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

时间:2016-11-24 21:17:3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消化专科常常会面对这样一类病患:

他们有长期腹痛或者长期腹泻或者反复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可是,通过胃镜、结肠镜、腹部影像学及其他常规相关性检查却未能找出病因,无法明确诊断。这些病患往往曾至多处求医,曾接受过各式各样的检查,在诊治过程中经历了诸多艰辛及不少的失望,然而,疾患仍未能清除,病痛依旧在延续……

作为医务人员,面对这类病患,我们常常会感到责任重大,希望能尽快为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及早解除患者的病痛。对于这类病患的诊断策略,我们往往根据患者病情和诊治情况进行细致地“查漏补缺”,寻找可能遗漏的病变部位和疾患,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常常要用到一种消化专科的诊断利器: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的发明开辟了内镜技术医学应用的新领域,它与胃镜和结肠镜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是消化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什么说胶囊内镜与胃镜和结肠镜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呢?

因为我们的胃镜最远只能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上段,而结肠镜最远只能到达回肠末端,简单地说,胃镜及结肠镜无法对大部分的小肠(包括十二指肠降部下段、水平部、升部,空肠、回肠)进行检查,这些无法检查到的小肠盲区长度大约是4-6米,而恰恰在这段曲折的小肠盲区,就可能隐藏着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的根源!!而胶囊内镜专为检查小肠而设计,正好可以弥补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无法触及的盲区。

胶囊内镜的形态似一颗胶囊,它由一个微型摄像机、数字处理系统和无线收发系统等组成,受检者将胶囊内镜吞下的那一刻起,其内部的微型摄像机就以2秒/张的速度不断拍照,并同时将拍摄到的受检者消化道图像无线传送到体外接收器。

胶囊内镜的直径被设计地与人体小肠的内径相契合,可以保证它一旦进入小肠,就能随着小肠的蠕动向前逐步推进并拍摄图像,而不会出现胶囊移动过快、随意翻滚或卡顿等情况。

还需要指出的是,与插入式的胃肠镜相比,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疾患无痛、无创、安全、便捷。患者吞服胶囊内镜6—8小时之后,胶囊电池用尽,随大便排出体外,但内镜收集的几万张消化道照片,已经悄然传输至接收器中,接下来由医生回放、阅读这些照片,诊断病情,不少隐藏在小肠内的秘密由此而揭开,诊断不明的疑难杂症得以破解。

当然,胶囊内镜的应用也不是“百无禁忌”,它的使用有如下禁忌证:

1、经检查证实有消化道畸形、消化道梗阻、消化道穿孔、狭窄或瘘管者。

2、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者。

3、有严重吞咽因难者。

4、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的缺血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病疾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尤其暴发型者。

5、对高分子材料过敏者。

6、18岁以下、70岁以上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18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