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口感甜甜的中药

时间:2017-2-13 11:57:2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第56期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

门诊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小患者来复诊,他的病已好转了很多,和家属闲聊之间说到中医药的精髓,小孩插嘴道:“中药的精髓就是一个字:苦!”

“良药苦口”四个字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提起中药马上嘴里也能渗出淡淡的苦味来,和望梅止渴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既是中医的无奈,也是中医以后进步的方向之一:改善中药在味觉上的体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待解决的问题。

饴糖

这个问题暂按下不表。其实中医药也有很多甜丝丝的味道,比如著名的小建中汤,对于拘急痉挛的腹痛,特别是喜欢暖水温、用手按才舒服,又伴有神疲乏力、面色白不好看、咽干口燥这类症状的,效果非常好。因为方子里重用了饴糖,使得这个药的口感特别好。饴糖能够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在另一个以建中命名的、治疗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导致胃脘腹部剧痛伴有呕不能食、手足冰冷甚至腹中寒痛不可触碰的大建中汤里,也用了饴糖。补脾的五种药:人参、甘草、粳米、大枣、饴糖,饴糖通常被认为是补脾最为专一的,但也容易产生壅滞,但是当急需补虚时,首当其冲的,一定是饴糖。

懂点中医的都知道,甘入脾土,甜味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特殊的作用,那些需要补养脾胃、补益气血的中药的口感即便差也差不到哪去。很多补脾药都是药食同源的,比如黄芪、山药、党参、甘草、阿胶、蜂蜜、大枣,这些都经常出现在炖汤的食谱上。尤其大枣,现代研究认为干大枣升糖指数(即在一定时间内升高血糖值的能力)位居常见食物最高之列,几乎居常见食物首位、比纯葡萄糖还高,也就是说其一定时间内升高血糖的能力是冠绝群雄的。笔者有时在想,补虚的药都这么甜、含糖量这么高,也许并不是一个巧合,古时候人们吃顿饱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身体能量不足是显而易见而普遍的,给予一顿特殊的饱饭——中药,对于消耗殆尽的人体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安慰。另外现在对大枣能不能补血存在争论,营养学家认为确诊了缺铁性贫血,再用没什么含铁量的大枣根本没意义。但事实是不考虑消化吸收能力,用尽铁剂也枉然。缺铁性贫血是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而我们一般人食物中并不缺铁,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呢?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去思索。

地黄

再说说另一个甜药,地黄。药物经过不同的炮制,表现出来的作用竟然可以相差这么多。刚刚挖出来的新鲜地黄,称为生地黄,其作用如《药性论》所说,是清热凉血和祛瘀血为主,对于温病伤阴表现为大热烦渴,舌呈绛红色,甚至神昏、身出斑疹,或者吐血,衄血,咳血,便秘的,疗效很好。而新鲜地黄经烘干或晒干,即为干地黄,主要作用变成了滋阴养血,同样是用于阴虚发热的治疗,但起到的作用已然不同。

生地炮制成熟地方法很多,最著名的是九蒸九晒。地道的九蒸九晒是将大个的新鲜生地黄放在大缸内用黄酒拌匀,待黄酒被药物完全吸收后放置在蒸笼内武火加热,同时需要收集流出的大量地黄汁,蒸两昼夜后取出晒一天,加入前面收集的地黄汁和黄酒再次拌匀,再上蒸笼蒸一昼夜,如此反复八次,到第九次时将黄酒和砂仁粉一起拌入再蒸一昼夜,此时的地黄已是内外漆黑,苦味全无,只剩下酸甜的味道。切片晒干后就是我们临床使用的熟地黄了。这样炮制的地黄能够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珍珠囊》说它“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著名的六味地黄丸中的三补三泻,头一个补药就是熟地,我们用它滋肾阴,益精髓。

竹茹和竹沥

另一些甜味的药作用特殊,它们可以祛热化痰,有竹茹、竹沥、白茅根、芦根等。竹茹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本草思辨录》称竹茹为少阳腑热之药,治胆热多用竹茹,但后世往往不知。现在的方剂中我们常用竹茹和橘皮配伍治疗胃有虚热导致的呃逆或干呕,用的就是竹茹清热安胃止呕逆的作用。

用鲜竹杆按节截成一段段,两端去节后劈开,架起来用火烤竹竿中部,两端即有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的具有焦香气的透明液汁流出,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竹沥水。竹沥水具有非常好的清化热痰的作用,临床上遇到黄痰很多很黏堵在喉咙里咯不出来的患者,使用竹沥的效果往往极佳。《本草备要》云:“竹沥消风降火,润燥行痰……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一种类似的药物,是青皮竹等竿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叫天竺黄,也用于清热化痰、凉心定惊。

芦根

最后说说芦根。芦根就是我们常在江河边看到的芦苇、芦头的块状地下茎。江浙名医爱用鲜药,因为就地取材;而外地用的多是干芦根。新鲜的芦根味道甘甜,中医用来治疗肺热咳嗽,用于清透肺胃实热,同时又能生津止渴除烦,对于热病伤津的可以大量煎煮成浓汤频繁饮用,也不必担心饮用过多出问题,因为芦根还能利尿,利用这点可和白茅根、车前子等一起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在《温病条辨》中还有五汁饮一方,配伍的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都是甘寒滋阴生津的好东西,你看到这里是不是想“哇,读着中药的东西,口水居然也能不争气地、没脸没皮地顺嘴角淌下来!”

甜味的中药很多很多,更不用说最为著名的甘草,临床上经常作为中药汤剂最后的一味和药,换句话说,是古代的矫味剂,当然甘草远远不止这么简单,有机会可以单独给大家介绍甘草。说了这么多甜味的药,你对中药苦的概念大概已经有些被冲淡了,但是,白墨大夫仍然要提醒你,大部分的中药仍然是苦的,嘿嘿。

————Theend————

悬壶济世,心系国民

医界书生,志弘国医

前50期精华回顾

回复序号(如:01)即可阅读相应精彩文章。

01.回忆?我与徐景藩先生的二三事

02.八段锦:春季健身的优质方法

03.三分钟学会看面色

04.《红楼梦》七场著名的病

05.十个细节,助你煎出优质中药

06.饭前or饭后?喝中药的12常见个问题

07.当絮苒谈枸杞时,她在谈什么?

08.那些美到醉的中医书名

09.絮苒|走野道,探本草

10.我们是怎么看舌苔的

①约稿邮箱:yjshusheng

yeah.net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by/42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