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之脘腹疼痛篇

时间:2018-6-28 11:24:0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心下曰脘,当剑突下,为胃所居,故称胃脘。脘以外的其余部分称为腹。痛是一种感觉,成人能准确叙述,婴幼儿不能表达,唯有啼哭和精神状态异常,临床需仔细观察。

西医认为脘腹痛是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胃肠及全身性疾病过程中。腹部九分法对判断腹痛所在脏腑有意义。

《素问·举痛论》专门论述包括腹痛在内的疼痛,更有“不通则痛”和“外引小络痛”之机制。推拿是中国古代治疗腹痛的主要方法。甲骨文之“拊”字及《内经》“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都是对推拿治疗腹痛的总结。

脘腹不同区域脏腑投影

沿肋弓下缘和两髂前上棘作水平连线,沿左、右乳中线作垂线,完成腹部九分法。

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右下腹: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左腰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

左上腹:脾、胃、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左下腹: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中腹(脐部):+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体的胃或横结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

及淋巴结、大网膜。

下腹: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或增大的子宫。

不通则痛是腹痛的共同病机。导致不通可以是宿食停积、粪便梗阻、寄生虫团块等压迫;可以是炎症充血与肿胀;可以因感受寒邪,寒主收引凝滞,外引小络,拘急挛缩而痛。各种原因均可致胃肠道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胃肠,中医称不荣则痛。其实,气血亏虚,血脉干涩,仍然不通。

(一)诊断要点

1.年长患儿能表述胃脘痛或腹痛。婴儿则表现为烦躁、啼哭或蜷缩。触摸脘腹部有异样点,如张力高、胀气、硬结,小儿啼哭、皱眉等。

2.血常规、大便常规和B超等可有阳性结果。

(二)鉴别诊断

急腹症多为剧烈脘腹疼痛,伴局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阑尾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胆道蛔虫右上腹墨菲点压痛及肌紧张;胰腺炎左上腹压痛。如腹胀、肠型或肿物,明显呕吐、大便不通、肠鸣音亢进者,多为嵌顿痴、粘连性肠梗阻、蝈虫、肠梗阻及肠套叠等。若腹痛持续,全腹压痛、肌紧张、腹胀、肠鸣音消失,多为腹膜炎。

通则不痛为腹痛的基本治法。推拿具有机械力学特征,具有通导之性,止痛作用明显。

(一)治法

(二)基本方

按揉一窝风与内关(各1~3分钟)

胆囊穴处置(寻找足三里与阳陵泉之间的压痛点,按揉1~3分钟)

腹部操作(分推腹阴阳20~30次;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各1~3分钟;找准脘腹压痛点,点揉1~3分钟。拿肚角左右各1~2次)

腰背部操作(掌揉脊柱两侧1~3分钟;从T,~L3,逐椎点揉脊柱正中线及膀胱经第一侧线,寻找异样点或压痛点;点揉压痛点1~3分钟。

方解:一窝风为小儿推拿镇痛要穴;内关为治疗心胸痛要穴;胆囊穴为外科镇痛要穴。三穴合用,镇痛效果佳。腹部操作,诊治合一,调理相关脏腑。腰背部操作,整脊而通络。全方远端取穴与近治作用结合,可用于各种急慢性腹痛。

(三)操作指南

1.传统运用内关穴,小儿推拿运用一窝风和拿肚角治腹痛。内关和一窝风宜同时点按左右手穴位,逐渐加力至最大忍受度,停留3-5秒,放开,再点按,或揉3点1。拿肚角时力度强,快拿快放,操作1~2次即可,不宜反复拿,如腹肌紧张不宜拿肚角。

2.胆囊穴对于急慢性腹痛都可试用,其穴在阳陵泉与足三里之间。先在其间缓缓推揉,各点比较,并双侧比较,寻找到的压痛点即为胆囊穴。操作方法同一窝风与内关穴。

3.腹部镇痛为推拿特色,先找准腹部压痛点,后在压痛点处指摩或掌摩1~2分钟;指揉或掌揉1~2分钟;点按至患儿最大忍受度时停留3~5秒,放开,再点按,约1分钟;在点按基础上振颤3~5秒,放开,再点按,再振,1~2分钟。要点为面积由大到小,最后局限于痛处,层次由浅入深,最后也局限于痛处。

4.点按脊柱两侧,确定压痛点。以掌根揉1分钟;点按10次左右;3揉1按1分钟;一手扶前胸,一手握拳轻叩压痛点数次;后以掌根横擦令热。

(四)辨证加减

1.寒痛以突然腹痛,或阵性发作,喜热熨,哭闹,面青,唇紫暗,手足冷,小便清,舌黯,苔白滑,指纹紫滞为特征。基本方重点按一窝风和拿肚角,加横擦胃俞令热,推上三关、揉外劳宫1~3分钟。

2.积滞痛以脘腹胀痛,拒按,不思乳食,伴呕吐、腹泻,腹痛欲便,便后痛减,烦躁啼哭,夜卧不安,舌苔白厚,脉滑,指纹滞为特征。基本方重点操作腹部,加揉板门1-3分钟,掐揉四横纹5~10遍,猿猴摘果10遍。

3.蛔虫痛以脐周疼痛,痛无定时,时作时止,痛时腹部硬结,时聚时散,散时不痛,患儿嬉戏如常,平时面黄肌瘦,或面斑流涎,喜食异物,大便下虫,舌暗,脉促,指纹滞为特征。如上腹部突发钻顶样痛,患儿满床翻滚,哭叫不停,汗出肢冷,面白或青,脉伏,为“蛔厥”。基本方重点操作胆囊穴,加点揉肝俞、胆俞、厥阴俞、天枢、神阙各1~3分钟。虫积部位操作见腹部压痛点。

4.虚证腹痛以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神疲倦怠,面白少华,手足欠温,乳食减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白,苔白,脉细,指纹色淡为特征。基本方加补脾经揉外劳、推上三关各1-3分钟,横擦胃俞令热。

1.《医学真传》:“通则不痛理也,然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通下方法很多,并非泻下;临床应根据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如驱虫、消炎、温熨化食、通便等。

2.推拿具有机械力学特性,其疏通作用直观,明确,是缓解脘腹疼痛的好方法,但疼痛局部本身肌紧张,压力较强,且拒按,推拿时应密切注意患儿表情,发现异常,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推拿,送医院救治。

3.忌食刺激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用餐习惯。

欢迎







































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
李从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71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