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第二轮复习11

时间:2021-9-3 12:05:2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04/5816562.html

第四节:阴阳

一、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阳证——表、实、热阴证——里、寒、虚

1阴证 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

:面色暗淡,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精神萎靡,口淡不渴,身寒,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脉沉迟或弱或细涩

2阳证

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称为阳证。

,面色红赤,颜面潮红,肌肤灼热,口干咽燥,渴欲冷饮,心烦不眠,神烦,躁动不安,声音粗高,大便秘结,脉浮数或洪大有力或滑实,舌质红绎,苔黄厚燥或焦黑、起芒刺。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出现的阴液衰竭的病变和证候。

成因:壮热耗津、大吐大泻等严重烧伤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出的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

成因:大汉,大失血等亡阳久病阳气衰微

四肢

其它症状

治则

亡阴

汗热、味咸而粘

尚温畏热

面色潮红、全身灼热、烦躁、昏迷、气促、渴喜冷饮

红绛而干

细数疾而按之无力或虚大

益气敛阴

救阴生津

亡阳

汗冷、味淡不粘

厥冷畏寒

面色淡色,全身发凉、淡漠、昏迷、气微、口不渴或喜热饮

淡白滑润

微细欲绝或浮而空

益气固脱

回阳救逆

八纲证侯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八纲中的八类证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症候的描述

1.表里与虚实寒热

表寒证

表热证

表虚证

表实证

里寒证

里热证

里虚证

里实证

2.证候错杂

分类

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并无矛盾

第九章其他辩证

第一节:病因辨证

概念及重点:病因辨证,是运用病因学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各种病因侵入人体所致疾病各种证候的辩证方法

要点: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及常见临床表现

一、六淫辩证:风寒暑湿燥火,要与“内生六淫”的相区别

(一)风淫证候:外感风邪引起的证候。又称外风证(☆☆☆☆)

临床表证: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颜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或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皮肤瘙痒。

1.风邪侵表:发热恶寒、汗出、鼻塞或喷嚏,咳嗽,咽喉痒或痛,苔薄白,脉浮缓

2.风客肌肤:皮肤瘙痒,或起丘疹,或起风团,此起彼伏,游走不定

3.风袭经络:颜面麻木不仁,口眼歪斜,颈项拘急,四肢抽搐

4.风袭关节: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5.风水相搏:颜面先肿,继而全身

(二)寒淫证候:外感寒邪引起的证候。又称外寒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鼻塞,苔薄白,脉浮紧。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等。

1.伤寒证:寒邪伤于肌表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白,脉浮紧

2.中寒证:寒邪直中脏腑(寒邪客肺、寒滞胃肠、寒滞肝脉、寒滞心脉、寒凝胞宫证等)

临床表现:腹部冷痛,喜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咳嗽,或泄泻,或手足拘挛,或囊缩等,舌淡苔白,脉沉紧

3.寒凝经脉:关节冷痛,痛有定处,喜温

(三)暑淫证候(☆☆)

1.冒暑:暑热湿邪侵袭肺卫

2.伤暑: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

气津两伤

3.中暑:发热,卒然昏倒,汗不出,烦闷,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

暑闭心神,暑热动风

程钟龄认为辨暑方法:以自汗、口渴、烦心、尿赤、身热、脉虚为要点

(四)湿邪证候(☆☆☆)

临床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濡或缓。冒湿,则首如裹,遍体不舒,四肢倦怠,脉来濡弱,湿伤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1.湿邪伤表:头痛如裹,身热无汗,关节疼痛,四肢倦怠

2.湿侵皮肤:皮肤起泡,破流黄水(黄水疮),或足趾奇痒,皮破流水

3.湿留关节:关节重着酸痛,肌肤麻木,疼痛固定,脉濡缓,舌苔腻

(五)燥邪证候(☆)

1.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浮

2.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嗽,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以及上气鼻干,舌干苔黄,脉象浮数

(六)火淫证候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耳赤,心烦汗出,或烦躁谵妄,衄血,吐血,斑疹,或燥烦发狂,或见痈脓,舌质红绛,脉象洪数或细数。

火灼气分——壮热口渴,面红目赤

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发疹

热扰神明——发狂

热灼肌肤——皮肤生痈疖

热伤津液——便秘,尿黄

(七)疫疠辨证:是中医对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

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流行面广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3.多从口鼻而入4.其产生有一定的条件

疫疠的临床表现

1.大热、大渴、头痛如劈2.绞肠痛绝,或抽搐强直

3.狂躁昏谵,吐衄发斑,咽痛喉烂4.憎寒壮热,痰喘肿胀

5.舌质红绛,苔厚浊腻或白厚如积粉6.脉濡数

二、七情证候:过度、过久的情志刺激,导致脏腑气血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致病特点:

1.与患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2.以精神症状为主

情志内伤的临床表现(☆☆☆☆)

1.怒则气上:头痛目胀,面红目赤2.喜则气缓:神不守舍,哭笑无常

3.悲则气消:闷闷不乐,面色无华4.恐则气下:腰膝酸软,二便失禁

5.惊则气乱:惊悸怔忡,癫狂晕厥6.思则气结:食少纳呆,胸闷嗳气

三、饮食劳伤

(一)饮食所伤:胃痛,恶闻食臭,饮食不佳,胸膈痞满,吞酸嗳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二)劳逸所伤:倦怠无力,嗜卧,懒言,饮食减退,脉缓大或浮或细。

(三)房室所伤

阴虚,则咳嗽咯血,骨蒸潮热,心悸盗汗;

阳虚,则阳痿早泄,手足清冷,腰酸腿软,梦遗滑精。

第二节气血津液辩证一、气病辩证

(一)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二)气陷证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征候。多见于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或劳累用力过度,损伤某一脏器所致。

(三)气滞证

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邪气内阻,或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因素导致气机阻滞而成。

(四)气逆证

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不得平卧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嗳气

肝气上逆-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目红赤,吐血衄血,甚至晕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119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