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介绍: 腹痛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个症状,内科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泌尿系结石,肠道寄生虫等。中医病因为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阳气素虚等使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或脏腑经脉失养导致的,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图片来源39健康网 辨证分型 一、寒邪内阻证(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 二、湿热壅滞证(腹部胀痛,痞满拒按,烦渴引饮) 三、饮食积滞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 四、肝气郁滞证(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 五、瘀血内停证(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 六、中虚脏寒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 病案分享患者某某,男,75岁。于年8月28日以“下腹部掣痛17年,加重半年。”为主诉来我科就诊。 患者于17年前受外伤及牵掣后出现下腹部疼痛,每于卧起时掣痛。活动后减轻,午睡后出现此症。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查腹部CT示:膀胱充盈欠佳,精囊腺形态欠规则,盆腔内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查体:BP/80mmHg,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苔白润,左脉弦,右脉弦细。 中医诊断:腹痛(肝气郁滞) 西医诊断:待查。 治疗:1.予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加减口服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2.查眼部络脉后予眼针治疗,针刺双侧肝区、肾区、下焦区。 针刺即刻,令患者尝试卧起动作,活动腰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针刺前患者不可顺畅起卧,疼痛难忍。针刺即刻,可顺畅起卧,疼痛可忍。令其诊室内步行活动,疼痛均较前明显减轻。针刺前不可挺直腰大步走路,针刺后可直腰大步行走。 随后于年9月15日对该患者进行腹部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基本生活活动不受影响,偶有疼痛可耐受。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跟师有感 对于下焦区疼痛,例如腹痛、腰痛等症状,针刺双侧眼部下焦区,眼针的即时止痛效果显著。至于眼针取穴的应用,可按上、中、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焦、中焦、下焦哪个区,例如头痛项强,针刺上焦区;胃胁胀满,针次中焦区;脐水平以下疾病,针刺下焦区。 再配以病证所在脏腑所属的穴区,例如尿路结石腰痛者在针刺下焦区的基础上针刺肾区,呕吐者针刺中焦区和胃区等。通过跟老师学习得知眼针所治病证广泛,减轻疼痛的效果及时显著,配以体针及带针运动等治疗手段,相信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提示:行针刺治疗具有一定风险,不建议非专业人士尝试。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三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彭静山.《彭静山观眼识病眼针疗法》.人民军医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 眼针带针康复治疗中风案例分享 痛症——一例眼针缓解偏头痛的病例分享 四神穴治疗失眠 病例分析----一位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康复之路 1例膏方治疗失眠分享 王鹏琴教授 主任医师,辽宁省名医。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 首届全国名中医张静生教授。 擅长用眼针结合中药治疗运动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帕金森氏病,脑血栓后遗症,面瘫,偏头痛,各种疼痛,失眠,周围神经病,眩晕等。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辽宁中医门诊6楼29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