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能不能先给我吃颗止痛药再看,我已经痛得快要死掉了!”今年29岁的小丽在男朋友的陪同下挂了妇科专家门诊,轮到她就诊的时候她已经肚子痛到脸色发白,话都说不清楚了。了解到她是因为痛经来就诊,医生赶紧先给她开了止痛药,让她坐到旁边休息了会才开始询问病史。 原来,小丽前些年来月经是没有痛经的,但从去年开始每次来月经肚子都会痛,跟身边的小姐妹聊天后才得知其实身边很多人都有痛经,而她妈妈也告诉她,等以后结婚生了孩子后就好了,所以自己也没太在意,有时候痛得狠了就自己吃颗止痛药就过去了。然后这次来月经却跟以往不太一样,止痛药都已经吃了好几颗了,但症状却一直不见好转,实在忍受不了疼痛也终于想到要来看医生了。 医生进行了妇科检查,小丽又去做了B超、查了妇科内分泌……一连串检查下来,医生几乎能够肯定,小丽的痛经绝非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因为月经血不能流畅地排出体外而引起的胀痛,而是得了子宫腺肌症。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 妇科二区主任朱新儿告诉笔者,从临床来说,痛经被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伴随月经初潮同时出现;而继发性痛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原因引起的痛经,一般初潮时不痛经,之后新出现的病痛。 “现在,有许多女孩或因为害羞,或因为工作学习繁忙,讳疾忌医,认为痛经时休息下就好了;或者听妈妈说生完孩子后痛经会不治而愈,对痛经也不当回事,痛得狠了,随便吃片止痛片,其实这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朱新儿说。 朱主任还说,一些年轻的女性痛经是因为月经血不能流畅地排出体外而引起的胀痛,经血流出来以后往往就不会疼痛了;还有一类女性是先天性的子宫后位或子宫屈曲或位置不正常,经血堆积导致痛经。这些都是物理情况导致的痛经,这类女性在生孩子时选择顺产,顺产过程中胎宝宝可以帮助妈妈扩张狭窄子宫颈管;同时,整个怀孕过程中都有可能改善子宫过度屈曲等位置异常。所以,生完孩子后,妈妈就会惊奇地发现月经不痛了。但如果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异位的内膜组织随月经周期女性激素变化出现脱落、出血,脱落的内膜和出血倒流会导致盆腔器官的粘连,还有可能形成囊肿,加上本身会引起炎症,因而导致痛经。这种情况女性在怀孕期间及产后的哺乳期间不来月经不会痛经,但是病灶还在,等妈妈恢复月经之后痛经还会出现。而且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在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宫颈或宫腔的粘连,导致经行不畅,引起痛经。 她强调,女性出现痛经,不能忽视,医院就诊: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否存在相关器质性病变。如果确实有,就一定要针对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医院检查,发现并无器质性病变,但还是很痛,怎么办? 朱主任说,痛经主要是“不通则痛”。疼痛主要是血瘀引起的,但除了血瘀,还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所以,有痛经的女性不建议自己随便到药店买治疗痛经的中成药服用,如果寒热虚实不分,还可能加重病情。 那么,除了多喝热水,我们自己能做的是什么呢? 朱主任说,重在平时!其实,很多女生会痛经或者痛经严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爱美而穿着过少,尤其在秋冬寒凉季节,易使寒气入侵体内,导致气血不通。所以,大家在穿着起居上还是要顺应四季变化,秋冬寒凉季节要注意保暖,夏天也不能过于贪凉,尤其经期更要注意。 当然,饮食习惯也是相当重要!针对不同的痛经类型,朱主任有不同的建议。 如果你经前或经期小腹冰凉,捂个热水袋就好很多;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这时候应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平时饮食忌生冷寒凉、宜温热:生冷寒凉食物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痛经或加重痛经,所以即使在酷热的夏天,也不宜多吃冰淇淋等冷饮,可适当吃些温补食物,比如牛肉、桂圆、荔枝、红糖、生姜等。 如果你经前或经期小腹发热,而且连着腰腹一起痛,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舌红,苔黄。平时饮食忌辛辣刺激、宜清淡:辛辣食物刺激性强,会加重湿热,所以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可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鱼类等食物。 如果你经前或经期小腹会刺痛,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应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如果你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这时候就应该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通讯员胡秋仙)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