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防暑静心免伤脾胃

时间:2019-1-5 20:11:2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每年阳历7月7日左右为小暑,此时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小暑养生:防暑静心

小暑伏天,最易引发的节气病就是中暑。此时应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节中常会感到烦躁疲乏,食欲减退,甚至头晕胸闷,恶心。这些症状民间称为“苦夏”。

“夏日吃苦,胜似进补”,此时可适当食用油麦菜、莴笋、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研究表明,天然苦味食物具有清热解暑、抗菌消炎之功效。

夏与心相应,夏季养心,宜平心静气,顾护心阳,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人体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平养”,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神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心为主宰,故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食疗:避免脾胃受伤

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节气,饮食方面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首先,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导致形体消瘦,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其次,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昏迷或死亡。

再次,饮食偏嗜可导致五味之偏。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皆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或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毛发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肝木太盛而克伐脾土;多食甘味的食物,则肾气得不到平衡。

小暑进补食疗方花生粥

花生45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先将花生洗净后捣碎,与粳米同放入砂锅煮粥,以米烂汤稠为度,待粥成时放入冰糖稍煮即可。每日早晨空腹温热食用。

玉米须茶

玉米须20克。取玉米须洗净晒干,切碎备用。

每日1剂,开水冲泡,代茶频饮。

山楂荷叶茶

山楂15克,荷叶12克。

共研为粗末,每日1剂,煎水代茶频饮。

常见病小暑调治法

胃肠道疾病是此节气的常见病,同时,闷热的天气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腹泻石榴皮散

石榴果皮适量。将石榴果皮煅烧存性,研为细末,每服3~6克,每日2~3次,空腹以红糖水送下。

适应症:大便滑脱不禁。

山药大枣粥

小米30克,山药15克,大枣5枚。按常法煮粥服食,每日两剂。健脾养胃,益气止泻。

适应症:脾胃虚弱所致之腹泻。

心悸

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天气炎热的夏季容易出现心悸。

龙眼双仁茶

龙眼肉20克,酸枣仁、柏子仁各12克。将上3味水煎取汁,代茶饮用。每晚1剂。补血,养心,安神。

适应症:气血不足型心悸。

甘草汤

炙甘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益气通脉。

适应症:心阳虚弱型心悸,症见心悸喘满、头晕神倦、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胸闷不适、气短、自汗尿少等。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吃入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的身体不良反应,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危及生命。

空心菜汁

鲜空心菜适量。将空心菜洗净,捣烂取汁,大量灌服,有急救解毒的作用。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适应症:误食毒菇、断肠草以及砒霜中毒等。

绿豆急救方

生绿豆适量。将绿豆用水浸软研磨,去渣取汁,大量灌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症:食物中毒。

小儿痢疾

夏秋季节,各类瓜果大量上市,小儿痢疾增多。小儿痢疾以黏液便、脓血便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

山楂茶

山楂30克,茶叶6克,白糖、红糖各10克。将山楂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0分钟,加入茶叶再煮二三沸,调入白糖、红糖即成。每日1剂,2~3次分服,连服5日。清热利湿,抗菌镇痛。

适应症:小儿急性痢疾,症见发热、黄绿稀便、腹痛、恶心呕吐等。

苦瓜汁

鲜嫩小苦瓜5条。将苦瓜洗净切碎,捣烂取汁饮服。每日1剂。清热解毒。

适应症:小儿赤白痢疾。

《跟着节气过日子》

本书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养生理念有机融合,指导人们在四季节气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起居。

青岛出版社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白癜风症状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78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