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 摘要牛流行热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黄牛次之,水牛很少发生。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高热、呼吸道炎症、四肢关节疼痛、行动僵拘等为主要特征。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如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常发,尤其是夏末初秋、高温季节较多发生。目前,在北方地区也时有本病的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该病的流行情况、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牛流行热;防制;流行 1流行情况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末秋初,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严重,并呈现出由南向北流行的趋势。我国年以前就有本病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的记载,随后在25个省市均多次暴发流行(Bai,)该病来势迅猛,传播不受自然屏障的影响,而是以跳跃形式扩散蔓延。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主要传播媒介是吸血昆虫,研究人员已经从库蠓中分离到牛流行热病毒。感染流行热的病牛在高热时期能引起病毒血症,因此,发热期的血液是重要的传染源。在气压急速上升或下降,气温持续高热、闷热、多雨潮湿、通风条件差等环境下均会进一步促进该病的发生。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中原地区往往10年左右有一次大流行,3~5年有一次小流行(李水权,)黄牛、乳牛对牛流行热病毒最易感,水牛较小,南非大羚羊感染后无临床症状,但可产生中和抗体(刘雨田,)。发病牛的年龄、性别没有严格区分,但以青壮年发病较多,8岁以上的老牛和6个月以内的犊牛很少发病。马、绵羊、山羊等其他动物不感染。乳牛的发病率高达20%~60%,死亡率为3%~7%;黄牛则为99%。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多取良性经过。 2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牛流行热病毒(Bovineephemeralfevervirus,BEFV),目前把它与狂犬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等一起归于弹状病毒科。BEFV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锥形。成熟病毒粒子长~nm,宽45~nm。病毒粒子有囊膜,囊膜厚约10~12nm,表面具有纤细的突起,该突起由糖蛋白G组成。我国分离的BEFV北京株(JB76H),负染样本的病毒粒子直径为85nm,长nm,囊膜厚11nm。现在没有证据显示BEFV种群存在免疫学差异,但是抗原变异已经通过单克隆抗体以及抗原表位图谱得到证实(WalkerPJ,)从系统进化树分析得知,日本与台湾的BEFV非常相近,但是与澳大利亚株则相差很大,也提示了BEF存在抗原变异(KatoT,)。 通过对病毒核酸的研究表明,BEFV的核酸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RNA,长度为14。8kb,其中11组基因己被确定,在这些基因中,N、Ml、L和G等为编码BEFV的结构蛋白基因。N基因为核蛋白基因,基因以AACAGG保守序列起始,并以CATG(A)7序列结束(Walkeretal,;Wangetal,)。研究表明,BEFVN蛋白为磷酸化蛋白,是转录一复制复合物的基本组成蛋白,能与负链RNA结合,识别转录终止信号及Poly(A)信号,调控基因转录,启动基因复制,同时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G蛋白是BEFV主要免疫原性蛋白,位于BEFV病毒粒子囊膜表面,形成突起,表面含有5个糖基化位点。G蛋白中糖类成分占10%,它的糖基化对空间构象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抗原决定簇的形成。糖链构象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G蛋白能否组装到病毒粒子之中。以G蛋白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免疫牛,可使牛产生对强毒的抵抗力。 3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3~8天,本病的发热突然,在几小时内达到40℃~42℃并持续12小时~24小时(WalkerPJ,)其严重程度在不同的爆发流行中甚至在同一个畜群中都有显著的差异。个别的动物可能不会出现本病完整的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所有病牛往往表现出相似的症状,但是水牛的表现较为温和。成年牛比小牛更为严重,公牛比阉割的牛更为严重,胖牛比瘦牛更为严重,产奶期的牛比干奶期的更严重(MellorPS,)根据临床表现将症状分为呼吸型、消化型、瘫痪型3种,2型或3型同时发生的情况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呼吸型病牛心跳加快至~次/min,呼吸急促至70~次/min。呈腹式呼吸,表现呼吸困难,苦闷状,呻吟。随病情加重,病牛腹部扇动,鼻孔开张,举头伸颈,张口呼吸,眼球突出,目光直视,后期上、下眼睑肿胀,烦躁不安,站立不安。 消化型病牛体温正常或升高,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鼻和口角有清亮口水流出,呈拉线样,有腹痛症状,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排少量干燥的黑色粪便,并有黏液。有的先便秘后腹泻,有的肛门松弛,排暗黑色血样粪便。 瘫痪型病牛以运动肌肉疼痛为特征,不愿行走。有的病牛初期体温升高,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但卧地不起,平躺在地上,四肢伸直,眼睑闭合,精神沉郁,呼吸微弱。有些病牛四肢关节肿大、疼痛,躯干僵硬,站立和行走困难,最后卧地不起。有的发病后就卧地不起,四肢缩于腹下,重病牛卧地时四肢伸直,呼吸浅表。发病3天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4病理变化 牛流行热急性死亡病例,病变通常局限在肺、鼻腔、咽喉、气管、口唇和齿龈出血,甚至糜烂。其主要病变见于呼吸系统,上呼吸道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或有明显的间质性肺气肿,压迫有捻发音,小叶间组织常充满气体,严重者气肿蔓延至纵膈、下颌和腰背部皮下组织。部分病例,可见到肺的尖叶和前部有灰红或黑红色小肝变区,肺小叶充血,肺膨胀不全,少数病例表现为严重的肺泡性和间质性肺气肿(BassonPA,)。刚死牛血液有温热感,凝固不全。膀胱轻度充血,脑血管扩张,呈树枝状充血,真胃及小肠粘膜红色,食道肌有玻璃样变性。胸膜、腹膜、心包膜、肠系膜有点状弥慢性出血或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表现明显的淋巴结泛发型水肿,出血点较为少见。淋巴结肿胀,充血和出血。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混浊肿胀,心内膜有点状出血,右心室扩大,并充满血凝块。 5诊断 根据大群牛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致死率低的特点,结合临床表现高热持续2~3天,呼吸促迫,行走障碍或瘫痪等情况,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再进一步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对本病进行确诊,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四种。 5.1动物接种试验 采取病牛发热初期的抗凝血,从血中收集白细胞及血小板层,制成悬浮液,给1日龄乳鼠、乳仓鼠脑接种,一窝最少2~3只,留几只不接种对照。每天观察2~3次,共观察3周,如果病牛血中含有牛流行热病原,乳鼠脑内接种后10天左右出现症状,乳仓鼠于接种后5~7天出现精神沉郁,消瘦,后躯麻痹等病状。此时应迅速将其扑杀,取脑制成乳剂,接种乳仓鼠,接种的乳仓鼠潜伏期缩短,经3~5天出现病状,10~14天几乎%死亡(尹丽颖,)。 5.2荧光抗体试验 近年来有采用荧光抗体鉴定抗原,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检测牛流行热病毒,将荧光染料标记在第二抗体上,制成荧光抗体进行检查,根据抗原、抗体是否存在作出判断。据Theodoridis()报道,由于感染牛流行热病毒的细胞和自然感染牛初发期的白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采取这种方法,对自然阳性血清检查,阳性率为99.78%,而对阴性血清及健康牛血清检侧皆为阳性。除健康牛外其结果与补体结合反应检查基本一致。 5.3血清学检查 从急性期病牛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分离,如果是牛流行热,可分离到形态为弹状的病毒,为了进一步确诊,可将分离到的病毒用乳仓鼠或细胞培养物与已知标准免疫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鉴定。澳大利亚学者在建立BEFVG蛋白单克隆抗体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Etoetal,)。Zakrzewski等建立了检测牛暂时热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阻断ELESA法(Zakrzewski,)。其中阻断ELISA能区分由BEFV或其他病毒所诱导产生的抗体(ZhengFY,)由于采用针对BEFVG1抗原位点的单克隆抗体,只对BEFV发生结合反应,而与相关病毒(如Berrimah,Kimberley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因此与病毒中和试验相比,敏感性更高,操作更加简单,是目前诊断及检测临床牛流行热最好的方法之一。 5.4补体结合反应试验 将分离的病毒用牛流行热高免疫血清做补体结合反应进行鉴定。用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用生理盐水1:10稀释,各种主要成分经滴定,红血球、溶血素、补体、抗原、已知阳性及阴性血清,根据反应结果对照标准进行判定。 6治疗 在发病初期,经常使用30%安乃近3~4克,肌肉注射,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配合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奶牛流行热引起死亡主要是呼吸型,对呼吸困难、气喘的病牛,应每小时观察其呼吸症状变化并监听心脏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治疗应激,并且进一步减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负担(戴届全,)。应先静脉放血~ml减轻心脏负荷。然后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0ml、10%葡萄糖酸钙ml、5%碳酸氢钠ml、25%葡萄糖ml、盐酸四环素5~10g、地塞米松25mg、细胞色素Cmg、10%安纳咖20ml;肌肉注射25%安茶碱20~40ml、6%盐酸麻黄素10~20ml、盐酸扑敏宁1mg/kg、阿托品0.mg/kg、30%安乃近30~50ml,每天两次;如果有严重肺水肿肌注速尿mg。地塞米松的使用会引起孕畜流产要慎用。对咽喉、食道麻痹病牛:25%葡萄糖液~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0~ml,1次静注,每天2次,以维持病牛体质,提高耐受力,促使麻痹逐渐消退;维生素B1、维生素B~50ml,1次肌肉注射。 对于食欲减退或废绝的病牛,可以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ml、5%碳酸氢钠ml、25%葡萄糖ml、维生素C2~4g、维生素B~mg、10%安钠咖20ml;肌肉注射诺氟沙星2~5mg/kg、比赛可林0.05~0.1mg/kg;安乃近30~50ml,每天两次。 对于瘫痪卧地的病牛应尽早放入砂坑,每天翻身3至4次,并吊起数小时使其能站立一定时间,减少牛只强行起立时造成肢蹄损伤而被迫淘汰,同时注意将病牛放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供给充分饮水和少量优质青草和干草(蒋旭芳,)。康母朗30ml或0.2%硝酸士的宁10ml,百会穴注射,每天一次;静脉注射25%葡萄糖ml、10%安钠加20ml、生理盐水0ml、10%葡萄糖酸钙0ml、10%水杨酸钠~ml、25%硫酸镁~ml维生素C2~4g、盐酸四环素5~10g;肌肉注射0.2%硝酸士的宁10ml、30%安乃近30~50ml,每天两次。 对于部分病牛也可以配合中药治疗,柴胡、半夏、陈皮、炒枳壳、秦艽、羌活各45g,五加皮40g,白芍50g,桂枝30g,共水煎灌服;板兰根60g、紫苏90g、白菊花60g,煎服。跋行者加木瓜,牛膝。大便干者加大黄,芒硝。卧地不起者加地龙。在病牛恢复期,应注意调节牛的胃肠功能,加强护理,以提高用药的疗效,促进病牛的康复。 7防制措施 7.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隔离 在天暖季节里要做到定期喷洒驱灭蚊蝇尤其是对吸血昆虫的高效无毒杀虫剂、避虫剂等,以切断传播途径。在高温季节通过调整改善饲料配方和饲喂时间,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能量饲料以及青绿多汁饲料以增强奶牛体质。在饲喂方式上应采用少喂勤添,防止饲料在饲槽内堆积发酵进而导致酸败变质(赵金科,)。在饲喂时间上,应选择在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早上或傍晚增加饲喂量,保证奶牛的采食量;调整奶牛的作息时间,尽量安排傍晚温度相对降低的时间段运动以提高其抗病能力。搞好牛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在本病多发季节加强隔离消毒工作,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牛舍。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屋顶喷水、对牛只喷淋降温,为其提供一个干爽、通风、安静的环境。 为了更有效的预防疫病的传播,牛场应进行封闭式管理,对需要进入牛场的外来人员要做好消毒方可准许其进场,牛场大门口的消毒池内必须保持一定容积浓度的消毒液,并确保药效。对本场饲养员和工作人员应减少对外界的接触,避免交叉传染。各牛舍的饲养员与工具消毒必须到位,定期对牛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并做好牛舍的清洁卫生,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切断传播媒介。外地购入的牛应按规定程序隔离饲养,并做必要的检测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7.2建立疫病监测机制 根据流行规律,于发病前对牛群病毒免疫抗体效价进行测定。据广州报道,从5个牛场头中抽检头,结果表明,低抗体效价测区牛为头,占58.3%,高抗体效价区牛83头,占41.7%,由此可见,广州地区牛感染牛流行热的比例相当高。所以根据效价进行疫苗注射更有针对性。对血液进行抽样检验,在可疑病中,除结合流行病观察外,经血液可以检验出处于高热期病牛的白细胞有明显变化(潘淑俊,)。在预测即将发病和已在流行期间的牛群,每天早、晚给牛群测量体温,及早检出高温病牛,以便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 7.3注射高免血清 抗流行热高免血清具有很高的抗体效价,用以保护受威胁牛群或发病牛群中的孕牛、高产奶牛及贵重牛只,可明显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据试验,注射~ml高免血清,对治疗和预防牛流行热有很好的效果。自然感染牛流行热康复后的牛,2年内具有坚强免疫力,用这种牛的血清同样具有良好的短期保护作用。 7.4疫苗预防 牛流行热疫苗免疫能够有效地预防该病的流行,使发病率显著降低。从70~80年代开始,外国学者就在防制本病的疫苗研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Atheodoridls等用BHK-21细胞培养毒和鼠脑赌制备了两种疫苗;Tzipori等研制了氢氧化铝胶佐剂结合的鼠脑毒疫苗,两次接种可抵抗强毒攻击(TziporiS,)Walker用弱毒制备QuilA佐剂结合疫苗,对牛免疫效果良好(WalkerPJ,)Hertig以病毒为载体表达G蛋白基因,得到的目的蛋白作为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HertigC,6)。我国研制的亚单位疫苗对牛保护率可达90%以上,注射疫苗后即使发病,病症也大为减轻,损失也相对减少。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每年五月初进行首免,12月龄以上的,颈部皮下接种4ml/头,间隔21d再进行一次免疫接种使牛只建立有效的初始免疫;12月龄以下的,建议进行3次免疫,即在正常的2次免疫后,再过2~3月进行加强免疫,剂量均为3ml/头,并坚持每年进行这样的免疫接种,免疫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牛流行热的发生。 8小结 近年来我国养牛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奶牛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对牛流行热的防范日益重要。此外,本病在动物蛋白产品、繁殖材料以及活牛的国内和国际交易方面,也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影响。为了进一步降低牛流行热造成的经济损失,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本病在牛群中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多发生于8~10月,这段时期雨量较多,气候炎热潮湿,是吸血昆虫繁殖和活动的季节,有利于本病的流行。因此消灭吸血昆虫类,注意防暑降温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而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增强牛群体质,注意牛场防疫消毒隔离工作是防治牛流行热的基本措施。 本文由养牛派付费下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阅读,欢迎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