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年的最新报告,结直肠癌发病率居全球癌谱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上海市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二位,早期比例为16.5%,远低于美国的水平(40%),Ⅳ期的占24.7%,较低的早期比例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因素。那我们如何远离结直肠癌? 一级预防:在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方面作用约35%。一级预防的措施包括: 1、膳食纤维摄入有度; 2、增加运动; 3、减少“红肉”的摄取; 4、控制能量摄入,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 5、摄取适量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结直肠癌的筛查在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方面作用约53%。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筛查。 结直肠癌早期病变往往缺乏临床表现。大部分因明显不适入院检查的患者往往已经到达疾病中期以及晚期,甚至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定期筛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结直肠癌的早期病变。通过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早期患者往往具有良好的预后。因此,结直肠癌的早筛尤为重要。 结直肠癌早筛的具体流程: 普通人群: 1、年?龄?50~74?岁个体,首次筛查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便隐血检测,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后续筛查每年至少检查?1?次免疫法大便隐血,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 2、年?龄50~74?岁个体,直接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肠道肿瘤者,每隔?5?年行结肠镜检查1?次;发现肠道肿瘤者,根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在1~3?年后行结肠镜复查;后续如未发现肿瘤复发,可延长间隔至?3~5?年 高危人群: 有以下六种情况之一可作为伺机性筛查的高危个体:? 1、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 2、曾有大肠癌病史者; 3、曾有大肠癌癌前疾病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 4、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5、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6、有盆腔放疗史者。 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不必拘束于粪隐血试验(?免疫或化学法)?结果,建议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或遗传学检查。 结直肠癌早筛的方式: 1、大便隐血实验:大便隐血试验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且是当今大肠癌普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具有简单且无痛的优点,但对肠癌的诊断能力较低。因此对阳性的患者建议行肠镜进一步诊断。同时需要注意,并非所有阴性患者都不会发生肠癌。 2、纤维结直肠镜:结直肠镜检查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我们优先推荐进行结直肠镜检查。 3、其他,如大便基因检测试剂等。 三级预防:?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方面作用仅为12%。规范化诊治的作用亦不足13%。 如何来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一、二级预防的作用占到88%左右,而规范的治疗只占12%,因此我们需加强一、二级预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直肠癌的结肠镜筛查是否需提前? 近期斯坦福大学团队的一项最新分析显示,结肠镜检查的起始时间或应从50岁下调至45岁:与45-49岁不接受结肠镜检查相比,在这段时间内接受肠镜检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对下降50%有关!国内也有团队建议将结肠镜的筛查年龄提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