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代脉主病

时间:2021-8-28 9:17:3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编辑

粥火火来源l老中医分享平台

分享l中和医学堂

01

代有力脉主病

一、风家

口噤,项强,震颤,抽搐,拘挛,咬牙,齿,角弓反张,双目上视或口眼斜,筋惕肉,头目眩晕。

风家,即素患风证之病人。风邪,天地之间无所不入,一罅不塞,来不可御。侵犯人体,轻则为感,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外风袭来,风家同气相求,故屡伤屡发。

清热开窍,宣郁开窍,回阳固脱,扶正祛风,补肾祛风,补虚祛风,涤痰祛风,祛风活络,活血祛风,搜风通腑,平肝息风。

清热开窍用至宝,安宫。宣郁开窍,苏合,三生。回阳固脱,参附,理中。扶正祛风,续命,罅罅:xià,缝隙也。痹。补肾祛风,地黄饮子。补虚祛风,黄芪桂枝五物,顺风匀气。宣窍涤痰,涤痰汤。祛风活络,大小活络丸。活血祛风,大秦艽,续命,牵正。搜风通腑,三化汤。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羚羊钩藤汤,黄连阿胶汤。上诸风证,临证视兼何证,按证选方,风之方药大端已在是矣。

二、痛家

痛家,指平时常患疼痛之人。盖痛从头至足,从内到外,病因不同,病名各异,难以尽述,证治参诸痛门中。

三、跌打损伤

重伤痛极,血脉受阻,乃有是脉,损伤何处,以法治之。

四、女胎三月

总论已述,虽不为忌脉,不忘加强营养,耳不听淫声,目不视恶色,如此则易生易养,子女聪明过人。

02

代无力脉主病

一、下元亏损泄利

小腹疼痛,久利不止,或有里急后重,四肢不温,或有肿胀,脉代无力。

久服利药,或患久利,下元亏损,乃有是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慢性肠炎。

补脾益真元。

补中益气汤送服八味丸。

二、下元亏损腹痛

腹痛喜按,时作时止,饥饿疲劳时更甚,或五更泻,脉代无力。

素体阳虚,或寒湿伤阳,以致元阳亏损,阳气不通,气血被阻,而致此病。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慢性肠炎、肠结核等疾病。

培补元阳。

附子理中汤,四神丸。

三、胎元不足

胎元不足可致胎漏,胎动,胎堕,小产,子肿,转胎,不一而足,医者随证治之。

禀赋不足,或房帏过度,耗伤肾气,遂成以上诸证。

稳固胎元。

胎动宜胎元饮,或寿胎丸;转胎用肾气丸,子肿用真武汤,禁行房事。

四、心肾不交心神不宁

虚烦不寐,五心烦热,焦躁不宁,脉代无力。

水不济火,火不交肾,阴阳不和,乃生是证。类似现代医学之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

交通心肾。

交泰丸,二至丸加生地、麦冬、百合、枸杞、首乌。

五、阴阳两虚真心痛

胸闷心痛,夜间憋醒,心悸气短,头眩耳鸣,腰痠腿软,食少倦怠,脉代无力。

气血两亏,血行不畅,心气不继,乃生是证。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心肌梗死。

调补阴阳,益气养血。

炙甘草汤。

03

左尺代脉主病

大便秘结

大便秘结,可能引起代脉者有五,一曰老年气衰;二曰劳伤过度;三曰失血过多;四曰脾胃素弱;五曰肝气横逆。

气血虚损,气虚不续,诸证作矣。

气血双补,滋阴润燥,疏肝解郁。

八珍汤,补中益气汤,苏子降气汤,人参养荣汤,益血润燥丸,蜜煎导法,麻仁丸,四逆散,逍遥散。

04

右寸代脉主病

胸痹胸膺部疼痛,喘息咳唾,胁痛,四肢逆冷,倦怠少气,语言低微,右寸脉代。阳气不振,阴霾满布,乃发胸痹。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肺源性心脏病。虚寒者通阳开结;阳虚者宜振奋中阳;停饮者和胃化饮,饮停胸膈,宜宣肺化饮;胸痹急证,宜急缓解。通阳开结,枳实薤白桂枝汤;振奋中阳,人参汤;和胃化饮,橘枳姜汤;宣肺化饮,茯苓杏仁甘草汤;缓急,薏苡附子散。

05

右关代脉主病

一、胃脘痞痛

胸脘痞闷,内有痞痛之感,外无胀急之形,右关脉代。

痞,不通泰也。脾胃阳虚,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乃生痞满。此病类似现代医学之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伤寒初期症状,或部分胸膜炎患者。

升清降浊。

半夏泻心汤,厚朴温中汤,枳实消痞丸,枳实理中丸。

二、饥不思食

饥饿于饮食求之不得,端碗进一两口觉饱,放碗又饿。

上热下寒,或脾胃寒热错杂,因致为病。

寒热平调。

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饥不欲食,食则吐蛔,宜乌梅丸。

三、腹胀

肚腹胀大,谓之腹胀。

昔贤总结有气、血、食、虫、水、小儿疳等类型,病状各有不同,读内科儿科自知。

疏肝解郁,活血行瘀,消食导滞,驱虫健脾,利水消胀,和脾消运。

逍遥散,利气丸,膈下逐瘀汤,中满分消汤,木香槟榔丸,消虫神奇丹,决流汤,决水汤,五苓散,六君子汤,芦荟肥儿丸。治疳经验方,健脾丸。

06

右尺代脉主病

二便不畅

大便不畅,或小便不畅,前已论述。本病是指大小便同时不畅。另有交肠一病,亦名差经,大小肠交,症见大小便易位而出,以小便出粪者居多,现代医学谓之直肠膀胱瘘、阴道直肠瘘等。

利湿分流。

五苓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118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