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破伤风肠痈

时间:2020-12-28 14:38:5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1、破伤风最先受累的肌肉是A.背部肌肉B.四肢肌肉C.面部肌肉D.腹部肌肉2、治疗肠痈适宜的手法是A.补法B.泻法C.疾出针不留针D.平补平泻法3、针刺治疗肠痈所取主穴属A.手阳明经穴B.足阳明经穴C.手足阳明经穴D.手少阳经穴答案解析1、C发作期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2、B六腑以通为用,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及早应用可以缩短疗程。3、C治法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留针时间20-40分钟,一般每日针刺一2次,重证可每隔四小时针刺1次。

细目四破伤风

要点一破伤风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

本病是因皮肉破伤,感受风毒之邪所引起。(《诸病源候论》谓“金创得风”,简要说明了破伤风的发生,必须具备创伤和感受风毒这两个因素。

(二)病机

创伤后,皮破血损,卫外失固,风毒之邪从伤口侵袭人体,从外达里而发病。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通过经络、血脉人里传肝,外风引动内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而出现牙关紧团、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重者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和,筋脉拘急不止,甚至造成呼吸、循环衰竭和全身衰竭而危及生命。

要点二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

长短不一,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之内,长者数月或数年不等。潜伏期的长短,与创伤性质、部位和伤口的早期处理方式,以及是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因素有关。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预后也越差,死亡率也越高。

(二)前驱期

一般1~2天,患者常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不安、打呵欠,下颌微感紧张酸胀,咀嚼无力,张口略感不便;伤口往往干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创口疼痛并有紧张牵制感。

(三)发作期

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1.肌肉强直性痉挛

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2.阵发性抽搐

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

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在间歇期,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可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尿闭,舌红或红缘,苔黄或黄浊,脉弦数等。

(四)后期

因长期肌肉痉挛和频繁抽搐,体力大量消耗,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要点三破伤风的治疗原则

破伤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甚为迅速,死亡率高,必须坚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以息风、镇痉、解毒为原则。尽快消除毒素来源和中和体内毒素,有效地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不能进食者可鼻饲,防止并发症等。

细目五肠痈

要点一肠痈的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

要点二肠痈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初期

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一般可伴有轻度发热,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

2.酿脓期

若病情发展,渐至化脓,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壮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溃脓期

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燥。舌质红或绛,苔黄糙,脉洪数或细数等。

(二)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初期,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在酿脓期和溃脓期,细胞计数常升至18x10^9/L以上。

2.尿常规。

盲肠后位阑尾炎可刺激右侧输尿管,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和B超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要点三肠痈的辨证论治

(一)内治

1.瘀滞证

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

证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二)外治

1.中药外敷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1次),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中药灌肠

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人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药液30分钟左右滴完),以达到通腑泄热排毒的目的。

要点四肠痈的其他疗法

(一)一般疗法

1.液体疗法对禁食或脱水或有水、电解质紊乱者,静脉补液予以纠正。

2.胃肠减压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伴有肠麻痹者,应行胃肠减压,目的在于抽吸上消化道所分泌的液体,以减轻腹胀,并为灌入中药准备条件。

3.抗生素应用腹膜炎体征明显,或中毒症状较重,可选用广谱抗生素。

(二)手术疗法

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原则是早期行手术治疗。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还可经腹腔镜行阑尾切除。

(三)针剌疗法

可作为辅助治疗,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96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