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旳辨证施治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种原因导致脏腑、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络失养,皆可引起腹痛。内科腹痛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学的许多疾病当中,如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等,当这些疾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并能排除外科、妇科疾病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1、病因病机 1、1、外邪入侵: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导致脏腑经脉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若伤于暑热,外感湿热,或寒邪不解,郁久化热,气机阻滞,也可发为腹痛。 2.饮食所伤: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饮食停滞;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致寒湿内停等,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气机阻滞,而发生腹痛。 3.情志失调: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郁克脾,气机不利,气血郁滞,引起腹痛 4.瘀血内阻:外伤、手术血行不畅,或腹部脏腑经络疾病迁延不愈,久病人络,皆可导致瘀血内阻,而成腹痛。 5.阳气虚弱:过服寒凉,损伤脾阳,内寒自生,渐至脾阳虚衰,气血不足,均可致脏腑经络失养,阴寒内生,寒阻气滞而生腹痛。 2、辨证施治 2、1、寒邪内阻 主证: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方中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2、2、湿热积滞 主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得热痛增,遇冷则减,胸闷不舒,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 方中大黄苦寒泄热,攻下燥屎;芒硝咸寒润燥,软坚散结;厚朴、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四味相合,有峻下热结之功。本方适宜热结肠中,或热偏盛者。若燥结不甚,大便溏滞不爽,苔黄腻,湿象较显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苦寒清热燥湿。 2、3、饮食停滞 主证:脘腹胀痛,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多有伤食史。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方中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黄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白术、茯苓健脾和胃。尚可加木香、莱菔子、槟榔以助消食理气之力。 2、4、气机郁滞 主证:脘腹疼痛,胀满不舒,痛引两胁,时聚时散,攻窜不定,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若气滞较重,胁肋胀痛者,加川栋子、郁金以助疏肝理气止痛之功;若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川栋子以理气散结止痛;若腹痛肠鸣,气滞腹泻者,可用痛泻要方以疏肝调脾,理气止痛;若少腹绞痛,阴囊寒疝者,可用天台乌药散以暖肝温经,理气止痛;肠胃气滞,腹胀肠鸣较著,矢气即减者,可甩四逆散合五磨饮子疏肝理气降气,调中止痛。 2、5、瘀血阻滞 主证:腹痛如锥如刺,痛势较剧,腹内或有结块,痛处固定而拒按,经久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等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小茴、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2、6、中虚脏寒 主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得温则舒,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或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不佳,大便溏薄,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 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尚可加黄芪、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之力,加吴茱萸、千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气之功;若产后或失血后,证见血虚者,可加当归养血止痛;食少,饭后腹胀者,可加谷麦芽、鸡内金健胃消食;大便溏薄者,可加芡实、山药健脾止泻;若寒偏重,·症见形寒肢冷,肠鸣便稀,手足不温者,则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止痛;腰酸膝软,夜尿增多者,加补骨脂、肉桂温补肾阳;若腹中大寒痛,呕吐肢冷者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白癜风的外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