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该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 全球每年志贺氏菌感染人次估计为1.65亿,每年死亡人数约为60万。年全国报告菌痢10.8万例,发病数居甲乙类传染病第五位;近年我省每年报告病例约例。 菌痢全年均可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多发。 以儿童发病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1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症状 志贺氏菌致病性强,10~个细菌就可使人发病。该病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一般1~3天。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可排便10~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临床可分为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轻型(非典型)菌痢、急性中毒型菌痢和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其中急性中毒型菌痢(包括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发病凶险,且容易误诊,危及生命。 2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 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播形式有: ①食物型传播。志贺氏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繁殖,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厨师和细菌污染食品常引起菌痢暴发。 ②水型传播。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③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污染的手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桌椅、玩具、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志贺氏菌污染,若用手接触后马上抓取食品,或小孩吸吮手指均会致病。 ④苍蝇等媒介生物传播。苍蝇粪食兼食,极易造成食物污染。 3 细菌性痢疾的感染特征及治疗方式 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且不同型别菌株之间无交叉免疫,短时间内也可能再次发生感染。儿童发病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菌痢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进食消化食品、补液等)和敏感抗生素治疗。 4 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预防菌痢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 ◎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 ◎搞好家庭卫生和环境卫生(病人排泄物及时消毒处理、消灭苍蝇)。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本文来源:河北疾控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