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是痔疮导致的出血,怎么也想不到是直肠癌。”看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刻,小林完全懵了。 半年前小林医院检查,当医生告知她需要做肛门指检时,内向害羞的她十分抗拒,加上本身长有痔疮,医生也说不排除痔疮原因,犹豫再三她还是选择不做,而是按照痔疮治疗。 吃药后小林感觉痔疮有所改善,但便血的情况依旧存在,不仅如此,她还时不时腹痛,医院检查,等来的结果却是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而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发布的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达到55.5万(29%),死亡病例28.6万(31%)[1]。 *数据来源:国家癌症中心 结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其发生发展是由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研究已确立的危险因素如下:结直肠癌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糖尿病、肥胖、吸烟、大量饮酒等。 还有最重要的是,体检的时候忽视一项:肛门指检。 01 被忽视的检查:肛门指检 在小林这个案例中,有四个关键字眼——。大多数人听到肛门指检,可能会联想到“捅菊花”!光是那个画面,就能让脚连退三步——“好羞耻,好痛啊,我不做。”但实际上它是肛肠外科中很重要的一个检查。 做肛门指检,医生会戴上指套,患者则呈左侧卧位、膝胸位或弯腰前俯、蹲位的姿势,检查步骤共有两步: 01 肛外指检: 用食指触及肛门周围了解有无肿物、硬结以及肿物是否会有波动感以及压迫感,并检查肛门外皮有无索条、痿管及其走向。 02 肛内指检: 在食指和肛门部位涂些润滑剂,然后将食指伸入直肠内检查,大概可以检测到直肠7cm左右的距离,可以了解到直肠的口径、括约肌张力、直肠肛管有无痔疮、肛瘘以及新生物。 同时肛门指检也是区分痔疮和直肠癌简单有效的方法,直肠癌的检出率高达75%以上,是现如今直肠癌检查的初检方法。 而除了用手摸,医生还会观察指套表面,如果有脓液或血液,可能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02 身体出现4个异常,警惕直肠癌 从小林的案例中,我们还可以吸取到另一个教训:身体出现异常一定要警惕起来。比如直肠癌并不是毫无预兆的,当出现以下4种症状时,可能就是直肠癌向你发出的信号。 1.便血 大便带血,很多人会错认为痔疮或肛裂,往往忽视直肠癌,等到便血严重久治不愈,检查出直肠癌时却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在这里教你们一个区分的方法。如果是痔疮或肛裂,血液一般是排便后才滴落的,不会与粪便混在一起;而如果是直肠癌,血液会与粪便掺杂在一起,可能伴有不知名的黏液。不过正确的做法是一经发现,医院做检查,排除肠癌的可能。 2.粪便形状改变 如果发现粪便突然变成扁条、细条,有可能是直肠内增生异物,挤压粪便而致形状改变。 3.排便感觉异常 排便出现“里急后重”感,也就是有非常迫切的排便意愿,可排便时却发现只能排出少量粪便,总感觉没排尽,失去了“酣畅淋漓”的感觉,或者便意突然消失了,这种情况也可能是直肠癌发出的信号。 4.排便次数异常 每个人排便都有自己的规律,有些人可能一天1次,有些人可能1天3次,也有人3天1次甚至一星期才排1次,但如果发现自己本来是一天1次变成一天3、4次,出现排便不规律的情况,就要提高警惕。 而如果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长期无便意,排便时费力、排出的粪便干结,则可能是慢性便秘。 03 如何及时发现结直肠癌 一般建议超过40岁的人,都应该进行肠镜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应该更早去做,例如: ①直系亲属中有患结直肠癌的; ②有过肠道腺瘤、癌症史的患者; ③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④曾经切除胆囊的患者; ⑤有过盆腔放疗史的患者; ⑥长期精神抑郁、长期熬夜、喜欢高脂高蛋白饮食的人群。 最后,小编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角度,为大家总结了预防结直肠癌的要点: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的体育锻炼,食用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 来源:本文来源39健康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及网络等整合编辑,转载请注明原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