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这里是“张璐说胃肠” 玉路之声专栏 为了带给大家更贴心的健康服务 了解更多关于健康的知识 将推出系列文为您详细解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 胃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 张璐主任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以下八种类型辨治,疗效显著。 肝气郁结型 肝脾不调型 脾胃虚弱型 心脾两虚型 脾胃虚寒型 胃阴不足型 寒湿侵袭型 瘀血凝滞型 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下 这八种主要类型 Q1 什么是肝气郁结型? 症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嗳气叹息,腹部胀满,脘痛连胁,食少纳呆,肠鸣,大便不调,每因气恼症状加重,舌苔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基础处方:柴胡,香附,枳壳,香橼,佛手,青皮,陈皮,郁金,木香,山药,白芍,茯苓,白术,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嗳气与呃逆的区别 气从胃中上逆,出咽喉而发出声响,声音长而缓的表现,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俗称“打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 嗳气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名哕、发呃。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止呃逆方法: A.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 B、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C、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来调节,抑制打嗝。 Q2 什么是肝脾不调型? 症见胸胁胀闷,郁闷不舒,腹痛或腹胀便溏,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健脾。 基础处方:柴胡,木香,香附,陈皮,薏苡仁,山药,砂仁,党参,白芍,茯苓,白术,生姜,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舌下望诊法最早文献记载系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所描述:“身重体热寒又频,舌下之脉黑复青,反舌下冷,子当死腹中,须遗子归冥。”舌下静脉的变化常常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指导意义。 薄白苔 正常舌苔 Q3 什么是脾胃虚弱型? 症见腹胀便溏,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治宜健脾益气。 基础处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砂仁,薏苡仁,山药,陈皮,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张璐主任临床常以健脾通络为基本治则。 方中党参、炒白术补气健脾,白术兼能燥湿,茯苓既可健脾,又能利水渗湿。砂仁化湿醒脾,行气温中。薏苡仁善渗除脾湿。全方标本兼顾,气血同治,共奏健脾养胃、化瘀通络、疏肝理气、祛湿逐痰之功。 Q4 什么是心脾两虚型? 症见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惊恐,失眠多梦,食少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健脾养心。 基础处方: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川芎,白芍,山药,薏苡仁,茯神,远志,生姜,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血气者,人之神”。气血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只有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血脉通畅,脑得血养,神志思维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任何原因引起的心气不足,都可能会出现气血生化乏源,无力推动血行而致血脉痹阻,气血无法上荣脑髓而出现精神萎靡和记忆力减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亏虚,生化乏源,不能长养先天,致元气虚衰,脑髓失充,神机失控亦可发为呆病。脾胃不好与老年痴呆发病是有直接关系的。 Q5 什么是脾胃虚寒型? 症见胃脘部隐痛,喜按喜暖,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甚则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象虚弱。 治宜温中健脾和胃。 基础处方:肉桂,干姜,吴茱萸,小茴香,黄芪,党参,白术,白芍,陈皮,枳壳,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是目前医学界广泛认可的胃癌前发展演变模式。 “十人九胃病,胃病多虚寒”。 寒邪是最主要致病因素,也是毒邪滋生的关键,胃多气多血,寒邪侵袭则易伤及血分,日久由血入络,产生浊阴,滋而为毒,且“寒伤形”,寒邪亦能使有形之胃黏膜受损。热耗气伤阴,致使气虚、胃阴不足。寒邪丛生之病理产物即为毒邪,其郁结于胃络,闭阻不通,终使得胃黏膜损伤,胃络萎缩、增生、异变。 Q6 什么是胃阴不足型? 症见脘腹痞满,嘈杂,恶心嗳气,咽干口燥,饥不欲食,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益胃。 基础处方: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太子参,黄精,白术,白芍,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Q7 什么是寒湿侵袭型? 症见腹痛拘急,肠鸣腹泻,泻下清稀,食少纳呆,口淡不渴,肢冷,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而紧。 治宜温中散寒燥湿。 基础处方:高良姜,肉桂,吴茱萸,茯苓,猪苓,苍术,白术,陈皮,山药,薏苡仁,肉豆蔻,炙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Q8 什么是瘀血凝滞型? 症见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甚则痛如刀割,饭后痛甚或入夜疼痛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止痛。 基础处方:当归,丹参,柴胡,香附,川楝子,延胡索,白芍,枳壳,丹皮,桃仁,红花,甘草。根据患者情况加减味,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明显紫暗舌色 中医“瘀血”之凝滞内结之血(血液运行迟缓)或“血郁”。红花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周围血管等作用。桃仁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作用。 治愈病案分享 赵先生,43岁,两年前出现餐后腹胀,多在进餐后30分钟发生,伴嗳气,偶有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右侧卧位、膝胸位或反复嗳气及肛门排气后腹胀可以减轻。进食肉类、蔬菜或者过量饮食后腹胀加剧。 医院做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服用吗丁啉、雷尼替丁无效。进食量渐减少,体重持续下降,曾服用中成药有所缓解。 1医院就医,诊断为“胃下垂”,继续中药治疗无效。患者食欲精神一般,2年来体重渐下降约20Kg。 张璐主任根据患者情况以“解郁安胃修复法”治疗,患者服用一个周期后,症状完全消失。 未经患者同意,检查报告暂不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