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积食的几个表现:1、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2、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4、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5、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当家长真正发现宝宝食滞的情况时,妈妈们可以选择具有开胃消食功能的产品进行调节。在日常生活护理中,妈妈们也不可大意,要帮助宝宝规律饮食,避免“积食”发生: 1、适当控制进餐量,饮食先吃米汤、面汤之类,经6~12小时,再进食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 2、家长要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避免“积食”发生。 通过中医捏脊缓解积食症状:具体方法:食指贴着皮肤,拇指在前,沿脊柱两侧从下往上捏,把肌肉捏起来稍微用点力。因为脊柱两侧全都是穴位,稍微用一点力,就会刺激穴位,每天可以捏一到两次,来回捏四五遍算一次。 通过捏脊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实验研究也证明它是有效的。当然,这是一种方法,不一定对每个孩子都有效,但它是安全的,没有副作用,可以作为保健的方法在家里经常使用。 除此以外,还有扎四缝穴、按揉胃部。中医这些方法,一般配合着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