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伤寒论》 历代医学名家,专门为《伤寒论》作注的就有三四百家之多,日本医家对《伤寒论》也备极推崇,喻之为“医魂”。《伤寒论》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程之一,课时较多,学生学习时,一般花的力气也较大,可是效果却并不理想。为此,小编给各位粉丝开设了《伤寒论》小讲堂,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第六讲——“太阳病”哦! 原文玉函“汗”之前有“其”字,“漏”之后有“而”字。今从宋本、成本、康平本。 (1)遂漏不止——遂,指以一事由为契机,继而发生后续的事情。这里指以发汗为契机,出现汗出如漏而不止的情况。 (2)小便难——指小便不能快通,难以排出之意。 (3)四肢微急——指上下肢轻微拘挛。 举出前条所述坏病的实例。将太阳病桂枝汤证误诊为麻黄汤而发汗,在药物效力消失后仍汗出如流而不止。因而患者诉恶风、小便淋漓不得快通、四肢肌肉拘挛、屈伸困难。 这已经不是桂枝汤证,为桂枝加附子汤主治证。我从学校毕业开始行医不久的时候,看过一名患者,患肠伤寒,在确诊之前连续使用发汗剂十余日,具有与本条描述相同的症状。另外,对于发热的病人,如果连续数日使用退热药物发汗,便会出现这种症状,同时出现轻微的手足颤抖。 小便淋漓不畅、四肢拘挛等症状可出现于急性吐泻性疾病体液突然丧失时。本条的情况是发汗过度,体液丧失而引起了以上的症状。 那么,以上所举症状全部具备时,即使不考虑脉象,也是桂枝加附子汤证,所以这里未举出脉象。但如果必须说出脉象的话,其脉象一般应是浮大而无力的。 (1)该方剂应用的指征,可以从本条所提示的症状进一步延伸。如将发汗不止代之以体液减少或营养不足等,将恶风代之以肢冷证,将小便难代之以小便不利或尿出减少,将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代之以四肢运动麻痹、或感觉麻痹、或疼痛等,这样一来,该方剂的应用范围便会扩大。 (2)可运用于神经痛、脑出血后遗症所致半身不遂、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等。另外还多用于古人称之为“疝”的疾病。关于这种“疝”一类疾病,将在别的地方提及,但肢冷证中,遇冷则腹痛或腹痛加重、疼痛部位不固定到处移动,这些症状成为慢性过程时,现代医学在治疗上多无良策。津田玄仙在《疗治茶谈》中,对疝有详细论述,并将该方剂置于卷首,推奖其为治疝之妙药。 (3)这里应该明确的是,在[解说]部分提到的桂枝加附子汤的脉象多应是浮大而无力的。其实该脉象是在这种场合出现的,即太阳病发热,因发汗而致汗漏出不止,出现了恶风以下的诸症状。而在应用于神经痛、脑出血、神经麻痹、疝等疾病时,此时的脉应有或沉小、或沉迟之象。 原文玉函,“甘草三两”作“甘草二两”,“味”字之后有“咀三物”四字。宋本在“一升”后有“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九字,在康平本此九字为嵌注,成本无此九字,玉函“本”字作“本方”。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附子为剧烈性药物,炮制可减弱其毒性。炮制附子时,用打湿的和纸将附子包住,埋置于热灰中,然后削去皮,破八瓣而使用。附子为乌头的幼根。 (1)桂枝加附子汤加白术,则为桂枝加术附汤,再加茯苓,则为桂枝加苓术附汤,可用于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脑出血等。 (2)自己采集附子然后进行炮制也是一种好办法。药店里出售的并不一定是乌头的幼根,其中掺杂着被称为乌头的老根。或者不经炮制将其原样出售、或者炮制后称作白河附子而出售。另外,也有中国产的炮附子。 (3)附子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中毒,所以初学者对此要加以细致的注意。我是将白河附子用砂锅再次加热二十分钟后使用,这样一来中毒的危险就减少了。另外,中国产的炮附子毒性也小,此时出售的是称作加工附子的去除了毒性的产品。 版权声明 shengming 本文选自《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大塚敬节著,王宁元译),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白癜风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