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吴某某,男,35,成都纺织厂 年2月19日,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七公分,目前胃胀痛、腰痛、右胁痛,纳差,解黑大便,查大便隐血++,脉浮缓,苔白腻。 辨证:太阴湿邪阻滞,气机不畅 治宜:调中缓急祛湿行气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苍术10g,厚朴15g,法夏15g,人参10g,二付。 年2月24日,全面转好,原方二付。 年2月27日,查大便已无隐血,诸证悉愈,纳增,精神好转,原方二付。 分析:患者体弱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加以湿邪停滞,脾喜燥恶湿,自身阳气虚弱,更受湿邪困扰,功能进一步运转失职,故腹满而痛,气滞不行,影响右胁,腰部亦痛,方中除桂枝倍白芍汤以阴和阳,缓急止痛之外,更投入苍术祛湿,并投入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专治脾虚腹满之方合并治之,疗效更捷。 医案二:胃脘胀痛,头痛郭某某,女,61,家住致民路 年3月14日,胃脘胀痛,头痛,脉沉,苔白 辨证:太阴运化失职兼气逆 治宜:调和脾胃兼降逆气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厚朴10g,陈皮10g,二付。 年3月17日,头痛愈,胃脘胀痛好多半,原方二付。 [分析]患者由于脾阳虚弱,陷入太阴,阴阳不调,运化失职,浊阴壅塞故胀满而痛,头痛无感冒症状则属内伤头痛,三阳头痛部位各于相同,太阴、少阴无头痛,厥阴头痛在头顶,此头痛势必在前额,前额地界属阳明,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太阴受浊阴壅滞,气机不降,返而上逆,故头痛。方中用桂枝倍芍药汤调和阴阳,缓急止痛,加厚朴、陈皮降逆气,以止头痛。 医案三:胃痛,咽干李某某,女,82,住安顺桥街 年2月19日,因家务不顺而呕气,致使胃痛、咽干、小腹灼热。 脉右关微玄,左寸大无力余沉,苔薄白。 辨证:呕气伤肝,肝气犯胃,脾胃不和兼伤阴 治宜:调和脾胃兼养阴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花粉12g,二付。 年2月21日,咽干愈,小腹灼热愈,胃痛好转。原方去花粉,二付。 分析:患者因呕气伤肝,肝气犯胃,脾胃不和故胃痛,三阴经络上咽喉,三阴经绕小腹,太阴、厥阴气机阻滞,营而生热,热则伤阴,故咽干少腹化热。方用桂枝汤倍白芍,调和阴阳,缓急止痛,再加花粉,因花粉养阴、清热而且通络。花粉即栝蒌根,根善于走窜,故善于通经络,因而咽干及小腹灼热均愈。 医案四:胃脘胃痛,呃气张某某,女,成都机械修理厂 年4月18日,胃脘痞满而痛,呃气,脉沉微弦,苔腻。 辨证:太阴湿滞气阻邪犯厥阴 治宜:调和太阴兼除湿理气疏肝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苍术10g,木香10g,吴茱萸6g,党参10g,厚朴10g,二付。 年4月21日,胃痛愈,痞满好转,原方二付。 年4月23日,胃脘胀满痛基本愈,呃气愈。原方二付 [分析]患者素体阳虚,湿邪壅滞,气机不畅,故胃脘痞满,不通则痛,脾湿犯木,肝气不舒故呃气,方用桂枝倍白芍汤调和阴阳缓急止痛,用平胃散加木香祛湿行气,吴茱萸温肝疏木,党参扶正,肝气疏呃气自消。 本证腹满时痛的主要病机是太阳病误用下法,伤及脾脏,造成脾家经脉气血阴阳不调而致,脾气不和,气机壅滞则腹满,脾家血脉不和,络脉瘀阻,经脉拘急则腹痛,本证虽与太阴病于证都见腹满时痛,但后者病机重在脾阳不足,寒湿内盛,除腹满时痛外,或见食不下,自利益甚等证。 医案五:胃脘,厌油刘某某,女,22,住劳动路95号 年8月3日,初诊:上月下旬开始胃脘痞塞,厌油,溲黄少,乏力,医院检测小便:尿胆元阳性,胆红质0,肝功能7/8月报告:SGPT以上(正常值以下),ZNTT13(正常值2-12),巩膜发黄,脉濡缓,苔白。 辨证:湿蓄于内,郁久化热。 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3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二付。 年8月14日,五诊,之前共四诊,八剂均原方未减,目前胃脘痞塞消失,但白带多不黄,仍疲乏,目前转治下焦湿邪。 方药:苍术15g,法夏12g,茯苓12g,陈皮10g,茜草12g,乌贼骨12g,牡蛎30g,淮山30g,防己12g,惹仁12g,共四剂。 年8月18日,白带愈,精力复常,纳可,溲清长,查肝均正常。 此案寒湿壅塞中下二焦,中焦化热形成黄疸,先以清热利湿的茵陈五苓散治愈湿热,因下焦寒湿未去,故改用温化寒湿之法治之。 医案六:黄疸性肝炎唐某某,男,53,放射科医生 年4月14日,近来疲乏、纳减、溲黄、腹满、厌油、恶寒。4月13日肝功能检查结果:TTZnTT正常,SGPT以上,A/G=4.2/,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脉浮无力苔腻。 辨证:湿热内蕴,兼太阳之邪传入膀胱。 治宜:清热利水 方药: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三付。 年4月22日,感冒愈,腹胀减,小便增多黄减,疲乏减。原方三付。 年4月27日,腹已不胀,食量增,溲仍黄,原方三付。 年5月5日,一切恢复正常,溲微黄,微厌油,吃肉即腹泻。复查肝功均正常。由于吃肉即腹泻,证属脾虚,改用理中汤。 方药:党参12g,白术12g,炮姜10g,炙甘草10g,茵陈20g,六剂全愈。 医案七:尿浑浊而黄,有泡沫袁某某,男,13,住胜利东路号 年10月23日,颜面浮肿、呕吐,吃任何食物均吐,饮水亦吐,头痛、尿浑浊而黄,有泡沫,查尿常规:蛋白质十脓球十红血球十,查血:Hb66%,Bbc万,脉缓,苔白腻。 辨证:膀胱蓄水兼湿热。 治宜:温阳利水兼清湿热 方药:茵陈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二付。 年10月25日,面肿好转,吐止,仍头痛,溲微黄,浑浊有泡沫,纳差。原方加薏仁12g、草蔻10g、淮山15g、杏仁10g、苍术10g,二付。 年10月28日,溲已不黄,浑浊泡沫消失。 方药:茯苓12g,白术12g,猪苓10g,淮山12g,泽泻10g,桂枝10g,瞿麦10g,二付。 年11月1日,化验查血均正常。 四君子汤加味善后。 医案八:胃痛,脐两侧痛,呃逆喻某某,女,28,洗衣机厂 年6月2日,胃痛月余,脐两侧亦痛,呃逆,尿黄而少,大便不爽,医院怀疑肝炎,检验正常。脉浮偏长,苔薄白。 辨证:湿热郁滞,气机不畅,不通则痛。 治宜:温阳利水清热。 方药:茵陈30g,茯苓15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二付。 年6月9日,全面好转,但头昏痛,纳差,心烦不寐,原方二付。 年6月12日,呃逆愈,溲正常,目前左脐侧隐痛,矢气多,白带黄稠。 方药:柴胡20g,枳实10g,白芍15g,甘草10g,苍术12g,黄柏10g,木通12g,薏仁12g,淮山30g,牡蛎30g,二付。 医案九:急性黄疸传染性肝炎曾某某,男,52,金泉街50号 年3月21日,近两月来疲乏,食减,恶油,逐日加重,腹部胀满。全身搔痒,阵阵恶寒,三月中旬,小便减少而黄,腹胀加剧,大便每日三、四次,量少不爽,有粘液及风泡泡。由于在双流县巡回医疗,本人负责带队只好忍受痛苦。直到3月21日,双目翠膜黄染,病情已经明显,为了不使他人傅染,请假回成都华西医大检查。小便结果:尿二疸阳性,转氨酶以上,诊断:急性黄疸传染性肝炎。 候床期间自己处方:茵陈30g,茯苓20g,泽泻10g,白术10g,猪苓10g,桂枝10g,直到4月1日入院,已服完五剂,症状全消失,食量大增,精神饱满出院。次日查肝功,肝功结果:转氨酶43单位(35单位以内为正常)二疸阴性,服西药B1、BC,肝血康复,4月19日经全部复查正常出。 医案十:胃痛,糜烂性胃炎彭建华,男,29,成都东城区印刺厂工人 年5月13日,初诊,有胃痛史七年,目前加剧,胃脘痞塞,胀痛,有时两胁痛,呕逆、肠鸣、大便黑色、尿黄,查大便隐血++,因当日己大便,此结果15日所查胃镜号。胃镜诊断:①胃体:浅表性糜烂性胃炎(出血型)。②胃角0.5X0.5cm溃疡。脉弦偏大数,苔白。 症属:寒热与痰浊互结于心下之痞,邪犯肝脾二经。 方药: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加炮姜10g、茵陈30g、芩炭10g、吴茱萸6g、玄参12g、花粉12g。 年5月25日,六诊,已服完10剂,查大便已无隐血,胃脘两胁胀痛均愈,胃中灼热、呕逆、肠鸣、眼胀痛均愈,原双手湿疹亦随之而愈。6月1日饥饿快、纳增。无任何不适,直至10诊后停止服药。 医案十一:乙型肝炎钟国生,男,33,成都市12中学干部 年5月19日初诊,今年三月初,右胁开始疼痛,无厌油,无黄胆,胃纳佳,无余症。中药无效来诊,目前肝区痛、腰痛,无余症,脉弦,苔白。 症属:寒热与浊阴互结,邪犯肝经。 治宜:寒热互用开结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芩炭10g、白芍12g、花粉12g、牡蛎30g,三付。 三诊时腰已不痛,去花粉、牡蛎。 6月22日,六诊已服完19付,肝已不痛,触压微痛,肝功已正常。表面抗原仍阳性。 7月2日,八诊已服25付,肝区压痛消失,双手指缝、手掌、手背多年湿疹治肝病后收到意外效果,已不痒,并开始脱皮,但双手指缝尚有部份溃烂。改用甘草泻心汤加味,甘草15g、黄芩10g、黄连6g、干姜6g、大枣10g、法夏10g、桃仁10g、红花10g、土螫10g,二付。直到8月4日,十二诊,双手湿疹痊愈,HB5AG阴,症状全消失,病人说表面抗原转阴真不容易,湿疹多年也意外治愈。 医案十二:慢性肠炎谢森男,28,木制家具厂工人 年4月8日初诊,腹泻半年余,每天多则五、六次,少则二、三次,泻前腹痛,脘痞,肠鸣,溲黄,睡眠欠佳,医院治疗数月无效。脉弦,苔白。 症属:寒热与浊阴互结,损伤脾阳,故清阳不升而泻泄。 治宜:寒热互用,开结散痞,兼补脾阳。 方药: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加炮姜10g、淮山30g、扁豆10g、茵陈30g,共七诊,服药14剂,诸症痊愈。 医案十三:胆囊炎高秀芳,女,35,成都丝绸印染厂工人 年11月27日初诊,患胆囊炎12年,住院多次,近日复发,右胁疼痛,胃脘痞塞而痛,呕逆肠鸣,大便不爽,脉弦,苔白。 症属:热与浊阳互结于心下兼犯胆经。 治宜:寒热互用,消结散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芩炭10g、吴茱萸6g、共三诊,痊愈。 医案十三:肺炎张淑宣,女,47,仪表机厢厂 年2月5日,初诊,咳嗽半年不愈,元月30日并发热寒战身痛,次日经西医检查:T:38℃,P:次/分,BP:90/60mmHg。查血:白血球,中性85/0,淋巴15%,胸透:右下肺。诊断:肺炎。经注射庆大霉素,服凡拉蒙、笨海拉明及川贝糖浆等,目前过敏,全身发癍状水泡奇痒,仍发烧咳嗽,并牵引两胁痛,吐泡沫痰,脘痞,溲黄且灼热脉细弦,苔白。 症属:表邪传入膀胱之腑及寒热与浊阴互结于心下。 治宜;泻心下之痞兼清膀胱之腑。 方药: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大枣,加五味子6g、滑石30g、茵陈30g、银花10g、玄参12g、土茯苓12g,二付。 年2月9日,二诊,烧退,溲已正常,脘痞减,水泡结痂,咳及胁痛好转,痰转稠,口干、腰痛。 方药: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大枣、干姜,加炮姜6g、五味6g、瓜蒌12g、花粉12g、牡蛎30g,二付,均愈。 医案十四:低热兼血小板减少李丽,女,25,乐器厂工人 年3月9日,初诊,低热月余37.3~37.5度,血小板减少月余,服西药无效来诊,有胆囊炎史,目前呕逆,脘痞、肠鸣、厌油,溲黄似茶且灼热,大便稀每日二、三次,口干思饮,牙齿出血,双腿两臂大小紫癍无数,口中白沫多,脱发,微咳。 胸透,5/7月,双肺纹影稍增多。查血,5/7月,血小板6万,血色素76%白血球2,红血球,多核68%.带核3%酸性2%淋巴27%。查尿,12/7月,正常。查血沉,12/7月,5R1mm/小时。查血,12/7月,白血球3,多核64%酸性2%淋巴32%单核2%。 脉弦右沉,舌偏淡,苔白黄微腻 症属:寒热与浊阴互结,邪犯营血兼膀胱腑热。 治宜:泻热开痞,活血化瘀,清膀胱经热。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滑石30g、茵陈30g、桃仁10g、红花10g、蒲黄10g,四付。 年3月13日,二诊,低热好转,溲已不黄,呕逆愈,厌油、肠鸣减,屁多,双臂紫癍愈,双腿紫斑消失部份,新发部份,口中泡沫减,大便二次,牙出血愈,刷牙仍出血,原方三付。 年3月16日,三诊,低热愈,溲微热口苦泡沫减,紫癍愈,刷牙已不出血,原方二付。 医案十五:腹泻张某某,男,2,儿科住病人 年3月19日,孩子腹泻10余天,收入儿科住院。3月12日查大便:脓球+赤血球少许,粘液便。目前病情加剧。今日查便:腹球+++赤血球少许。 脉沉滑,苔白,尿少。 辨症:协热下痢。 治宜:升举下陷之邪兼清里热。 方药:葛根10g、黄芩6g、黄连3g、扁豆10g、白芍10g、六一散15g、淮山15g、地榆6g、槐花6g、青木香10g,二付。 年3月22日,查大便:软、黄,软便上附有点血,病情大减,准备出院,纳差。 方药:葛根10g、黄芩6g、黄连3g、甘草5g、淮山10g、焦楂6g、建曲6g、二芽各6g,二付 [注]阳明外症,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经病腑病皆然,惟经病热高汗多,腑病则往往热不甚高,汗亦较少,或身无汗而手足汗,但其不恶寒反恶热则一致也。又身热汗出为阳明、太阳共有之症。鉴别之法,惟在恶寒与恶热之别。太阳虽有恶热汗出,但恶寒始终未解。其次则脉象有别:太阳之脉浮,阳明之脉洪大,腑症之脉迟实,如此而矣。 何缘得阳明病?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大便难者,称之阳明也。凡温病、风温之类,不知温病即是阳明,阳明正方药之不用,真遗憾也。 医案十六:腹泻袁某某,男,26,成都电冶厂 年9月23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每日数次泻下白色粘液物,量不多,总是解不尽,病已数月,四肢逆冷。脉左关滑动余沉,苔白。 辨症:湿热之邪陷入少阴。 治宜:宣通阳气,枢转阴阳。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薤白20g,三付。 年10月7日,四肢已温,腹痛里急,诸症俱减,原方三付。 《医学实在易》对四逆散的解释,治阴阳气不相顺接,四逆厥冷并治痢症后重,按痢症后重,宜照法加薤白,余遵旨治之,故疗效颇速。 医案十七:腹泻吴某某,男,成都立新皮鞋厂 年6月16日,一年前因痢疾治疗不彻底,至今一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白色粘液,每日一、二次,有时左胁痛。脉双关弦长,右关沉滑动,苔白。 辨症:肝郁气滞,脾气不运。 治宜:调解肝脾,通畅气机。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薤白20g,二付。 年6月19日,诸症俱减,原方二付。 [分析]此案与上案用药完全一样,都有里急后重,原方加薤白,通阳通利三焦,里急后重可止,况柴胡升肝气,枳实降脾气,故肝郁气滞作痛则愈。 医案十八:胆囊炎汪某某,男,成都红光电机厂 年4月2日,原有胆囊炎史,目前石胁痛,眼胀痛,双手账痛,指头较原粗大,腿胀痛。脉弦,苔黄腻。 辨症:肝阳不升,脾受肝木所克故不降。 治宜:升肝降脾。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青皮10g,陈皮10g,生大黄6g,茯苓12g,泽泻10g,茵陈30g,二付。 医案十九:胆囊炎吴某某,男,67,成都沙石公司退休 年3月12日,原有胆囊炎,现在胁痛、背痛、肠鸣,大便不通利。脉弦长,舌偏红,苔薄白。 辨症: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25g,白芍15g,枳实15g,甘草10g,当归15g,丹参15g,乳香,没药各10g(缺),生大黄6g,二付。 年3月17日,右胁及背痛好转,大便较通畅,仍肠鸣,现两胁胀满,脉舌同上。原方加法夏10g、黄芩10g、牡蛎30g,二付。 年3月22日,双胁胀痛基本愈,大便又不通畅,经详细了解,大便有粘液,里急后重,每天五、六次。脉沉微滑,舌已不红,苔薄白。 方药:四逆散全方,加薤白20g、香附10g、青木香10g、焦楂15g、二付。 年3月27日,两胁胀痛痊愈,大便好转每日三次,原方二付。 医案二十:慢性肝炎丁某,女,40,暂住西藏军区成都第一招待所 年5月18日,有慢性肝炎史,长期左胁疼痛,最近有轻微感冒。脉沉动,苔白。 辨症: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乳香、没药各10g、莪术6g、薄荷10g、连翘10g,二付。 年5月23日,感冒愈,左胁只隐痛,长期失眠忘记告诉。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乳香、没药各10g、莪术6g、吴茱萸6g、黄连6g,二付。 医案二十一:慢性肝炎萧某,女,35,单工厂 年9月26日,患慢性肝炎,CCF6单位T.T.阳性,目前肝区痛、背痛、失眠,脉沉苔白。 辨症:肝气郁结。 治宜: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乳香、没药各10g、当归10g、丹参10g、茵陈12g,二付。 年9月30日,右胁痛,背痛失眠基本愈,原小腹痛,大便不通利都好转,原方二付。此方可多服几剂,以便巩固疗效。 医案二十二:阑尾炎杨某某,女22,成都乐器厂 年2月3日,患阑尾炎二月余,最初住院治疗,未手术,愈后出院,最近复发,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软,大便秘结,外科医生介绍来诊。脉沉、苔白。 辨症:肝郁气滞。 治宜: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生大黄6g,乳香、没药各10g,当归15g,丹参15g,二付。 年2月现已不痛,但走动仍痛,大便每日一次,原方二付。 医案二十三:阑尾炎王某某,女,22,金属回收公司 年3月9日,因阑尾炎曾住院治疗。现住门诊观察室,经打针服药不效。目前右下腹疼痛如故。脉沉,苔白。 辨症: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治宜: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甘草10g、当归12g、丹参10g、乳香、没药各10g,二付。 年3月12日,痛大减,明日出院,原方二付。 医案二十四:胃痛孙某某,女,成都市人民汽车修理厂 年3月5日,胃痛,失眠多年,去年10月27日来我处治愈,目前复发,脉沉苔白。 辨症:厥阴阴邪犯胃,心肾交通受阻。 治宜:温中补虚降逆。 方药:吴茱萸15g、党参20g、生姜15g、大枣10g、龙骨、牡蛎各30g,二付。 年3月20日,今因它病来诊,前次胃痛失眠已愈。 医案二十五:胃痛,胃冷杨某某,女,21,成都肥皂厂 年6月16日,胃痛一年余,有时胃中凉冰冰,感觉喜热恶寒,喝冷饮则不舒服,有时口中冒清口水。脉沉无力,苔白。 辨症:厥阴阳虚浊阴泛胃。 治宜:温中补虚降逆。 方药:吴茱萸15g、党参20g、生姜15g、大枣10g,二付。 年6月21日,胃已不冷,但隐隐作痛,仍疲乏,原方二付。 医案二十六:背冷、腰痛、小腹痛蒋某某,女,35,胜利公社社员 年2月26日,背冷、腰痛、小腹痛。脉细缓,苔白。 辨症:肾阳虚,水气停滞,阳虚阴甚,故腹痛,腰为肾之腑,阳虚水气停滞故腰痛,阴气盛阳气不能上达,故背冷。 治宜:温肾阳而镇水邪。 方药:附片30g(先熬),茯苓20g,白术10g,白芍10g,生姜15g,二付。 年3月4日,腹痛愈,背冷好转,腰痛好转,原方二付。 医案二十七:腹痛腹泻黄某某,女,26,成都搪瓷厂 年7月3日,昨日开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泻下红白,一二十次/日。昨夜去华西医大急诊,诊断为:急性菌痢,服药无效。今日来院先去西医检查后来服中药。经查大便常规结果:粘液便,服球+、赤血球+++、吞噬细胞检见。查血结果:白血球,多核65%、带核细胞1%、酸性1%、淋巴33%,病情同前。脉弦,苔白。 辨症:热痢暴迫下注。 治宜: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10g,秦皮10g,黄连6g,白芍10g,地榆10g,槐花10g,木香10g,葛根15g,淮山30g,焦楂20g,六一散15g,二付。 年7月5日,腹痛腹泻愈,纳可,腹中微觉不适、疲乏。查大便:稀便,查见蛔虫虫卵,余一。查血:白血球0、多核63%、酸性2%、淋巴35%。 方药:淮山30g,焦楂15g,木香10g,葛根2g,白芍10g,黄连3g,建曲10g,茅根10g,二付。 医案二十八:腹痛腹泻卢某某,男,35,成都峨眉交通机械厂 年9月20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刚才西医查大便结果:腹血便,脓球+++、赤血球少许吞噬细查见,医生悦是传染病,嘱去传染病院治疗,遂来服中药。脉弦苔白。 辨症:温热暴注下痢。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燥湿。 方药:白头翁12g,秦皮10g,白芍12g,黄连6g,葛根15g,木香10g,地榆10g,槐花10g,甘草10g,二付。 年9月23日,上药服完一剂痊愈,又将二剂服完。查大便:半稀,黄色余正常。淮山20g,焦楂12g,白芍12g,黄连3g,葛根10g,扁豆10g,建曲10g,建脾药二付,善后。 医案二十九:腹痛腹泻陈某某,女,38,双流县黄公社黄龙场镇,现住门诊观察室 年8月16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数日,14日中午至夜间共泻21次,当日查大便:粘液++、脓球++、白血球+、赤血球++、吞噬细胞少许。今日查大便:粘液++、赤血球++、脓球++、白血球+、吞噬细胞查见。己要求出院来诊。 辨症:热痢暴注下迫。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燥湿。 方药:白头翁12g,秦皮10g,白芍15g,黄连6g,葛根15g,木香10g,槐花10g,地榆10g,甘草10g,二付 年8月18日,查大便:稀、黄正常便,症状消失。 医案三十:腹痛腹泻都某某,男,55,成都第一砖瓦厂,门诊观察室病人 年5月13日,漓下红白痢,里急后重,住院已四天,诊断:急性菌痢,急性肠炎,5月11日,查血:白血球,多核78%,带核细胞3%,淋巴细胞19%,治疗药阿托品,安定,庆大等,目前仍里急后重,红多白少,腹痛,尿水深黄色,腹胀、鼻干、涕稠、眼干,口干不欲饮。脉滑苔腻。 辨症:湿热暴注下痢。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白头翁10g,秦皮10g,葛根20g,白芍12g,黄连6g,木香10g,槐花10g,地榆10g,香附10g,焦楂15g,淮山15g,二付。 年5月18日,自己重服二付,诸症愈;目前小腹胀,头晕、背强,脉缓,苔微腻。 方药:淮山20g,焦楂15g,木香10g,葛根15g,白芍10g,黄连6g,枳实10g,茵陈12g,甘草6g,二付。 医案三十一:食道梗阻李某某,男,78,木船社退休 年11月29日,食道吞咽梗阻时间较长,10月份以来梗阻加剧,吃一口馒头喝一口水,才能下咽,伴恶心呕吐头眩量,大便秘结。脉弦细无力,苔白。 辨症:脾胃久虚所致噎嗝症。 治宜:补虚益胃降逆止呕。 方药:法夏15g,党参12g,白蜜60g,火麻仁30g,枳实10g,陈皮10g,生姜15g,二付。 年12月5日,胃反呕吐愈,吞咽梗阻好多半,不喝水可以吃干食;但不如常人吞咽舒服,大便已不秘结。头仍眩晕,原方二付。 医案三十二:腹痛李某某,男,成,成都造纸二厂 年5月11日,左胁下近少腹部痛,腰部左侧痛。脉浮细紧,苔白 辨症:风湿痹痛。 治宜:疏风散寒祛湿。 方药;麻黄10g,杏仁10g,薏仁15g,甘草10g,二付。 年5月13日,两处痛均减,原方二付。 医案三十三:腹胀,腹股沟胀痛黄某某,女,42,棉织生产组工人 年1月18日,初诊,小腹胀满两天,右侧腹股沟胀痛,及下阴部汗多,头眩,热上冲及卧寐不安。脉左寸弦数,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水邪上泛。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 方药:茯苓20g,桂枝20g,甘草10g,大枣10g,龙骨、牡蠕各20g,二付。 年1月21日,复诊,小腹胀痛愈,其余诸症均好转。原方二付。 医案三十四:化脓性扁桃炎曾某某,男,48,家住电信路老四号 年4月28日,因患急性黄胆性肝炎,医院出院在家休养,三天前开始恶寒,身拥厚被,继则喉痛,汗出发热,不咳不喘,经服西药及注射西药后烧退,喉痛仍然,经査诊断为化脓性扁桃炎,喉痛痰多,喉中阻塞。 脉浮大有力,苔薄黄。 辨症:肺经郁热,表寒外束,邪热蕴毒,腐蚀肌肉化而为脓。 治宜:清热宣肺解毒化痰养阴。 方药:麻黄10g,生石膏30g,杏仁10g,甘草10g,蒲黄10g,瓜蒌12g,玄参12g,二付。 年4月30日,喉痛好转,痰减可食少量饮食,堵塞大减。原方二付。 医案三十五:胃脘胀满万某某,男,58,金堂县七区高皮玉河公社 年10月29日,胃脘胀满,晚饭吃面食一、二两,即胀不可忍,夜间流清口水,有时反酸,大便有时结燥小便少。脉右三弦长,右寸沉关尺长,苔白滑润。 辨症:阳不化水,兼阳明里实。 治宜:通阳行水,兼破阳明之实。 表症不多故原方去生姜之发散,加杏仁、枳实开肺窍通大便,去阳明之实。 方药:茯苓20g,桂枝10g,甘草6g,杏仁10g,枳实10g,二付。 年11月1日,病员10月31日复诊,因我不上班,其他医生听说此方有效,遂在原方基础上再加:厚朴、芩炭、香橼、莱菔子,郁金、楂曲等共14味,反而无效。 治病关键在辨症,并非用药越多越好,反会牵制疗效,故今日复诊:原胃脘胀满,胃中灼热如开水烫、烦燥、反酸均愈,夜间流清口水减少,食量增加。过去经常咳嗽也随之愈,小便增多,大便正常,双腿乏力好转。上次有些病忘记说,一年多的病,二剂后愈其大半,真是妙手回春。原方二付。 医案三十六:胃痛,痰涎奉某某,男,47,成都手套针织厂 年3月8日,自觉热上冲则呕,吐出痰涎,午后剧,上午轻,早上有时呕,病已三、四年。前两天赴某某诊所,服中药后,病加剧,更呕,胃也微痛,眼干涩。所服处方:二陈汤、厚朴、赭石、竹茹、木香、黄连等。脉弦偏数,次/分,苔白微。 辨症:水邪内停,阳不化阴,郁久化热故上冲呕涎。 治宜:通阳行水止呕。 方药:茯苓20g,桂枝10g,甘草6g,生姜12g,二付。 年3月11日,大有好转,热上冲愈,小便增多,胃痛已不显,原方二付。 医案三十七:腹胀杨某某,男,35,德胜公社红星大队三小队 年10月30日,腹胀满半月余,食只能吃稀饭。脉弦双关虚大,苔白。 辨症:太阴阳虚气滞。 治宜:补虚消满。 方药:厚朴20g,法夏20g,甘草10g,生姜15g,党参10g,二付。 年11月2日,胀满愈,可吃干饭,但多吃仍胀,原方二付。 年11月5日,咳嗽来诊,胀满痊愈。 医案三十八:肠梗阻李某某,男,50,汽车中心站,现住外科病房5床 年9月1日,肠梗阻入院未手术。目前大便困难,双下肢酸软,全身无力,脉浮大苔白。 辨症:表寒外束,肺气不宣,邪热壅肠道故梗阻。 治宜:清湿热,宣散表寒。 方药:麻黄12g,生石膏30g,苍术15g,甘草6g,大枣10g,生姜10g,二付。 诸症悉愈,未手术,继续观察数日,无恙出院,并来门诊特致谢。 [注] 该案病人主要病情是肠梗阻,大便不通,为何不先通大便,去除肠的梗阻呢?脉浮大,属表未解,虽有便硬里实,亦不可利下,何以故,因脉浮也,当先解其外,表解热除,内外和谐而大便自通矣。设用利药,是为大逆也。论中有云: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此之谓也。 医案三十九:呕吐,心烦失眠 刘某某,女,成织巾厂工人 年5月19日,吃饭即呕,见肉类则想吐,心烦失眠二、三年不愈,经华西医大检查,怀疑甲亢,服药不效。脉寸弦数,苔白。 辨症:邪热客于胸中,致心肾不交,故虚烦不眠,邪热迫于饮邪故呕。 治宜:清热透邪,并按仲景加减法,呕者加生姜治之。 方药:栀子15g,香豉20g,生姜15g,二付。 年5月26日,吃饭基本已不呕,见肉食不呕,但多吃仍想呕,睡眠大有好转,心烦基本消失。原方二付,巩固疗效。 医案四十:老年便秘韦某某,女,79,广西科发音响工作之孙子护送来诊 年5月10日,地点广西南宁市广西中医学院。主述:便秘年,起初医生给予果导,通便效果较好,因一直依赖使用,逐渐效用降低,又加量使用,同样逐渐失效。大致二年时间后,改用番泻叶治之,也逐渐失效。目前四、五天,必需人工灌肠,以致周身是病。胸胁痞满,腹胀、腰痛、饮食无味,食欲减退,面色不华。脉沉濡,苔微腻。 辨症:脾肾阳虚夹湿。 治宜:温补脾肾兼祛湿除满 方药:附片30g(先熬),白术12g,甘草10g,厚朴10g,法夏10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年5月13日,自己大便一次,全身舒适。原方三付。 年5月17日,由孙儿来换方,腹胀腰痛愈,大便可以不再灌肠。原方减厚朴、法夏三付,以后改用附子理中丸,巩固疗效。 [分析]病员年老气虚,病属虚秘冷秘,屡用通便泻下之药,损伤脾阳,脾主运化,由于运化失职,产生胀满,故周身不适,久病必及肾,因之肾阳亦虚,肾司二便,肾主开合,肾阳既虚,开合失职,只合不开,故大便不行。今重用附片温补肾阳,白术温补脾阳,运化功能增强。脾为肺之母,有土生金之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增强令大便更易通下。初起用本方时加厚朴、法夏有化痰和胃行气,消满之功效,稍后见效即去之,关键问题是脾肾阳虚。老年人气虚较多,气虚即阳虚,阳虚即脾肾功能降低,肠胃濡动功能减缓,大便滞下,病人往往表达不清楚,医生经验不足者,或不细心者,往往给以通便之剂,初服有效,继服无效,久服反而伤害,应该吸取教训。 医案四十一:尿道结石赖某某,男,39,中石油局,目前协助川大工作 年12月9日,初诊,伴随来诊,本月5日晚突然右侧腰部剧痛,次日川大卫生科化验小便,白细胞少许,红细胞++,上皮细胞少许。查血:白细胞总数cc,多核70%,淋巴14%。诊断:尿道结石(肾盂上)。病至今日已五天,吃啥吐啥,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右侧腰痛,小便胀痛难出。脉缓,苔微腻。 证属:膀胱气化不行,水入则吐之水逆症。 治宜:通阳利水 方药:茯苓2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二付。 年12月11日,二诊,病员独自来诊,并说这二付药很解决问题,今上午小便时,起初仍胀痛,接着突然便出一块小石,质软,长约一寸,粗约二毫米,当时即感到轻松,但小便已通利,微痛,便色微红,石块已送川大卫生科,昨日查小便,蛋白+,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要求开健胃药。原方加三消药,二付。 医案四十二:尿道结石岳某某,男,31,三圣乡粮丰村农民 年3月1日,一年前小便经常泌胀,因作结扎术,都说是结扎的原因,于去年12月感冒,腰痛,小便不畅,经西医照片诊断为:右输尿管下端结石0.3X0.7cm。经服药后,目前小便有时爽快,有时小便细,输尿管则胀痛,尿检:正常。脉细弦、双关动,苔腻。 症属:石淋 治宜:通阳利水 方药: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猪苓10g、桂枝10g、花粉12g、牡蛎30g、金钱草20g、鸡内金10g冲服,二付。 年3月6日,小便已爽快,尿黄,几月来未劳动,现已下田种蕃茄,大便仍不爽,有泡泡粘液,有时细条,去年腊月即如此,每天三、四次,腹痛。 原方加大黄10g,二付。 年3月13日,于3月11日,小便突然堵塞,后排出结石,今日复查结果正常。 医案四十三:术后伤口不愈合,低烧,伤口溢淡液赵某某,女,30,医院医生 年8月25日初诊,原患阑尾胀肿并发盆腔脓肿,因华西医大医生在该县教学点教学,因此请朗姓医生做了阑尾手术及盆腔手术,术后盆腔伤口不愈合,并有淡黑污溢出,一直低烧37.3度,继后赴某中医大学诊治三月余不效来诊,以前所用中药不外清热解毒。脉沉无力,苔薄白,舌偏淡。 证属:脾阳虚兼营卫不调。 治宜:培补脾阳兼调营卫 方药:黄芪25g,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炒麦芽10g,三付。 年9月2日,患者丈夫陈某某,卫生局工作,持上次处方前来改方。说前次陪妻子诊病后当即返回家中,服药后效果好,共服药五剂,盆腔溢浓液已愈,体温正常,现在37度以下,一切正常,原方再服。 注:牌属土,土生万物,脾土阳虚。万物生机受阻,阳虚生内热,故低烧不愈,脾阳虚统摄无权,故伤处溢液,营卫调和的根源也重在脾阳为主。 医案四十四:奔豚气,逆气高某某,女,40,医院幼儿园职工 年8月5日,数月来有一种怪病缠身,不得安宁,自觉下腹部有股气往上冲,直到咽喉,心悸不宁,脘腹不适,经检查,西医有的说更年期综合症,也有医生说植物神经紊乱,也有说神经官能症,各说不一,服药总是不效。脉浮缓无力,苔薄白。 辨证:心肾阳虚,奔豚气上犯。 治宜:振心阳、祛肾邪。 方药:桂枝2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三付。 年8月9日,病减多半,原方三付。 [分析]本方为《伤寒论》治疗奔豚气的主方。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继见于《难经》,其后《诸病源候论》释之曰:“奔豚者,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金匿要略》: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这基本描述了此证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所见到的此类病症,常是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下向上冲逆。西医的仪器是无法检测到的。发作时,先觉脐上或脐下动悸,旋即逆气上冲,心胸痛苦异常。其所过之处,则有各种症状出现,如气至胃脘,则见脘腹胀满;气至心胸,则胸闷气促,心悸不宁;气冲咽喉,则憋闷窒息欲死,甚则冷汗淋漓,气上冲巅顶,则晕眩跌仆;逆气复还于下,则诸证消失。本症的特点是时发时止,呈阵发性发作,间歇期则无痛苦。 对此类病症,现代医学有诊断为神经官能症者,有诊断为癫疯病者,亦有诊断为神经功能紊乱者。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两种:其一是因受惊吓而发;其二是因受寒而发,本方所主是后者。据原文所载,本方所主之症,乃因用烧针取汗,汗出腠理开,针孔处受寒邪所袭而不得疏散,故红肿如核。劫汗内伤心阳,阳虚阴乘,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故发为奔豚,其治法是先以艾炷灸针处之赤核各一壮,以温散其寒,再内服本方以温心阳而平冲逆。 医案四十五:奔豚气,逆气姚某某,男,66,退休工人 年12月8日,初诊,近一月以来,小腹自觉发热而上冲,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服药无效,近日加剧,家人伴随来诊,症同上述。时发时止,发时极难忍受,面带痛苦。脉左寸弦滑,余脉沉,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肾邪水气上泛。 治宜:温心阳去水气以平肾气。 方药:云苓20g,桂枝12g,甘草6g,大枣12g,共五诊10剂痊愈。 三诊时自觉大便灼热,原方加桑皮10g,泻肺火以清大肠经热,四诊时肠热去仍用原方。 医案四十六:善食易饥李某某,男,34,汽车四队 年9月25日,来院协助修汽车,因便来诊。体结实无他病,主要饥饿快,每食吃五两不到下食时间,饿得发慌,余无他症。脉沉有力,苔白。 症属:阳明结热,热则消食,亦即中消症。 治宜:缓泻阳明之热。 方药:大黄10g、芒硝10g、甘草10g,一付,后见面告知已愈。 医案四十七:急性黄疸型肝炎李某某,男,32,市建安装公司 年3月6日,家属护送来诊,全身及巩膜黄染,上腹胀满,有拳头大包块,触痛,呕吐,大便燥结,昼夜不眠,溲黄似茶,量少;饮食极小,精神萎靡。 本月四日,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黄胆性肝炎。 3月4日查血:白血球00多核78%带核1%淋巴21% 3月4日尿:激粉酶8单位3月6日,查小便胆红质阳性 3月10日肝功报告:麝香草酚浊5单位,脑磷脂阴性,转氨酶单位,白蛋白4.1克%,球蛋白2.5克%。 脉弦偏大数,苔黄。 症属:少阳阳明兼湿热 治宜:双解少阳阳明兼清湿热。 方药: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0g,积实15g,白芍18g,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茵陈30g,栀子12g,二付。 年3月7日,药煎坏一付,原方二付 年3月10日,三诊,大便已通利,书夜已能安眠,腹胀好转,包块缩小,溲仍黄,原方再加茯苓20g、泽泻10g车前草10g,二付。 年3月12日,四诊,包块全消,腹已不胀,黄胆减,睡眠佳,纳增,因患感冒。 方药:柴胡汤加茵陈30g、车前草10g,二付。 年3月14日,五诊,感冒愈,小柴胡加茵陈五苓散,二付 直到年3月20日,八诊,方药不变,黄胆退净,精神好转无任何不适。本日复查功能正常。 小柴胡汤以胸胁苦满为主诊,诊察之法,病人仰卧,以指头从肋骨弓下沿前胸里面向胸腔压之,触知一种抵抗物,而左内侧觉压痛,即小柴胡证。加以呕不止,大便燥结,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况且此病人昼夜不眠,其阳明之严重可知,加之全身及巩膜黄染,小便不利而黄似茶,附和条文: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因此大柴胡汤又加茵陈栀子。四诊后,包块消失,腹已不胀,终日不眠改善,睡眠佳,饮食增加,由于五诊后全部症状消失,惟有黄胆没有退凈,故此茵陈蒿汤改为茵陈五苓散,则全面收功,肝功能检查也恢复正常。 提示: 1、本文为原创整理,如有疑问,请联系。 2、切勿模仿使用,医院,否则一切后果概不负责。 正德汉方看完了,支持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