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症状有时不典型,严密观察很重要。 作者 周玲张兰梅 来源 产科佳育玲珑 笔者最近碰到了3例这样的孕妇: 都是没到孕足月(37周以后),一例B超提示胎盘血池合并胎心监护异常,后来出现频繁腹痛;一例B超仅提示胎盘血池;一例B超提示胎盘增厚、轮状胎盘。后两者动态观察血常规,血色素均进行性下降,除一例有轻微腹痛外,胎心监护均无异常。最后,做了剖宫产,证实三位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胎盘早剥。 什么是胎盘早剥?在宝宝出生之前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就是胎盘早剥。 所以,一旦发生胎盘早剥,宝宝就面临着缺氧的危险。剥离面越大,病情就越重,可能危及妈妈和宝宝的生命。 什么样的孕妇容易发生胎盘早剥?以前怀孕发生过胎盘早剥 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 慢性肾病 全身血管病变 凝血功能障碍 未足月(37周之前)胎膜早破 羊水过多 双胎或多胎 子宫肌瘤,尤其是位于胎盘附着处的子宫肌瘤 外伤 吸烟、滥用可卡因 过度饮酒 宫内感染 ...... 什么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阴道出血/破水羊水呈血性 注:胎盘早剥不一定都有阴道出血,有些是内出血。 腹痛、后背痛:后壁胎盘往往表现为腰背部疼痛 宫缩较频繁或者没有间歇 注:后壁胎盘子宫压痛和宫缩可能不明显 宝宝不怎么动了 如果孕妇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应尽快就诊。 还有一些孕妇一发生就很严重,就会出现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出汗、视物不清等休克的表现,这时候要立即拨打20/。 还有一些孕妇并没有胎盘早剥的典型症状,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三位孕妇,这就需要严密观察: 、超声检查: 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敏感,准确率只有25%左右; 没有异常不能排除胎盘早剥; 有些没有发现胎盘后血肿,仅表现为胎盘增厚; 胎盘厚度超过5cm,一定要动态观察。 2、胎心监护:出现不明原因的监护异常要高度警惕。 3、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动态观察变化,出现不明原因血色素下降,要考虑有内出血可能。 发生胎盘早剥怎么办?0级胎盘后有小凝血块,但没有临床症状。 Ⅰ级阴道出血;可有子宫压痛和子宫强直性收缩;孕妇无休克发生,无胎儿宫内缺氧发生。 Ⅱ级可能有阴道出血;孕妇无休克;有胎儿宫内缺氧发生。 Ⅲ级可能有外出血;子宫强直性收缩明显,触诊呈板状;持续性腹痛,孕妈妈发生失血性休克,胎儿死亡;30%的孕妇有凝血功能指标异常。 前面提到的3位孕妇,有两位有胎盘血池,一位为轮状胎盘,这些是否与胎盘早剥有关? 胎盘血池随着B超诊断水平的提高,对胎盘血池的报告越来越多。胎盘血池,也称为胎盘静脉池,在胎盘绒毛中心部分无绒毛处,胎盘实质中的较大的近圆形暗区,可见细密光点从侧壁流入暗区内。B超的特征为胎盘内部局限性无回声区,形态可变化,内可见云雾状、点状或泥沙样的回声流动。 较小的血池不会影响宝宝,但如果较大,就会由于淤积的大量血液不能进行氧交换,影响宝宝的发育,出现宝宝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缺氧,甚至危及生命。有专家建议,血池直径大于4cm,或者有超过5个以上的血池,需要严密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是否与胎盘早剥有关,目前还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但有专家认为,胎盘边缘部位的血池有可能与早剥有关,需要严密观察。 轮状胎盘这种胎盘的胎儿面中心内凹,周围环绕增厚的灰白色环,环是由于双折的羊膜和绒毛膜构成,其间有退化的蜕膜及纤维。轮状胎盘的确与胎盘早剥、早产、宝宝宫内缺氧、宫内发育迟缓有关,需要严密观察。 总结 出现阴道出血、腹痛、子宫收缩和子宫压痛,尤其是具有胎盘早剥高危因素的孕妇,一定要及时就诊。 有些胎盘早剥症状并不典型,下列情况: 胎盘增厚超过5cm; 胎盘血池超过4cm或者有5个以上的血池,尤其是发生在边缘者; 轮状胎盘; 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的表现(胎动增厚或减少,胎心监护异常)。 一定要动态观察(血常规、B超、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及时处理,以免危及孕妇和宝宝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