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可能会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家庭和各种社会系统一样,有自己存在、运行的规则和需求。 家庭需要一对关系良好的父母,只有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运作正常,他们才能安心抚养孩子,孩子才有机会健康成长。 如果夫妻之间关系不佳,家庭中的成员就会被迫做出不良的适应,利用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这些即时、自动的防卫方式,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偏差而求助,在接受一系列的辅导之后,往往发现是他们的婚姻先有问题。她们进一步成长之后,了解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是为了化解父母婚姻关系中的冲突和压力。 也就是说,孩子借着自己的问题行为来维系整个家庭的平和,他们宁可成为“问题儿童”,也要为家庭带来一些帮助。而且,他们往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心理疾病(长期积累导致生理疾病)、行为偏差(多动、暴躁、饮食失调、恋爱、辍学、逆反、自卑、自大、忧郁、精神分裂等),永远不是单独的、个人的现象。是因为家庭本身生病了,有行为问题的某一成员只是病态家庭的“发言人”、“代理人”而已。个人的问题意味着家庭的病态,家庭系统的病态则反映出整个社会体系的病态。 当孩子出生进入原生家庭系统,成为家庭系统三角关系中的一角后,孩子也会成为父母关系的焦点。家庭系统中缺席的角色会有人自动补缺,这个人往往是孩子或孩子中的一个。 如果母亲忙于事业,整天在外奔波,没有在妻子和母亲的位置上;或者母亲停留在少女时代,不从父母处独立,而是带着孩子寄养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么由于母亲没有扮演她的角色,家庭在亲密关系上就会出现空缺(真空)状态。然而,家庭需要完整的婚姻,必须有人扮演跟父亲平等的角色来维持婚姻关系,于是,女儿可能会成为妈妈的“代理人”。 当爸爸忙于工作时,也许孩子会担负起照顾家庭、妈妈及更幼小孩子的责任。这样的孩子会变成“超级负责人”或“代理父亲”。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会扮演可爱滑稽的角色取悦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这样的孩子是减少父母摩擦的“开心果”。还有一个孩子会在家中扮演“超人”、“圣人”或者叫“英雄”的角色,在班里永远是第一名、赢得荣誉、当选班长,这个孩子荣耀父母,为家庭提供面子。 也许会有一个孩子产生反社会行为,借着这些行为来表达父亲(母亲)隐藏在内心的对母亲(父亲)的愤怒。这个孩子也许是不学习、惹麻烦、多动、忧郁、自卑,他(她)的问题可能会转移父母之间的冲突,甚至会使父母因为担心他(她)而彼此亲密起来。独生子女家庭往往由一个孩子反串所有的这些角色,由唯一的孩子承担家庭的一切问题和需求。 因父亲家外有家,在父母濒临离婚的几个月间,上中学的安静、文雅、优秀的女儿突然成绩下滑、忧郁、辍学、自闭,最后离家出走并试图自杀。当母亲因为女儿的状况向父亲示弱,父母二人协力来关怀女儿,并因为血缘关系难以割舍,父亲最终回归家庭之后,女儿豁然痊愈。父亲因此感慨万端,演绎一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家庭中的儿子上中学时极其优秀,功课均优,几乎每个学年都以全票当选班长。初三下半年中考前几个月,却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多月,无法正常上学。父母带着他去上海、医院检查,均无法查出病因。无奈休学,重读初三。此时的家庭状况是父亲有关系亲密的女友,常常在外留宿,母亲极为苦恼。当儿子莫名其妙的病症影响中考和身体的成长时,父亲开始回归家庭并全力治疗儿子,夫妻关系因齐心协力关照儿子而缓和。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儿子复原了。 这样的孩子,便是家庭中的“代罪羔羊”。“替罪羊”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代理人”,而家庭也往往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寻求治疗,使家庭有机会面对真正的问题。可以说,孩子为家庭提供了正面的牺牲、贡献和服务。 孩子这么做是出于家庭动力而非个人选择。家庭系统中的个人有填满处于“真空”状态关系的倾向,孩子,往往是自动满足系统需求及隐含空缺的人选。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当家庭关系面临危机时,个人会扮演多种角色以适应压力,而失去真正的自我。而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帮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状况越会持久不变。当孩子因承受不了压力而把自己变成“问题儿童”,则可能唤醒父母反观家庭的文化背景及个人成熟度。 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过去由几个孩子共同承担的期待和压力现在由独生子女一人承担,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及各种身心问题。如果父母的婚姻关系良好,则对独生孩子是好的;倘若家庭处在不良婚姻中,独生子会承担所有潜藏的问题。 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个人扮演健康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主要是提供示范:如何扮演男人或女人的角色;如何扮演丈夫或太太的角色;如何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如何培养亲密关系;如何做个正常、健康、有价值的人;如何与他人保持适当界线而不做逾越角色的事情…… 孩子是最佳的学习者,他们时刻以敏感于成年人三百倍的身心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是最糟糕的诠释者和表达者,他(她)没有建构起完整的、逻辑的、合理的意义的能力,也没有对应的丰富词汇来表达出他(她)思考、怀疑和好奇的一切。作为学习者,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指引。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问题,是每个人的重要功课。一旦我们根据因果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能做出些补救措施。家中的焦虑便不会由一个人吸收和承担,造成“问题儿童”、“精疲力竭的妻子(丈夫)”或身心病症。 一、对待家庭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凑合着过 努力经营 我命不好 我一定要通过提升自己改变家庭的命运 我找错人了 我错在哪儿了 要是我再年轻一点 我还很年轻 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 我会不断学习 要是我老公(老婆)是…… 幸福要靠自己 平平安安就是一切 不断进取才是一切 别去冒风险 要学会管理风险 我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坚持才有希望 家人并不理解我 我要多沟通让家人理解我 我说了多少遍他都不改 我要掌握说话的艺术 贪财乃是万恶之源 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我对钱不感兴趣 我的爱好是让钱生钱 他总惹我生气 我的修养不够 我要不断的挣钱(我要追钱) 我要不断升值(钱要追我) 我年龄大了不想变了 我必须更新自己 这是一个让我感觉不安的家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 二、看待孩子问题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发火或无奈 通过学习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是孩子的错 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错 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导致的 需要和他(她)沟通了 这孩子没救了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我要改变孩子 我先改变自己 只看孩子的缺点 先看孩子的优点 孩子不爱学习是没有遇到好老师 我需要先变成一个好学的人 孩子不独立,太没有主见 我应该放手让孩子锻炼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提高自身修养不要在家里发脾气 孩子心眼小 我要成为一个大器的人 孩子没有上进心 我要成为有上进心的人 孩子背逆 我要和他成为朋友 三、对待孩子学习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一定要考个好学校 一定要找个孩子适合的学校 渴望孩子拿第一 渴望孩子成为一个喜欢学习的人 孩子成绩下降真糟糕 我有了发现孩子问题的机会 期待孩子学习好 期待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的问题是长久的 孩子的问题是暂时的 多报补习班 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关键 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书本知识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体验 孩子比别的孩子差的远 孩子的发展空间很大 这孩子脑袋空空的 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填补头脑的空白 孩子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息 孩子只要有梦想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的孩子真糟糕 家庭教育要改进 四、对待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积极的人 孩子现在已经不错了 眼界决定未来世界,我不能让孩子做井底之蛙 只要孩子学习好我就放心了 孩子积极进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我要帮助孩子成长 我要作表率让孩子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除了学习好我不要求孩子什么 我一定要帮助孩子成为精神强大的人 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就好了 孩子只要爱学习这比上大学更重要 我不能让孩子吃苦 让孩子有苦的体验才能促进他的心灵成长 孩子不能吃亏 让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让孩子将来发大财、做大官 先让孩子做好人 孩子小不懂事 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事理 要是我有钱就可以送孩子出国了 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儿都会被抢着要 寄希望于孩子努力 通过自己努力让孩子知道什么才是积极人生 孩子真让我担心 我要多鼓励孩子让他更有信心 问题孩子救助 每天分享优质的亲子/两性/个人成长文章 ●●●END●●● 了解我们 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