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痛的机理及治疗

时间:2018-6-7 12:44:1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素问.举痛论》说:“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别之何奈?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肋胁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而阴阴股。”

此段经文讲出了相引而痛的机理,何谓引痛?《周易.系辞》说:“引而伸之”,知引痛点不是固定一个位置,能够引申。此痛及彼,彼痛及此,或痛可移动者,谓之引痛。

引痛发生的部位有何特殊性?《举痛论》列举引痛的部位有三处,心背相引而痛、胁肋少腹相引而痛、腹阴股相引而痛,不难发现其引痛部位皆在躯干,故凡是躯干出现相引而痛者,皆可用引痛原理进行处理。

能够引痛,必定有经络的络属关系,如心背引痛的络属是背俞注于心,引痛特点及处理技巧?

①相引而痛:疼痛是相互影响,此痛可及彼,彼痛可及此。

②痛有主导:疼痛虽然是相引而痛,但亦有主导,有主次之分,《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知引痛是主脉引至小络,是主脉受寒为本,小络拘急为标,故治当温主脉为本。

③引痛即隐痛:在躯干范围发生的引痛一般疼痛都不会很剧烈,一般都是隐隐作痛,为什么呢?这由引痛的机理决定的,引痛是由于主脉先寒,外引小络,小络极细,故痛必成隐。若病程短,小络未成凝者,温主脉则可解小络之拘急,痛可立止;若病程长,小络已成凝者,必除尽小络凝滞,痛方可止,故病程长者,当主攻小络。

④少阳对引痛的妙用:《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肠胃之间,膜原之下为少阳地界,小络气行缓慢,故其凝滞亦较难驱除,残凝亦难除尽,欲要除尽残凝,可用转动少阳枢机的方法,使气机增强,则残凝能速去。此法当用于残凝未去而立,不当邪盛而用之,若邪盛用之,则会出现“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

王志强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团队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jbzd/71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