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奇经八脉”可能比较耳熟,因为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有提到,打通奇经八脉后,经络就会通畅,功力就能快速提升。那么奇经八脉到底是什么呢?它们都在哪儿?我们能自己打通它们吗?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讲一讲。 什么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奇者,异也。指的是十二经脉(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所以被称为“奇经”。它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一、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也与十二经脉不同,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二、奇经八脉的共同生理功能 01 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 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 带脉约束纵行诸脉。 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 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 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02 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03 与其他脏器关系密切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在奇经八脉里 这4条对女性最重要! 奇经八脉共有8条,里面行走的是由肾精所化而成的先天元气,起于丹田,然后走到体表。而在奇经八脉里,这4条对女性最重要: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不可不通!1、任脉:为地,主生殖 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任脉走腹部正中,而腹为阴,故而,任脉对全身阴脉有总揽、总任的作用,有“总任诸阴”和“阴脉之海”的说法。任脉长于胞中,与人体五脏所相连,循环全身。任脉不通,就会导致五脏功能下降。任脉的“任”字,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即任主胞胎。如果任脉脉气失调,不仅影响生育,还可发生前阴诸病,如白带、月经不调、小便不利、遣尿、阴中痛等。2、督脉:为天,主阳气 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督脉走背部正中,而背为阳,故而,督脉对全身阳脉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督脉长于胞中,与人体六腑相连,循环全身。督脉不通,就会造成六腑功能下降。督脉的“督”字,有总督、督促的含义,即督主阳气。督脉循身之背,入络于脑,如果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这是督脉经络之气受阻,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之故。同时,由于督脉的别络由小腹上行,如果脉气失调,还会发生从少腹气上冲心的冲疝,以及癃闭、痔疾、遗尿、女子不育等证。3、冲脉:为隘,主气血 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冲脉的“冲”字,有冲要、要道的意思。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 故而,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五脏六腑都禀受其气血的濡养,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的说法。女子以血为本,因此对于女性而言,冲脉极为重要,冲脉气血充足,女人才能一生幸福。冲脉和任督二脉同源异流,冲脉起于胞中,如脉气失调,则有月经失调、不孕、漏胎、小产等症,同时,冲脉循腹至胸中而散,还可引起气急、胸腹痛,气上冲心等症。4、带脉:为缚,主平衡 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带脉的“带”字,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带脉像一条宽皮带一样围绕着人的腰部转一圈,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总的说来就是“约束诸经”。足部的阴阳经脉都受带脉的约束。同时,由于带脉行于腰腹,而腰腹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素问·二十九难》说:“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也就是说,如果带脉不和,可出现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等症。在任、督、冲、带四脉中,各有一穴极为重要,分别为任脉:关元穴、督脉:命门穴、冲脉:气冲穴、带脉:带脉穴;把这四穴灸透,这四脉也就疏通了大半,妇科疾病也就不易缠身了! 灸透八脉交会穴调病养生事半功倍!八脉交会穴,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分别为: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八脉交会穴分类: 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胃、胸。 足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加强了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联系和交会,可以说是我们打通奇经八脉,达到调病养生目的的开关。这八个穴位是人体大药,每个穴位都堪比“核反应堆”,一治就是一大片,建议经常艾灸! 1、内关穴:养颜养心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内关穴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脉,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2、外关穴:聪耳神穴外关为三焦经之络穴,它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的地方。中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 艾灸外关穴可以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外关穴瘀阻,会引起耳膜弛缓不收,塌陷的耳膜无力恢复常态。 此外,外关通于阳维脉,具有解表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不仅对急性腰扭伤有奇效,对关节炎、颈椎病等也有很好的效果。3、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列缺穴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列缺穴对于预防颈椎病有独到的效果。同时也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调治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病。《针灸大成》中有:“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列缺穴来调治。 4、后溪穴:调治颈椎腰椎病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穴既是小肠经的俞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它被誉为是“通治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后溪穴要重点艾灸,只要灸透这个穴位,调治颈椎病就可事半功倍。后溪穴主要是从手指向肩膀方向打通经络。艾灸后,最好再沿着小肠经的运行路线揉搓一番,以增强效果。 5、照海穴:调治咽痛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嗓子痛,艾灸照海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艾灸这个穴;可激发肾中精气,引水液上行,滋润喉咙,虚火得到肾水的滋润则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6、申脉穴:身寒者的纯阳大药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一般情况下,膀胱经在感受寒邪之气后,人经常会“腰背屈强腿痛”。很多人还会下意识地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在中医里叫做“拘急收引”。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是祛寒回阳的妙穴,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艾灸申脉穴可使患者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还能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7、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孙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医学认为,调治一切妇科疾病首先从脾胃入手,尤其月经不调,更应该首先调脾胃。 痛经的女性朋友,可以多艾灸公孙穴。 8、足临泣穴:升发身体少阳之气足临泣穴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道家认为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足临泣是胆经上的主穴之一,连通带脉,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足临泣穴具有通达阴阳、调和气机、升清降浊、清头开窍之功效,常灸此穴可使经脉气血得以通畅,头痛得以平复。尤其病程较短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其中尤以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感冒头痛者疗效更为显著,甚至只要几分钟即可缓解。此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如果能经常艾灸或按摩八脉交会八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人体就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打通奇经八脉,身体从此通畅无阻!最后,由艾疗名媛课堂创始人黄老师为大家视频讲解养生知识:“如何寻找穴位宝藏”热文推荐?人体有个穴位,堪称十全大补药!北京最贵医生:灸它定生暖!?白发暴露你的病!不花一分钱赶走头疼、白发、脱发、失眠...?这些水果煮熟吃,堪比良药!清火化痰、降血脂,冬天吃最适合?一药五脏皆可养!补肾宁心、保肝润肺养脾胃觉得本文有用请点“在看”点分享↓↓↓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