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男子,腹痛难忍,确诊结肠癌,2件事

时间:2020-8-23 14:36:2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白癜风能治愈么 http://m.39.net/pf/a_7143439.html}

肠癌,一般是指大肠癌,主要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典型的“寂寞”肿瘤。

据调查发现,早期肠癌症状不明显,多数人确诊时都已发展到中晚期,导致治愈率降低。

拉肚子、便秘、甚至便血,出现这些症状时,可能是肠道病变,也可能被误诊为其它肠道疾病,如肠炎、痔疮等,若自己都不重视,很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2岁的张先生就是这样,最开始出现便秘的情况,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也就没在意,后来出现胃部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根据症状判定为一种肠道疾病,建议平时多吃些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后来,症状得到了缓解,但却出现了低烧的情况,到医院检查血液,确诊血液无异常,医生判定可能是近期天气变化太大引起的。

又过了2周,张先生的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且出现腹痛的情况,直到一天,张先生腹痛难忍,被医院。

急诊医生经验丰富,经过腹部按压检查,建议他先做个腹部CT,结果显示左侧结肠处有一肿块,后经过结肠镜检查,并做病理实验,结果确诊为左侧结肠癌,已发展到4期。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他得了肠癌呢?

医生与张先生沟通后,排除了家族病史的原因,了解张先生的日常习惯后,叹息:2件事做的太多了!

1,吃肉太多

肉类,主要补充身体蛋白质,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像张先生因工作需经常与客服一起吃饭,必然饮食结构上,会多些鱼肉类,长期食用这类食物会诱发肥胖,同时会增加肠道的消化负担。

俗话说“穷时伤胃,富时伤肠道”,吃肉太多,会使膳食纤维摄入太少,饮食结构的不平衡,长期下去,会增加肠道癌变的可能。

2,三餐不规律

三餐饮食不规律会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据调查显示,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导致32%的白领存在肠胃、肝脏等消化系统问题;而压力过大、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

像张先生经常出差,三餐饮食很难有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经常会发生。

与医生交流后,张先生的治疗方案,进行切除后术,之后,进行化疗。

结肠癌与直肠癌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区别:

1,结肠癌

排便习惯会发生改变,出现持续性腹部隐痛、腹部肿块等;

左侧结肠癌会出现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

右侧结肠癌主要是全身的症状,如贫血、腹部肿块为主。

2,直肠癌

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便意频繁、便意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等;

大便会变形,变细、变扁,有沟、有槽等;

出现便血,呈暗红色,带有粘液,甚至出现脓血便。

不管是哪种肠道病变,大部分遵循一个发病模式:

就是息肉—腺瘤—不典型增生—早癌—进展期癌的发病模式。

临床上,大多数结肠息肉是无害的,其中一些可能会发展为癌症。

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的,通常不构成威胁;但有一种类型的息肉,即为腺瘤或腺瘤性息肉,会转变为癌症,发现后须立即切除。

息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不良饮食习惯等,息肉变成癌症需5到10年。

保护好肠道,预防癌变,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补充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被称为“没有营养”的营养素,主要是不被人体吸收,补充膳食纤维,可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肠道的损伤,降低肠道癌变的概率。

研究发现,每天摄入35g以上的膳食纤维,可使结肠癌的发生率降低40%。

补充膳食纤维,平时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全谷物类食物等。

二:养成主动多喝水的习惯

喝水太少,对身体也有不利影响。

平时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改善体内环境,还可促进粪便排出。

水是身体最好的排毒剂,喝水时候,可加一些促进排毒的小植物,坚持泡水喝,效果也不错。

三:多运动,提高免疫力

积极的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泄物排出,减少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累。

若久坐不动,久而久之,会使肠道的蠕动功能减慢,粪便中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会在街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诱发病变的可能。

最好选择一项自己能坚持下来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等,每天能运动至少30分钟,每周进行3到5次,让身体能更好的活动起来,还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重视检查

《柳叶刀》曾发表一项研究,一次肠癌筛选检查可使发生肠癌的风险降低超过1/3,并且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

预防结肠癌,最好的检查方法就是结肠镜检查。

建议,50岁以上人群,至少做一次肠镜,若没有任何异常,每十年做一次肠镜即可。

预防直肠癌,最好的检查方法就是直肠指检,也可通过直肠镜检查。

此外,潜血检查可作为普通检查的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

B超检查或CT扫描,有助于发现转移灶及肿瘤周围的浸润情况;

血清癌胚抗原的特异性不高,用于术后拍段预后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89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