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尚义县昨晨最低气温-1.1℃ 据省气象部门监测,昨天早晨,张家口尚义县最低气温降至-1.1℃,地面最低气温为1.0℃,出现了初霜冻。预计今天早晨,河北中南部地区最低气温继续下降2℃-4℃,最低气温可达12℃-16℃,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今夏以来最低值(15℃以下),坝上地区有霜冻。 预计今天白天,河北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继续升高,北部地区设区市(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最高气温为23℃-26℃,中南部地区各设区市为25℃-26℃。明天白天,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继续略有升高,中南部地区各设区市为26℃-27℃;9月22日白天,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继续有所升高,中南部地区各设区市为26℃-28℃。 本周河北主要有两次降雨过程:21日-22日,西北部地区有小雨;23日-25日,北部和西部地区有小雨。20日至25日,中南部地区气象扩散条件不利,空气质量为轻-中度污染,局部重度污染,北部地区为良-轻度污染。 文/本报记者马冬胜 昨天天儿挺好今明也不错 昨天,雨后的省会再度迎来好天儿,不仅艳阳高照,而且空气也十分清新。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今明两天,省会天气依旧不错,气温也十分适宜,白天气温基本保持在27℃左右。 昨天上午,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望着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读者舒女士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拍照“发圈”:天儿好,心情就好。 昨天,记者从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及发布系统看到,上午时段,省会空气质量保持在“良”的状态,从11时开始,空气质量上升到了“优”,截至16时,实时的AQI指数仍然保持在50以下,市区及周边站点的监测数据均是代表空气质量为优的一片“绿意”。 对于昨天出现的好天儿,环保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受冷空气影响,在经过阵雨天气后,省会当天又刮了阵风,比较适宜污染物扩散。虽然艳阳高照,但在阵阵凉风的吹拂下,省会昨天白天的气温并不高,最高仅达到了24℃多,让市民度过了舒适的一天。根据最新气象信息,今明两天,省会依旧是晴好天气,伴着暖阳的回归,气温预计有所上升,但不会超过30℃,白天最高气温预计在27℃左右,而且空气质量不错。 对此,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可以多到户外活动活动,但注意防晒和补水。同时,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天气凉,大家早晚出行要注意多添件衣服。 文/本报记者崔虹图/本报首席记者李青 秋天来了,要美丽更要健康 出场专家:毕秀霞,副主任中医师,医院中医科主任。 今年9月22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秋季养生针对秋季燥邪当令的特点,当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注重“天人合一”。俗话说“一层秋雨一层凉”,秋高气爽,风高物燥,养生只有顺应秋季节气的特点,才能保证旺盛的精力与活力。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对于女性养生保健意义重大,这一时期很多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可能让女性身体从内到外表现出很多不适,因此,在这个时节里女性朋友们要更加爱护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滋阴润肺防秋燥 秋季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燥”。燥邪最易伤肺胃,因此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秋燥会耗伤女性气血,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滞血瘀、内分泌失调。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更是如此。这个时期常常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甚至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所以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晚秋防燥又要防寒,中秋过后,秋风萧杀,甚至会气温突降,养生除要防燥损伤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并重视耐寒锻炼。 二要少食辛辣戒烟酒 秋季空气干燥,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伤肝木”,“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秋季饮食的一个原则。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同时要戒烟酒,以免加重燥邪。 女性在秋季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可多食豆类,新鲜蔬菜、酸性食物,多饮水,适量吃些苹果、柿子、柑橘、梨、葡萄等以利于生津止渴、强化肝脏功能。 此外,对于爱美的女性而言,在干燥的季节里可适量吃些胡萝卜,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还有滋润皮肤的作用。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它在小肠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对皮肤的表皮层有保护作用,可使人的皮肤柔润、光泽、有弹性,因此又被称为“美容维生素”。 三要平定情绪敛元气 秋天阴气增,阳气减,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使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早睡是为了顺应阴气使之收敛,早起为了使肺气得以舒展,同时防止收敛过度。另一方面,入秋后过度贪睡会使人情绪变的萎靡,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会使人情绪饱满,也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另外遇事不骄不躁,在时令转变中,保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保持生机元气。秋季自然界萧瑟、万物凋零,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易触景生情而“悲秋”,勾起忧郁的心绪。疏肝解郁对女性秋季养生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玫瑰花泡水作茶饮,玫瑰花既能疏肝理气而解郁,又能和血散瘀而调经,有柔肝醒脾、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调节内分泌、缓解身心压力都有好处。 秋季养生小贴士:按摩穴位防病养生 ●按四缝健胃化滞 入秋后如饮食积滞,损伤脾胃,可按四缝穴。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位,位置在人体第2、3、4、5手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央点。最好用大拇指掐按,力度以稍有痛感且能耐受为宜。 ●按迎香润肺防燥 秋燥容易危害肺脏。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按极泉理气护心 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0℃时,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弹按时力度应柔和,每次弹按的量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文/本报记者李惺 秋分,这些疾病最常见 指导专家: 医院中心院区神经内三科主任卢海丽 医院呼吸一科主任耿立梅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崔丽萍 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郑彩华 心脑血管疾病: 血压高者需注意保暖、监测 症状:头晕不适,甚至出现肢体不利麻木、语言不流利等症状。 原因:相对于夏天,秋季气温降低,甚至忽冷忽热,这样的天气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这一方面是因为天气转凉,人体周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另一方面,在夏季由于天气较热,血管扩张而血压相对会降低,因此许多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会相应的减少药量,但若进入秋季后不能及时调整药量控制血压,那么血压也会出现波动,引起不适症状。 人群: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具有糖尿病、高血脂或吸烟、饮酒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 处方:第一,保持心态平和,以免因生气着急而导致血压波动。第二,随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加件外套。第三,有晨练习惯者,应注意活动量适度;天气较凉时,晨练时间可适当后延,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第四,饮食清淡,可适当多吃些滋阴的新鲜蔬菜水果,但应尽量少吃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第五,监测血压,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药量。第六,患有基础疾病者应按时用药,例如降压药、降血脂药以及脑梗或支架术后的用药等,均需遵照医嘱规范服用,切忌随意减药、停药。 提醒:老年人群所发生的脑血管意外中,脑梗较多见,约占70%左右。对于脑梗来说,“时间就是大脑”,在发病4.5小时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可以有效改善缺血的脑组织功能,促进恢复。因此,一旦出现言语不利、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溶栓时机。 过敏性鼻炎: 过敏者需防护,饮食防“发物” 症状: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有的还会合并哮喘。 原因:秋季也是过敏高发的季节,这与秋季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秋季风大,且花粉传播也较多,易引起过敏。另外,秋季气温不冷不热,在20℃左右,这个温度适宜螨的繁殖,而螨也是诱发过敏的一个常见因素。 人群:过敏体质者。 处方:第一,查明过敏原,避免或减少接触。例如秋季玉米成熟,对玉米过敏者就要避免到玉米地里;另外,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则应避免食用。第二,遵医嘱进行脱敏治疗或对症治疗。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使用抗过敏药进行预防。第三,注重个人防护,即过敏体质者秋季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居室要经常通风、打扫,定期清洗、晾晒被褥等。第四,饮食方面,除了避免食用可引起过敏的食物外,过敏体质者应注意少吃鱼虾等“发物”,以免诱发不适。 提醒:哮喘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与个人体质相关。除过敏体质外,有些青少年会在过度运动后发生哮喘或突发肺部感染等,这往往与免疫力较低有关。因此,运动锻炼一定要适度,千万不要过于劳累。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慢跑、快走或肢体活动等不同运动方式及强度。 感冒: 防干燥,别着凉,多喝水,吃清淡 症状:口鼻干燥,或打喷嚏、咳嗽,甚至发烧等。 原因:秋季主“燥”,人体极易感受“秋燥”,出现口鼻干燥、咽干不适等干燥甚至“上火”症状;若此时再不注意起居,不能随早晚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则很容易着凉受风,从而发生感冒。 人群:起居不规律者、免疫力较低者或“上火”者等。 处方:第一,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或汗出受风。第二,勿盲目进补,尤其是不能随意吃易致“上火”的补药或辛辣刺激的饮食。第三,饮食宜清淡、滋阴、润燥。例如莲藕、蜂蜜、百合、银耳等润肺食物可适当多吃。 提醒:多喝水。 胃病: 腹部保暖,心情开朗,按摩防病 症状:胃痛、胃胀、胃酸、食欲不振、腹痛、打嗝、消化不良等等,不同胃病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急性胃炎可见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呕血、黑便、脱水等;慢性胃炎则常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症状。 原因:胃病四季皆可发生,但秋季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气温的影响。胃喜热恶冷,寒冷空气的刺激可以使胃病发病率上升;另外,天气忽冷忽热,使食物变质的可能性增加,摄入后极易损伤脾胃。二是饮食因素。天气转凉,食欲增强,胃的工作强度增大;还有些人喜食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均会加重脾胃负担。三是情绪因素。秋季易生悲秋情绪,心情比较低落,抑郁症患者开始增多,表现为上腹不适的非常常见。此外,长期处在紧张工作状态上,精神压力太大,加之饮食、休息无规律,生物钟颠倒,引发胃功能神经紊乱,也会在不知不觉患上胃病。 人群: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者,饮食不节制者等。 处方:第一,规律饮食,饮食卫生,遵医嘱忌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尽量饭后服药,以防刺激胃黏膜。第二,尽量保持精神愉悦。第三,及时就医,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对症治疗。第四,防止腹部受凉,除了适时加衣,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 提醒:对某些部位或穴位的按摩也可以起到保健及缓解症状的作用。例如按揉内关穴、足三里(平时36次、痛时可揉次)及腹部(顺时针、逆时针各36圈)可缓解腹痛、腹胀,增进食欲。另外,按捏小腿肚(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可起到胃部保健作用。 文/本报记者梁蕾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蓓蓓责编:优优 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皮肤病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