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04/5816562.html 第四节:阴阳 一、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阳证——表、实、热阴证——里、寒、虚 1阴证 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 :面色暗淡,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精神萎靡,口淡不渴,身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2阳证 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称为阳证。 ,面色红赤,颜面潮红,肌肤灼热,口干咽燥,渴欲冷饮,心烦不眠,神烦,躁动不安,声音粗高,大便秘结,脉浮数或洪大有力或滑实,舌质红绎,苔黄厚燥或焦黑、起芒刺。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出现的阴液衰竭的病变和证候。 成因:壮热耗津、大吐大泻等严重烧伤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出的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 成因:大汉,大失血等亡阳久病阳气衰微 汗 四肢 其它症状 舌 脉 治则 亡阴 汗热、味咸而粘 尚温畏热 面色潮红、全身灼热、烦躁、昏迷、气促、渴喜冷饮 红绛而干 细数疾而按之无力或虚大 益气敛阴 救阴生津 亡阳 汗冷、味淡不粘 厥冷畏寒 面色淡色,全身发凉、淡漠、昏迷、气微、口不渴或喜热饮 淡白滑润 微细欲绝或浮而空 益气固脱 回阳救逆 八纲证侯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八纲中的八类证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症候的描述 1.表里与虚实寒热 表寒证 表热证 表虚证 表实证 里寒证 里热证 里虚证 里实证 2.证候错杂 分类 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并无矛盾 第九章其他辩证 第一节:病因辨证 概念及重点:病因辨证,是运用病因学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各种病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各种证候的辩证方法 要点: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及常见临床表现 一、六淫辩证:风寒暑湿燥火,要与“内生六淫”的相区别 (一)风淫证候: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又称外风证(☆☆☆☆) 临床表证: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颜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或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皮肤瘙痒。 1.风邪侵表:发热恶寒、汗出、鼻塞或喷嚏,咳嗽,咽喉痒或痛,苔薄白,脉浮缓 2.风客肌肤: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此起彼伏,游走不定 3.风袭经络:颜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颈项拘急,四肢抽搐 4.风袭关节: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5.风水相搏:颜面先肿,继而全身 (二)寒淫证候: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又称外寒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鼻塞,苔薄白,脉浮紧。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等。 1.伤寒证:寒邪伤于肌表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白,脉浮紧 2.中寒证:寒邪直中脏腑(寒邪客肺、寒滞胃肠、寒滞肝脉、寒滞心脉、寒凝胞宫证等) 临床表现:腹部冷痛,喜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咳嗽,或泄泻,或手足拘挛,或囊缩等,舌淡苔白,脉沉紧 3.寒凝经脉:关节冷痛,痛有定处,喜温 (三)暑淫证候(☆☆) 1.冒暑:暑热湿邪侵袭肺卫 2.伤暑: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 气津两伤 3.中暑:发热,卒然昏倒,汗不出,烦闷,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 暑闭心神,暑热动风 程钟龄认为辨暑方法:以自汗、口渴、烦心、尿赤、身热、脉虚为要点 (四)湿邪证候(☆☆☆) 临床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濡或缓。冒湿,则首如裹,遍体不舒,四肢倦怠,脉来濡弱,湿伤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1.湿邪伤表:头痛如裹,身热无汗,关节疼痛,四肢倦怠 2.湿侵皮肤:皮肤起泡,破流黄水(黄水疮),或足趾奇痒,皮破流水 3.湿留关节:关节重着酸痛,肌肤麻木,疼痛固定,脉濡缓,舌苔腻 (五)燥邪证候(☆) 1.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浮 2.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嗽,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黄,脉象浮数 (六)火淫证候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耳赤,心烦汗出,或烦躁谵妄,衄血,吐血,斑疹,或燥烦发狂,或见痈脓,舌质红绛,脉象洪数或细数。 火灼气分——壮热口渴,面红目赤 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发疹 热扰神明——发狂 热灼肌肤——皮肤生痈疖 热伤津液——便秘,尿黄 (七)疫疠辨证:是中医对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 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流行面广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3.多从口鼻而入4.其产生有一定的条件 疫疠的临床表现 1.大热、大渴、头痛如劈2.绞肠痛绝,或抽搐强直 3.狂躁昏谵,吐衄发斑,咽痛喉烂4.憎寒壮热,痰喘肿胀 5.舌质红绛,苔厚浊腻或白厚如积粉6.脉濡数 二、七情证候:过度、过久的情志刺激,导致脏腑气血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致病特点: 1.与患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2.以精神症状为主 情志内伤的临床表现(☆☆☆☆) 1.怒则气上:头痛目胀,面红目赤2.喜则气缓:神不守舍,哭笑无常 3.悲则气消:闷闷不乐,面色无华4.恐则气下:腰膝酸软,二便失禁 5.惊则气乱:惊悸怔忡,癫狂晕厥6.思则气结:食少纳呆,胸闷嗳气 三、饮食劳伤 (一)饮食所伤:胃痛,恶闻食臭,饮食不佳,胸膈痞满,吞酸嗳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二)劳逸所伤:倦怠无力,嗜卧,懒言,饮食减退,脉缓大或浮或细。 (三)房室所伤 阴虚,则咳嗽咯血,骨蒸潮热,心悸盗汗; 阳虚,则阳痿早泄,手足清冷,腰酸腿软,梦遗滑精。 第二节气血津液辩证一、气病辩证(一)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二)气陷证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征候。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或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器所致。 (三)气滞证 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邪气内阻,或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因素导致气机阻滞而成。 (四)气逆证 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不得平卧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嗳气 肝气上逆-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目红赤,吐血衄血,甚至晕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