!

▲Aβ纤维相当于疼痛传导通路商的收费站,一种传播“揉一揉”的纤维。为什么手指割伤感到刺痛,而腹痛是钝痛?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疼痛的传导途径来讲了。痛感的过程分为许多步:感受——神经末梢感受到刺激。传输——神经将信号发送至中枢神经系统。信息的传输过程通常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神经元参与。疼痛中枢接收信息——大脑接收信息,以便进一步处理和行动。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身体中的痛觉通路。▲疼痛的传导通路

跟普通感觉神经元一样,痛觉神经元位于外周感觉神经中。它们的细胞体处在脊柱内通向外周神经的背根神经节中。痛觉感受器不是从特定的末梢,而是从任意神经末梢中感受疼痛的,比如感受触觉或者压觉的末梢中。

由于游离神经末梢在身体各组织中的分布密度不同,身体各组织对疼痛的敏感性也就不同。皮肤、粘膜的神经末梢密集,对疼痛的敏感性高;其次,肌肉、关节、筋膜、动脉管壁等也有较丰富的神经末梢;而内脏器官则较少。

同时,躯体神经有两种痛觉传入纤维:有髓鞘的A纤维传导速度快,为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在刺激后立即发生,刺激去除后很快消失。没有髓鞘的C纤维传导速度慢,是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疼痛产生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情绪反应和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

来自内脏的传入纤维伴随植物神经上行,属于没有髓鞘的C纤维,因此内脏出现病变常为表现为钝痛。

总结起来两点:手部游离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性高,而内脏器官较少;手部传入神经多为有髓鞘的A纤维,传导速度快,定位准确,而内脏多为无髓鞘的C类纤维,传导速度慢,定位不清楚。

为什么有人天生感受不到疼痛?

英国神经科学家RonaldMelzack和PatrickWall讲过,一个患有先天性失痛症的女孩爬上滚烫的电热器时,因为没有感到疼痛,结果膝盖被三级烧伤。

动漫《空之境界》中,浅上藤乃有后天的无痛症,由于无痛症她并无意识到自身阑尾炎的恶化,最终导致了阑尾炎穿孔和腹膜炎。

事实上,先天性失痛症(Congenitalinsensitivitytopain)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缺陷,它使患病者无法感知疼痛。也许这听起来不错,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疼痛是针对伤害的警告系统,因此无法感知它的人更可能受到严重伤害,却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迅速作出反应。

一个具有复杂调节功能的生命系统是不会轻易走向自我毁灭的“无痛症”的。据估计,将那些未被确诊的患者算在内,全世界可能也只有不到40位无痛症患者。至今无痛症在全世界的医学界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曾有国际研究小组报告[2]说,他们发现了导致某种先天性无痛症的基因变异。

总之,人体本身是一个系统,其复杂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和控制,包括疼痛在内有很多秘密我们至今依然无法完全破解,但又真实存在。

文献索引:

1.系统解剖学(第8版).主编:柏树令,应大君.人民卫生出版社2.NatureGenetics41,-()18October

本文由杏树林编译整理。如需转载,请联系songxiaojie

xingshulin.







































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bfz/201703/44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