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三年的药,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就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电影《我不是药神》 医院像一面镜子,照尽世间的人情冷暖,缩影着众生的疾苦,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人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最艰难的选择,每天都在上演。 穷,是我们面对病魔最可怜的姿态。 死亡率63%,30万赌一条命! 急诊室是个充满意外地方,见证着人间最真实的样子。 而在这里的医生们,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什么情况。 医院急诊科蒋熙攘医生来说,他最怕遇到腹痛的病人(腹痛原因太多了)。 疫情期间,急诊科就送来一个42岁的男患者,他说自己腹痛2个小时,但说不清哪里痛。 血压测量的结果出乎意料,病人左脚(血压)是,右脚是90,血压差别巨大,并且两次测量都是这个结果。 “这个人要排除(主动脉)夹层。”蒋医生当即作出一个敏锐的判断。结果正如预判,患者确诊主动脉夹层! Tips:这个病简单地说,就是血管壁穿了个洞,血不停往口子上冲。当血管膜膨胀到极限时,就像一张纸,人打个喷嚏、用力大小便,就会说破就破,人就完了。 所以,这个病也号称“旋风杀手”,死亡率63%。当务之急就是手术,但也不能打包票能救活。 “告病危告病危!”整个急诊室的气压降到极低… “病情非常重,这种(情况)死亡率是63%。手术风险非常高,不一定能救过来。” “(费用)至少30万”,病人妻子瞬间崩溃大哭,“那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手术还是不手术?家里没钱,病人妻子没了主意。蒋医生听到这个消息,也陷入了两难: “做很难,不做也很难,这东西要争分夺秒。” “救还有一线希望,他不救肯定是没希望” 患者妻子一直在外头和儿子、亲戚打电话,而她老公,却在急诊科里奄奄一息。 最终患者儿子拍板,决定:做! 得到家属同意后,蒋医生火速联系安排。10个小时的手术,这名男子最终救回了一命。 虽然主动脉夹层凶险,但凡有一线希望,医生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救治。 事后蒋医生感叹道: “当医生最怕别人说‘你给我个交代,你给我透个底行不行’。就像这个病人说的一样,‘你告诉我还有没有得治,还有几成把握’。但这个病谁敢说有几成把握?没人敢说。只能尽人事,尽力。” 这位42岁男子是幸运的,30万赌到了自己的一条命,但更多的时候,“穷病”随时都在上演。 同样在急诊室,蒋医生遇到过一位脑干出血的高龄病人,再次面临救or不救的问题。 被放弃的选项会是另一种希望吗? 76岁老人脑干出血,CT显示出血点位于大脑核心,送到急诊室的时候,手术指标并不明显。 蒋医生反复观看患者CT,给出了2种方案: 对症治疗,就地抢救“没办法做手术,极个别做手术可能能活下来,基本也是植物生存的(情况)多”; 还有一种耗钱的方案,医院,“不是说这种情况是一定必死的”; 医院住2周到3周,抗过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有10%-30%的几率醒过来”。 如果住ICU,可能一天一千左右,加上各种检查费用,2-3万是必不可少的,后续需要长期的治疗,这不小的开支考验的是家庭经济条件。 实际老人家里的情况不容乐观,老人“没有医保”,姐弟俩也很为难; 详细了解费用问题后,弟弟选择了留在急诊科就地抢救,放弃了10%-30%醒过来的机遇。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残酷”蒋医生为此感到惋惜,正如《我不是药神》里那句扎心的台词,“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很多人最后都是因为没钱死的,而不是说没法治。” 这里有生命的诞生,也有死神的徘徊。 这里有坚强的挣扎,也有绝望的放弃。 医院,一直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而医生也不是神,大家都看着他,其实只想“救他一命”。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