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季节,该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认识它。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我国是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流行区之一,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二、如何早期识别发现病例,尽早就医?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告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出血热。 、三、中国有多少种老鼠携带汉坦病毒可引起流行性出血热? 在我国,流行的致病性汉坦病毒主要为黑线姬鼠所携带的汉滩型病毒和褐家鼠所携带的首尔型病毒。汉坦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汉坦病毒科正汉坦病毒属,是一种球形、有脂质包膜、基因组为分三个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低,加热及常用含氯消毒剂等可灭活病毒,可用于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处理。 四、流行性出血热能够预防吗? 防治的关键是什么?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二)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三)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1、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4、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