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脾胃系病证06腹痛

时间:2017-11-9 18:53:5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腹痛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或指腹经络失养,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脐腹痛、小腹痛、少腹痛、环脐而痛、绕脐痛等均属本病范畴。

主要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肠胃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急慢性胰腺炎、肠系膜血管病变,还可见于肠道寄生虫、泌尿系结石、腹型癫痫、腹型过敏性紫癜、内疝等内科疾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文辨证论治。

腹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等可导致气机阻滞,脉络痹阻或经脉失养而发本病。此外,跌仆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术后也可致腹痛。

1.外感时邪:外感风、寒、署、热、湿、蛔虫之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若伤于署热,或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或湿热壅滞,以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也可见腹痛。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过食肥甘厚腻,或过食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胃肠;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中阳受损,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不通则痛而发生腹痛。

3.情志失调:情志不遂,则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

4.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亏虚,虚寒中生,渐致气血生成不足,脾阳亏虚而不能温养,出现腹痛,甚至病久肾阳不足,相火失于温煦,脏腑虚寒,致腹痛日久不愈。

此外,若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或跌扑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手术后,血络受损,均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气机升降不利,不通则痛。

病机

1.基本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2.病位——在腹,有脐腹、小腹、少腹之分,发病涉及脏腑与经脉较多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及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

3.病理性质——病理因素: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寒、热、虚、实四端。

寒证—寒邪凝注或积滞于腹中脏腑经脉,气机阻滞而成。

热证—六淫化热入里,湿热交阻,使气机不和,传导失职。

虚证—中脏虚寒,气血不能温养而痛。

实证—邪气郁滞,不通则痛。

4.病机转化——四者往往相互错杂,或寒热交错,或虚实夹杂,或为虚寒,或为实热,亦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1.寒痛缠绵发作,可以寒郁化热;

2.热痛日久,治疗不当,可以转化为寒,成为寒热交错之证;

3.素体脾虚不运,再因饮食不节,食滞中阻,可成虚中夹实之证;

4.气滞影响血脉流通可导致血瘀,血瘀可影响气机通畅导致气滞。

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不剧烈,且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若病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临床可据此进一步辨病。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寒凝肝脉痛在少腹,常牵引睾丸疼痛;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他伴发症状,以资鉴别何脏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1.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2.腹痛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许多内科疾病常见腹痛的表现,此时的腹痛只是该病的症状。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等。而腹痛病证,当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内科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先兆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腹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首辨腹痛缓急

2.次辨腹痛性质

3.再辨腹痛部位

1.首辨腹痛缓急

突然起病,腹痛剧烈,常有明显诱发因素,或伴有寒热,或伴有呕吐,嗳腐酸臭等症状——急性腹痛。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虫积内扰所致。起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时作时止,痛势不甚,经久缠绵——慢性腹痛。多由情志内伤,脏腑虚弱,气血不足引起。

2.次辨腹痛性质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寒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热痛。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气滞痛。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经常夜间加剧,伴面色晦暗——血瘀痛。

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伤食痛。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久痛多虚,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3.再辨腹痛部位

胁腹、两侧少腹痛多属肝经病证,为足厥阴、足少阳经脉所主。

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为足太阴、足阳明经脉所主。

脐腹疼痛多为大小肠病证,为手阳明、手太阳经脉所主。

脐以下小腹痛多属肾、膀胱、胞宫病证,为足少阴、足太阳经脉及冲、任、带脉所主。

腹痛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相应病机分析。

治法: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

实证——祛邪疏导,所谓“痛随利减”;

虚痛——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

久痛入络,绵绵不愈——辛润活血通络。

腹痛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1.寒邪内阻;2.湿热壅滞;3.饮食积滞;4.肝郁气滞;5.瘀血内停;6.中虚脏寒

1.寒邪内阻

证候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审证要点: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舌淡,脉沉紧。

主要病机:寒邪客腹,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病机分析: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内侵,阳气不运,气机瘀滞之征;形寒肢冷,手足不温--寒邪内客,肢体失温之象;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阴寒凝滞,中阻受伤之象;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里寒之征。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2.湿热壅滞

证候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审证要点:腹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主要病机: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病机分析:腹痛拒按,胀满不适--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之象;烦渴引饮或不欲饮,热则烦渴引饮,湿热相合则不欲饮;大便秘结--湿热之邪内结,胃肠传导失司之象;或溏滞不爽--以湿为主之象;潮热汗出--热迫津液外泄之征;小便短赤--湿热下注之因;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湿热内盛之象。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3.饮食积滞

证候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审证要点:脘腹胀痛拒按,嗳腐吞酸,舌苔厚腻,脉滑实。

主要病机:食滞内停,气机失调,升降不利。

病机分析: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宿食停滞于肠,邪属有形,气机淤滞之象;嗳腐吞酸,厌食--宿食不化,浊气上逆之征;痛而泻,臭如拜卵--食滞中焦,升降失司,运化无权之象;泻后痛减--泻后则腑气暂通之象;或大便秘结--宿食燥结之象;舌苔厚腻,脉滑实--食积之征。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代表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黄芩、黄连、枳实、神曲、茯苓泽泻、白术。

4.肝郁气滞

证候主症: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审证要点:腹痛胀闷,痛无定处,遇忧思恼怒则剧,脉弦。

主要病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升降失司。

病机分析:腹痛胀闷,痛无定处--气机淤滞不通,气属无形,走窜游移之象;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肝郁气滞,故肝经所过之处疼痛之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气机暂时疏通之象;遇忧思恼怒则剧--气郁更甚之象;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肝郁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5.瘀血内停

证候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审证要点: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质紫黯,脉细涩。

主要病机: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病机分析: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气郁日久,或跌仆损伤,致瘀血阻络,不通则痛之象;甚则尿血有块,经久不愈,--久痛入络,血络瘀阻之象;舌质紫黯,脉细涩--瘀血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枳壳、桔梗。

6.中虚脏寒

证候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审证要点: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主要病机: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病机分析:腹痛绵绵,时作时止--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之因;喜温喜按--证属虚寒,温则寒减;形寒肢冷--阳虚则外寒,失于温煦之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气血不足,形神失养之象;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中虚脏寒之象。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代表方: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腹痛的转归预后

若急性暴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气血逆乱,可致厥脱之证;若湿热蕴结肠胃,蛔虫内扰,或术后气滞血瘀,可造成腑气不通,气滞血瘀日久,可变生积聚;如因暴饮暴食,脾胃骤为湿热壅滞,腑气不通,以致胃气上逆而呕吐,湿热熏蒸而见黄疸,甚则转为重症胆瘅(急性胆囊炎)、胰瘅(急性胰腺炎),病情危急,预后较差。

腹痛的预防调护

加强精神调摄,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过度、暴怒惊恐。平素宜饮食有节,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忌暴饮暴食及食生冷、不洁之食物。虚寒者宜进热食;热证忌辛辣煎炸、肥甘厚腻之品;食积腹痛者宜暂禁食或少食。

密切注意患者的面色、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诊情况、二便及其伴随症状,并须观察腹痛与情绪、饮食寒温等因素的关系。如见患者腹痛剧烈、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须警惕出现厥脱证,须立即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依据腹痛的基本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形意内功推拿手法治疗:脏腑按摩为主,加强调畅人体气机。

手法要点:腹部的脏腑按摩,点按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气海、中极,天枢、水道、耻骨、曲骨等重要穴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梳理肝经、胆经、脾经、肾经,意在调畅人体气机,让气血运行通道顺畅。

形意内功推拿“以指代针、以气为药”,调和气机的升降沉浮,不仅可有效调理颈、肩、腰、腿等外科病症,更擅长调治感冒、咳嗽、肺炎、肠炎胃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帕金森、小儿脑瘫和中风偏瘫等内科疑难杂症。

将颤、震、滚等高端推拿手法运用在具有远红外线及超声波脉冲波能够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玄黄砭石上,达到热敷温补、活血正骨、祛邪扶正的调理疗效。该调理手法简称“玄砭扶正推拿手法”。该手法在任金辉师父指导下由谢贤群加以整理提出,继承了形意内功推拿手法,加强扶正效果。该手法擅长调补先天肾阴肾阳,调理各种痛症、骨关节病、常见内科杂病、阳气虚患者、小儿常见病、中老年常见病。

形意内功推拿·桂林培训和调理基地。

咨询.(可加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jc/62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