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藿香正气口服液 为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 成分 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 主要用于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适用病症 用于呕吐,泄泻,感冒,中暑。 方中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表解是主药。以紫苏叶、白芷发表解汗,并增强藿香理气散寒之力为辅药。佐苍术、厚朴、大腹皮燥湿除满;陈皮,生半夏行气降逆,和胃止呕;配桔梗开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加强运化功能。各药配合,使风寒得解,湿滞得消,气机通畅,胃肠调和。共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在服药后20分钟内不得驾驶机动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02 龙胆泻肝丸 成分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亦可用于痰湿内容的高血压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5、孕妇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03 成分 沉香、牵牛子(炒)、枳实(炒)、五灵脂(制)、山楂(炒)、枳壳(炒)、陈皮、香附(制)、厚朴(制)、莪术(制)、砂仁、三棱(制)、木香、青皮、大黄。 功能主治 理气化滞。用于饮食停滞,胸腹胀满。 本药是行气和中,破积导滞,消痞除满,开胃进食剂。主治积滞内停,呕吐、泄泻等病。用于积滞内停,面黄肌瘦,烦躁多啼,夜卧不宁,不思饮食,呃噫食臭,或呕吐酸馊乳食,脘腹痞满胀痛,小便短赤,大便酸臭或溏薄;食己即吐,呕吐酸腐呃噫食臭,嗳气厌食。西医诊断之消化不良、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禁忌 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年老体弱及大便溏泻者不宜服本药。 3.妇女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平素月经量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4.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不宜与含有人参成份药物同时服。 6.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医院诊治。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04 附子理中丸 为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 成分 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以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功用 养胃气,温脾散寒,止泻止痛。 主治 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①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 ②水气有余,致寒气大实于胃中,关脉弦:腰脚重,厚衣重覆也嫌单,尺脉迟,脾胃伏寒,吐利霍乱,烦闷,身体疼痛,发热嗜卧,手足厥逆; ③中焦有寒腹痛,或恶寒头痛,发热恶寒,腹痛,不饮水, ④阳明经气不足,身以前皆寒。兼治新产内虚,虚人多唾; ⑤下焦阻虚,火不生土,脏腑不调,食少便溏,及中寒腹痛,身痛拘急,躇卧沉重; ⑥五更肾泄;命门火衰,食入于胃,无火煎熬,难以熟腐,腹痛腰痪,肠鸣下气。 方义 方中附子温阳祛寒,配以炮姜温运中阳,白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炙甘草补中扶正,调和诸药。五药配伍,有温阳祛寒,益气健牌之效。 现代运用 本方以畏寒肢冷、睆腹冷痛、呕吐泻利、舌淡若白滑、脉沉细迟缓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心力衰竭,痢疾等。 *注:以上产品图片及产品品牌仅做示例展示使用,不做产品推荐,如有版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疼痛病的特效外治三方 中医和中医看病 “屁”大点儿事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