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是女性的易受孕期,与常说的“安全期”相对应。在排卵期,女性可能会有明显的现象,例如:体温升高,精力旺盛,性欲高涨等现象,而且白带增多。 但是,有少数人还会出现排卵期出血的现象。那你知道什么是排卵期出血吗? 排卵期出血,顾名思义,就是指女性在排卵期发生的异常子宫出血,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月经中期出血类型,以28天的周期为例,排卵期在第14天至16天,若是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少量的出血,有的可能还伴有腹痛,就很有可能是发生排卵期出血了,这是排卵的一个信号。 为什么会发生排卵期出血呢? 还得从我们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说起,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开始增殖,逐渐长厚,在月经的第14天达到高峰,而到了排卵期,随着卵泡的排出,雌激素的水平会出现下降,如果这时候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到不足以维持维持子宫内膜的水平,就会发生突破性的内膜脱落,就形成了排卵期的出血了。而排卵后随着黄体形成,雌激素的分泌会再次逐渐上升,这个时候,突破性的出血就停止了。 简单的说,就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出现下降,而黄体分泌的雌激素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水平,出现一个比较大的空缺的时候,就会引起排卵期出血。然而这个空缺通常不会太长,所以大多数排卵期出血的量和时间也不会太长,有的甚至只是表现为排卵期出现褐色的分泌物。 偶尔发生一次排卵期出血的话,多数能够自愈,并不需要治疗,少量的出血也不影响性生活和受孕。如果是长期反复发生,那么还是会有一定生活上的困扰的,这个时候可以在排卵前后使用雌激素或者孕激素来调整一下,一般几个周期之后,就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了。 温馨提示:女性排卵期出血,代表此时子宫的免疫力有些脆弱,同房时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发生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