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骨质疏松是种不受欢迎的流行,它来时静默,后果却令人惊心。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你这句话的三秒内,世上又多了一个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人。 在你读完这句话三秒内,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因骨质疏松而骨折的人。 骨质疏松症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根据多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骨质健康已亮起红灯。 中医把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枯、骨痹”范畴,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肾虚及脾虚,故针对病机而采用补肾壮骨、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则。骨疏松有哪些常见症状? 1.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自然老化退变,纤维环和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使髓核张力下降,椎间盘变薄。同时原纤维变性以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髓核失去弹性,椎间盘结构松弛,软骨板变性。 2.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长期慢性劳损,腰部肌肉力量的减弱,椎间盘的应力加大,加速了椎间盘的退变。不良姿势可引起腰部损伤,如长期的前倾坐姿、反复的弯腰、下蹲时弓腰搬抬重物及扭转。所以本病与职业有关。司机、会计、电脑操作者都易患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妊娠期腰骶部受重较大,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1.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2.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3.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4.从职业上,以往认为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但目前各人体力劳动不能完全以工、农、干部区别,经常从事弯腰劳动,驾驶员的腰部颠簸、长期长时间坐立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制衣厂工人),皆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一般认为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椎间盘退变重。但是,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也并不很低,这可能与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和活动量相对少有一定关系。 5、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制衣厂工人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6、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7、从女性的不同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特别是怀孕后期,由于腹内胎儿不断长大,造成孕妇腰椎过度前凸的姿势,而增加了腰部的负担。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尚未恢复,骨关节及韧带都较松弛,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更年期妇女,因为内分泌的改变,骨质疏松及骨关节、韧带退化等,也可导致发病率增高。 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 (一)补肾壮骨法 根据肾主骨的中医学理论,肾虚是骨质疏松的发病关键,故治疗宜补肾壮骨,若肾精充足,则筋骨坚硬有力。 1、肾精不足 证候:周身骨痛,骨骼变形,腰膝酸软,筋脉拘急,消瘦憔悴,步履蹒跚,反应迟钝,成人则表现为早衰,出现发落齿摇、阳萎遗精、耳鸣耳聋、健忘等症伏;小儿则出现生长发育退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五迟五软,易惊盗汗或抽搐,舌体瘦小光红,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方中熟地、龟板、山萸肉、菟丝子、白芍滋阴养虚,补肝肾之阴;锁阳,鹿胶温阳益精,养筋润燥;枸杞益精明目;黄柏、知母泻火清热;虎骨(虎骨现已不用,可用牛骨代替)、牛膝强腰膝,健筋骨;山药、陈皮、干姜温中健脾。 关节烦疼或发热加鳖甲、地龙、秦艽、桑枝;骨蒸潮热以生地代熟地,加青蒿、银柴胡、胡黄连;筋脉拘急加木瓜、汉防己、络石藤、生甘草;小儿虚烦易惊多汗抽搐者加牡蛎、龙骨、钩藤;若出现肌肉关节刺痛、拒按或有硬结,皮肤瘀斑、干燥无泽、面晃唇暗、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血瘀的表现,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以养血活血,活络软坚。 (二)益气健脾,活血调肝 脾虚则肾精亏虚,骨骼失养,骨骼脆弱无力,以致发生骨质疏松症。故治疗宜补气活血、健脾调肝。 2、脾肾气虚 证候: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四肢无力,肌肉衰萎,昼轻夜重,骨骼变形,活动不利,面色(白光)白,口淡、自汗,面浮肢肿,夜尿增多,少气懒言,肠鸣腹痛,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胖嫩苔白或水滑,脉弦沉无力或迟细。 治法:补益脾肾。 方药:右归丸合理中丸加减。方中制附子、肉桂温补命门之火,以强壮肾气;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杜仲:菟丝子养血补肾生精;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振脾阳;当归养血和营;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温养督脉。 腹痛拘急者加乌头、细辛、全蝎、蜈蚣;浮肿关节肿胀加茯苓、泽泻、苡仁、身倦乏力者加黄芪;肌肉萎缩者加灵芝、何首乌、鸡血藤、阿胶。对骨质疏松合并畸型或骨折的患者采用夹板或支架固定制动,并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治疗骨质疏松症中药小验方 1、黄精、党参、熟地、黄芪、首乌、巴戟天、杞子、龟板、鳖甲、肉苁蓉、鹿茸、大枣等药物煎骨汤、肉汤服用。 2、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续断、狗脊各g,红花60g,川椒60g,共研细未,每次用50~g醋调后装纱布袋敷于皮肤上,并在药袋上加敷热水袋,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平均疗程30天,用于骨质疏松疼痛者。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减少盐的摄入 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以多盐多油为主。而钠与钙的排泄相互关联,在高盐摄入时,钠排泄增加,钙也随之丢失。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总食盐的摄入量为6克,日常生活中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帮助钙质吸收。 2、保证足够的日晒 通过晒太阳,可让体内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可促进钙吸收。一般而言,每天保证15分钟到半小时的日照,自身就可以合成身体需要的维生素D3。 3、适当运动 骨不用,就疏松。负重的运动,如走、跳、跳舞或跑,可以增强骨质。以车代步、电梯的普及,加上城市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使得我们的生活远离了运动。为了健康骨骼,每天必须保证有30分钟的适当运动。运动还可以帮助增加骨量,维持合理的骨转换水平,保证适度的骨骼矿化,修复骨骼的微损伤,改善骨骼健康结构。 脚跟起落运动 脚跟并拢站立,脚尖打开呈30度,双手叉腰,脚跟一起一落,每次做10~20遍,一天3次。脚跟起落运动能对大腿根部施压,起到增强大腿骨骼的效果,同时能使小腿肚肌肉得到锻炼。 仰面背肌伸展运动 趴在毯子或床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边,缓缓挺起上身,同时脚压在地上或床上保持不动,这个动作坚持5~10秒,并缓缓吐气,然后姿势还原。一次做15遍,一天一次即可。注意颈部不要压得太紧,上身挺起高度量力而行。该运动通过锻炼背肌可增强腰椎骨。 下蹲运动 站立,两脚张开呈30度,略比肩宽。两臂前伸,腰部发力缓缓下蹲,膝盖呈90度,注意膝盖不要超出脚尖,整个过程约10秒,然后站直。一次做5遍,一天做3次。下蹲运动可增强大腿肌肉和臀肌,进而增强对上半身骨骼的支撑。 出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