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代价被正视 “为什么有人片面地宣扬女性生育的痛苦和可怕?”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话题。 说实话,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生孩子极其痛苦,本是事实,何来片面之说。 提问者是一个男性。 他说: “为什么很多人片面宣扬女性生孩子的痛苦,营造一种恐怖气氛? 这是消费恐惧,还是偏激地支持自由生育? 这是增强了生育自由度,还是破灭了女性想要生孩子的梦想?” 翻译一下就是“不应该让女性知道生育的痛苦,否则她们就不敢生了。” 完全以男性的利益考虑。 于女性而言,生育是权利,不是义务。 生不生由女性自己决定。 因为生育太痛苦,生育的代价也很大。 但从古至今, 人们却很少正视。 前几天,马伊琍转发了一篇关于“阴道哑铃”的文章,让产后妈妈懂得爱护自己。 女性产后子宫收缩、阴道松弛导致漏尿。 使用阴道哑铃,可修复阴道肌肉、恢复弹性。 日本三分之一的女性都会使用阴道哑铃。 有的人却谈性色变:“被盗号了,热搜预定!” 点赞的人还不少。 为啥怀疑是被盗号? 难道她不能说?不可说?说得不对? 生产的风险与代价,被强调得太少了。 人人都在夸母亲的伟大,却无视母亲的艰难。 结晶是夫妻的,痛苦是妻子的 生育的代价,对男女来说有着天壤之别。 男人,只需一点荷尔蒙。 女人,却要付出健康、时间,甚至是生命。 从怀孕那天开始,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尿频、吃不下饭、每周产检、连脚指甲都剪不了...... 怀孕后,妈妈的内脏都被挤扁了...... 十月怀胎,每天如履薄冰。 前三四个月从早到晚都会恶心呕吐。 有人喝白开水都会吐,还有人吃不了肉、闻不了味儿。 这期间要小心翼翼。 因为随时可能会胎停、流产。 比如颖儿怀孕后坚持拍戏,拍摄中途突然大出血,双胞胎中的一个不幸流产。 挺过危险期后,肚子一天天变大,最后大到只能躺着。 生活极其不便。 还有的连睡觉都是痛苦。 但这不是终点。 卸货是一道鬼门关。 生孩子的疼痛,称为分娩痛,是公认的最剧烈的疼痛,达到最高级别。 分娩痛到底有多痛呢? 10级。 在《新生日记》中,姜潮体验分娩痛,痛到怀疑人生。 才体验到5级痛,姜潮已咬紧牙关,止不住抽动。 医生说:“五指还没开呢!” 在这里,有必要先科普一下。 顺产分为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每隔二三十分钟一次宫缩, 第二产程:间隔五六分钟一次宫缩, 第三产程:持续四五十秒的宫缩直至宫口全开(开十指)。 开十指,指的是宫颈口开到10cm。 10cm是什么概念? 正常情况下,宫颈口连一指都不到,生孩子要硬生生撑开到10倍宽。 听着都痛。 姜潮体验到8级时,面目狰狞,双腿乱蹬,已经疼痛难忍。 于是结束了体验。 麦迪娜满脸心疼问他:“是很痛吗?” 姜潮一脸痛苦,停顿了一下说:“不是疼痛,是......非常难受,无法形容的难受。” 另一个哥们体验到九级痛时,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医生问什么感觉,他气喘吁吁:“感觉手麻。” 一升到10级痛,马上嗷嗷叫。 根本无力再对话。 请注意,这只是体验开到十指的痛。 生孩子不是按一下按钮。 而是要经历一次次的宫缩,才从一指慢慢开到十指。 宫缩有多痛呢? 下面这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痛到哭爹喊娘。 那声音简直震耳欲聋。 他仅仅体验了一次宫缩,持续时间也只有30秒。 而女人要经历N次宫缩,每次时长40-60秒。 也就是说,男人体验一次就受不了的痛,女人要经历N次! 不是女人多伟大,只是没有选择。 不是女人多能忍,只是不得不忍。 可能你会想,顺产再痛,只是痛一段时间,总比剖腹产切一刀好。 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听到“侧切”,我才意识到太天真了。 是的,顺产也要挨一刀的。 剪开会阴。 等孩子出来后,再一针一针缝合。 这一切是在你清醒状态下完成的,请自行脑补痛苦的滋味。 真正的痛苦,来自麻醉过后。 切口愈合至少要6周。 恢复期很痛苦,还要避免出现撕裂和感染。 有人说:“连上厕所都不敢上。” 但别忘了,你还要喂奶照顾孩子。那么虚弱,风险那么大,但还是不得不做。 做母亲真的太不容易了! 如果你怕痛,选择剖腹产会不会好一点? 答案是不会。 剖腹产从脊椎打麻醉,非常痛苦。 之后也不是全麻。 而是半麻。 你感觉不到痛,但能感觉到被切开,被拉扯。 麻醉醒后,刀口疼到痛不欲生。 护士还要来按压肚子排露。 小麦说:“感觉肚子里有一把刀在不停地搅来搅去。” 小麦已经记不清被按了几次,只记得抓破了老公的手。 如果很不幸,产后伤口感染,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 知乎网友默苍离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妈妈朋友的女儿,剖腹产后伤口感染严重,一度生命垂危。 幸亏抢救及时、家里也有钱。 才捡回了一条命。 这让默苍离的妈妈每天都很紧张。 因为默苍离也是孕妇,也快生了。 她只能这样安慰妈妈:“从你决定要延续血脉的那一刻起,作为一个母亲,你就要有牺牲的准备。” 生孩子,真的是走了一趟鬼门关。 产后损伤,不会致死,但很痛苦 生育,真的会死人。 但不必太恐慌。 据统计,年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17.8/10万。 约等于一万人中只有1.8个人。 这个数据并不大。 真正痛苦的是产后损伤。 不会致命,却非常影响生活。 胸下垂。 小腹上全是妊娠纹。 还有: 尿失禁。大笑、咳嗽、跑步都会漏尿。盆腔脏器脱落。阴道松弛、阴道痉挛、反复阴道炎。腰背痛、腹痛、乳涨、趾骨联合分离。腹直肌分离······ 图片:医院很多人以为生下孩子就完事了。不知道产后还要修复盆底肌。 什么是盆底肌? 百科上说: 盆底肌,即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导致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因为信息闭塞、羞于启齿。 等到发现问题,已经为时已晚。 在马伊琍的《我买了一盒阴道哑铃》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产妇。 子宫脱垂,都掉出来了。 医生着急地大吼: “你这都这么一大坨掉出来了,必须做手术了!而且必须先切掉一部分子宫,再把韧带提上去。” 问题很严重,但这个病人第一反应是:“那还能干活吗?” 医生更急了:“不能再干重活!就算子宫全切了,还可能掉出别的东西来。你明白吗?” 这个四五十岁的女人,点点头走出了门诊室。 在她之后,是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女人,大笑就漏尿,已经漏了两三年。 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你也许会质疑:“有那么夸张吗?那以前生了七八个孩子的人怎么没事?” 大错特错。 问题一直都有。 只是她们不知道就医而已。 马伊琍的微博下,就有很多这样的评论。 我姥姥生了8个孩子,子宫已经坠到体外,一生未就医。我二姨被困扰多年,刚做了手术。我的亲戚中还有很多女性,都有这类疾病。 产后损伤,不容小觑。 请每个女人牢牢记住产后恢复的三个阶段。 黄金期:产后42天-6个月内。理想期:产后6个月-18个月内。有效期:产后1年半到3年内。 越早修复,恢复越好。 千万不要大意。 你的子宫,只能由你做主,也只能靠你爱护。 产后损伤不致命,产后抑郁会杀人 产后的生理痛苦,也许不致命。但心里的痛苦,真的能夺命。 每年都有很多令人悲痛的新闻。 无数妈妈带来新生命后,悲惨离去。 你也许会说这只是少数案例。 确实,“看起来”很少。 因为不重视,所以发现少。 事实上,产后抑郁很普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据统计,每10个产妇中,就有1个人得抑郁症(10%-15%),5-8个人有抑郁情绪(50%-80%)。(数据来源:丁香园) 原因有很多:激素变化、刀口疼痛、涨奶、身材变形、缺乏睡眠、照顾孩子太难、永远做不完的家务...... 每一个都在摧残着你脆弱的神经。 但没人看见你的无助和痛苦。 妻子说:“我从生完孩子就没怎么开心过。” 丈夫说:“我不认为你有产后抑郁。” 无数的丈夫父母公婆都是这样:不听,不看,不理解,还否定你。 “怎么就你这样啊?”“别人家怎么没这样啊?就你事多!”“别人都能忍,为什么就你不能忍?” 生完孩子,他们沉浸在喜悦中,如沐春风。 你的心冷似寒冬,每一刻都是煎熬。 你说你病了,他们却说你矫情。 “那种绝望,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不会懂!绝不是无病呻吟的矫情,而是一阵又一阵,像鬼上身一样,摆脱不了的崩溃!”知乎上很多妈妈都是这样描述产后抑郁的。 真的摆脱不了吗? 不是的。 看不见就很难,看见了就很简单。 去年浙江一个宝妈,在马路上抱着孩子,挥舞着菜刀大喊:“我会自杀的!别靠近我!” 老公赶来后,紧紧抱着妻子。 妻子一下子冷静了,孩子安然无恙。 一个温暖的拥抱,战胜了锋利的菜刀。 还有一个年轻妈妈,原本性格开朗,特别爱笑。 但生完孩子后再也没笑过。 坐月子期间非常焦虑,天天失眠,边喂奶边流眼泪...... 有一天,妻子突然说:“我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来了。” 好在丈夫立刻意识到不对劲。 他握着老婆的手,坚定地说:“一定不会。” 自那以后,他每天都抽空陪老婆聊天。 妻子还是会经常痛哭,但没那么焦虑了,慢慢的也不失眠了。 后来好了。 很庆幸,他及时抓住了妻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理解和陪伴,是产后抑郁最好的良药。 生育之路,风险重重。 看见和陪伴,是一盏灯,能照亮她的孤独夜路。 希望男人用言语和行动告诉妻子:“你不是一个人,你和孩子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但不要去评判、指责。 因为痛不在你身,也不在你心。你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最后希望大家帮忙转发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生育的痛苦,爱护自己,爱护妻子和妈妈。 作者:水门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