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春天捂得好,疾病自然少,捂这3处

时间:2021-5-7 17:51:1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春天到了,气温渐渐升高,让大家倍感舒适。但冷空气却时不时地杀个回马枪,让气温忽高忽低。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却又热得冒汗。这一冷一热的变化,让人一不留神就会生病。俗话说“春捂秋冻,老来无病”,春天,还是得捂着点!春捂三处,杂病不生1捂腰背:肾好一切都会好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尿频及易于疲劳的症状。按摩腰部的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位置: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保健方法: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位于腰背部两侧的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该穴,也可温暖肾阳。2捂足部和小腿:聚阳气,一年少疼痛春季,很多老人会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是恶心、呕吐、眼睛痛等肝阳虚的表现。这就提示我们要重点保护好足部和小腿部位了,平日多热敷足临泣穴能很好地改善这种不适症状。位置: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保健方法:用两手拇指指面着力分别置于足临泣穴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足脚趾,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每次按压5~10分钟,每日2~3次。3捂肚脐:养阳气,助长寿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对于经常有胃部冷痛和腹泻的人来说,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保健方法:保养神阙穴可采用揉中法,即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每次下。注意:北方地区,春寒料峭,还应注意护“神门”(即手腕)。这些人群更要“捂”1胃病患者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这类人群需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2关节病患者大部分的关节疾病复发都和受寒有一定的关系。而在初春这个气温变化无常的时候,关节病患者更要注意保护好全身重要关节,避免寒气侵入。3哮喘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最好减少出门,必须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4冠心病患者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意思是说寒冷刺激会使得血管发生收缩、痉挛,血液流动不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从而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此时需做好前胸及后背的保暖工作。此外还需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5脑血管病患者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尤其是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春捂的注意事项是否春捂,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要适当“捂”。中午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可适当减衣;出现“倒春寒”时,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能“捂”了。如果两种极端天气交错出现,穿衣、脱衣就该勤一点。■

来源:养生中国、广东中医药

编辑:陈佳、曹思扬

责编:陈广泰

猜你喜欢

男子连吃5个橘子,吃进ICU!医生:这类人群千万要注意......知名女星因一个小动作入院手术!这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两款国产疫苗款同时获批上市!世卫专家提醒重视“新冠后遗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bfz/202105/109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