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净通关于大肠的保健穴位,你的大肠需要保

时间:2018-6-29 11:24:5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大肠,六腑之一。大肠为传导之官,与脾胃同候。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大肠客寒积热、宿滞瘀积,或气虚津枯所致。临床表现多见大便异常,并可兼见肺脾症状。《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太平圣惠方》卷六;“寒则肠鸣泄利,食不消化,皮肤干燥。”“热则肠结胀满,善气喘咳,身面热,喉中噎。……大肠有宿滞,则发热寒栗如疟之状,秘涩不通。”《本草经疏》:“大肠实四证,便硬闭,肠风下血,属大肠湿热;脏毒,属血热;肠痈,属大肠实火。”“大肠虚四证,虚热便闭不通,属血虚津液不足;虚寒滑泄不禁,属气虚;肠鸣,属气虚,脱肛,属气虚兼有湿热。”治宜通导腑气、化滞消积、补气固涩等法。看完上述记录是不是感觉大肠很重要呢?下面咱们仔细解读下关于大肠保键的穴位,看看如何保养大肠。

大肠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出《脉经》。

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与髂嵴高点相平俯卧位取穴。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4、第5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4、第5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大肠俞的作用功效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骶髂关节炎,骶棘肌痉挛;消化系统疾病:肠炎,肠鸣、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梗阻,泄泻;外科系统疾病:阑尾炎,肠出血;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腰脊痛、坐骨神经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肾炎,淋病。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2、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局部酸胀,针感可向骶髂关节放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大肠俞穴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大肠俞穴时先将手搓热,然后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大肠俞穴6秒钟,如此重复10次。

大肠俞: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

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经常按揉大肠俞,有利于大肠健康,保持大便通畅。人体轻轻松松,没有有害物质的侵害,自然精神倍增。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治便秘。

配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主治腰脊强痛;

配小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

上巨虚穴

属足阳明胃经.出处:《千金翼方》.别名:巨虚上廉穴,上廉穴,巨虚穴,足上廉穴。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长伸肌、小腿骨间膜。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隐神经双重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到达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长伸肌。两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及伴行的腓深神经经过。

上巨虚穴位的作用功效

肠鸣泄泻、胃肠炎、腹痛胀满、痢疾、细菌性痢疾、便秘、膝胫酸痛、膝关节肿痛、下肢痿痹、脚气、急性肠炎、单纯性阑尾炎等。

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直刺1-1.5寸,局部酸胀。

艾条灸5-15分钟,上巨虚穴,艾炷灸3-7壮。

上巨虚。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巨虚上廉穴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上廉穴,指上部气血物质虚少、廉洁之意。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后的湿热浊气。

散热缩合后循胃经下行。

汇聚天部浊气冷降下行。

经常按摩上巨虚穴对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脚气,膝胫酸痛,下肢痿痹,及阑尾炎,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相关疾病十分有效果。

配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膝痛;

配天枢、曲池治疗细菌性痢疾;

配支沟、大肠俞主治便秘、泄痢脓血。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方子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71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