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肠镜以前,请用好这些检查

时间:2020-8-29 13:27:0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最近,朋友了解到我们可以做小肠镜,纷纷打电话说想介绍患者来检查检查,我欣然同意,叮嘱他们带上以前的检查单,化验结果来。有好几次,预约的患者来了,又被我劝回去了,为什么呢?

从消化科医生的角度,再没有比小肠镜更直观,更可靠的确诊小肠疾病的手段了,其不仅可以观察,还可以直接治疗!用惯了常规胃肠镜的大夫,都愿意拿到这样一把镜子,穿梭于整个消化道,那感觉一定会很过瘾!

不过,从小肠疾病的诊治流程上讲,这个检查位于最顶端,不仅仅是设备的普及率低,主要是花费多,技术难度高,相对有创,所以小肠镜并不适合筛查疾病,而是适合其他检查不能明确,或者其他检查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亟需获得病理支持,或者明确了元凶,而且刚刚好内镜可以治疗,我们才建议患者做小肠镜。

那么哪种方法适合做筛查呢?其实,最方便的是查粪便常规及潜血,看看有无异常的潜血,脂质,细菌的比例,寄生虫及虫卵,医院都可以检查。不定期的重复三次以上,不要嫌难为情,怕麻烦。当然,粪便里的检查项目越来越多,也越先进,比如查特殊的致病菌抗原,甚至肠道菌群检测等另当别论。

第二方便的是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这是一个经典的检查,在多排螺旋CT还未普及的20世纪,医院里,仍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只要有X线透视机,患者事先口服泻药清肠,然后边喝稀钡边被透视观察。医生可以看到对比剂通过空肠,回肠,黏膜涂布的钡剂是不是均匀,哪段肠段有憩室,哪段里面有充盈缺损,肠段狭窄(见图)?肠道蠕动的是否过快,缓慢?有无肠段的激惹表现,按压腹部的时候肠管的活动度怎样?等等。全消化道造影可以从观察咽腔开始,一直到造影剂进入结肠结束,有些人可能一个上午能做完,有的还要到下午再拍片子才能结束。目前,医院里,这样一个检查还存在其特殊的价值:可以观察肠道动力和传输功能,尤其是对于结肠。但是,由于定价较低,费时费事,医院开展的越来越少。

第三个检查,大家都觉得挺好,小肠CT造影(CTE),不仅看了小肠的内部情况,还可以看整个腹部,是准备精良的增强全腹CT。如果你学会了自己准备,那就更好了,一下子为患者节约了两千多人民币!只要患者能够做好肠道准备,一幅相对静态的小肠造影就可以呈现了。

除了增强CT要看的肝胆胰脾肾,胃的轮廓、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阑尾是不是都那么的清晰?如果患者腹痛,还可以看看动静脉血管有无异常,从大血管一直可以追踪到肠系膜。目前,从事炎症性肠病的专家团队已经建议CTE作为克罗恩病的优选检查方式。

CTE不同部位重建图像

当然,磁共振小肠成像(MRE)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比剂相对也更加安全的优势,可以更加精细地评估病变,比如狭窄肠段的良恶性,且可以用于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判断和治疗疗效的评价。只不过,受到肠道蠕动的影响,需要快速扫描序列并常规应用解痉剂才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划重点了!如何准备肠道呢?

CTE和MRE检查前一天晚饭后禁食,晚餐后半小时服用缓泻药,可以是甘露醇、番泻叶、酚酞、硫酸镁等,以排出宿便为目的,至大便呈稀糊样。次日早上禁食,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液大约~ml(1瓶20%的甘露醇ml+7瓶等量温水),于40分钟至1个小时内分次喝完,喝完一大半的时候可以肌注一支解痉剂,然后带上剩余的等渗液体到影像检查室门口等待检查,并于检查前再次补喝ml左右以充盈胃部。检查时间控制在服药后的一小时左右,不然,充盈小肠的液体就有可能进入了结肠,达不到小肠检查的要求。所以,医院有64排CT或1.5T的核磁,和影像科医生沟通好,都可以进行这项检查。

之后的小肠检查方式,要数胶囊内镜了。这个小东西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宣传的到位:无痛,安全,全肠道都能看。可以一秒钟拍摄3幅左右的图像,连续拍摄6~8小时,然后从肛门排出。检查过程中需要携带信号采集接收设备,随时监测其所处的位置。前提是:肠道清洁度要高,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肠道不要有明显的狭窄、憩室,以免胶囊嵌顿,如果是狭窄段需要外科干预还好,一起手术取出,如果是个良性的憩室,那怕是要多挨一刀了!

对于可疑小肠出血者,看到病变固然是好,如上图,小肠里面一个分叶的肿瘤合并出血。但若肠道出血不稳定,也可以不用太计较清肠的效果,毕竟,救命要紧,只要能明确出血的大概肠段,外科就可以进行急诊手术了!

最后,就像篇首提到的那样,小肠镜才开始隆重登场!毕竟,完成4~5米的小肠完全对接还是很难的,目前医院都是找到病灶就可以了,经口和经肛需要安排两次检查,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除了麻醉,操作时间,费用,能否找到病变和对接等因素,还要考虑操作本身所致的黏膜损伤,尤其是十二指肠壶腹区的水肿导致淀粉酶升高等风险;对于如何选择先从哪一侧进,还是需要先评估病变的大致位置,这时,之前提到的几项小肠影像检查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就像任何其他疾病的诊查思路一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无创到有创,小肠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也是这样,用好了这些检查方式,可以筛选出真正有需要的患者进行检查,使患者受益最大化,又不浪费检查资源。

作者:仁医镜界来源:仁医镜界

消化界长期征稿:原创稿件及特约作者招募!

投稿邮箱:DDP

high-med.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by/89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