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为什么能作为中国定情花

时间:2020-8-7 14:45:4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年年给女朋友送玫瑰花

总被嫌没有创意

怎么才能又美又有价值

怎么才能用一束花

讲出令人星星眼的情话?

今年趁好时节

中国定情花芍药

了解一下?

自春到夏,人们都爱看花。过了立夏,二十四番花信风都吹过一遍,该开的花还是顾自开放。俗谚说:“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这时候最值得看的就是芍药了。说起芍药,它可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同学。

中国传统定情花的身世

芍药殿春而放,别名婪尾春。虽说节气上已经立夏,但春的尾巴还在很多地方流连,于是芍药被赋予了惜春饯春的味道。苏轼曾写过“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道出这个时节春花凋零、芍药尤盛的状貌。

饯别春光别有一番不舍之情,情意也就凝结在这花朵之上,于是人们也用芍药表达惜别的浓情。

▲西厢送别绘画/李英杰

芍药又名将离、离草。《韩诗外传》:“芍药,离草也。”崔豹《古今注》:“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故也。”

将离和当归,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名字。离别之时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半分,只好赠一只芍药,如同折柳挽留,那些深深浅浅的情意、百转千回的思绪,都被一朵花说尽。

若说到芍药定情,不可不提《诗经·国风·溱洧》:“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少男少女在春三月上巳相会,将离之时赠送芍药。

▲上巳男女相会

宋代朱熹《诗集传》解读说:“士女相与戏谑,且以芍药为赠,而结恩情之厚也。”虽然情人即将别离,但一只表达不舍的花朵也暗暗道出情深不改的话语,于是芍药从此也就与定情分不开了。

一只芍药,极尽秾丽,承载了情人间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缱绻情致。

“花相”芍药为啥不能当王?

中国人爱给一切美的东西取名,一个拟人词,把心中无尽的喜欢都倾入其中,对花也不例外。

今群芳中牡丹品评第一,芍药第二,

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人陆佃《埤雅》

历经千年,芍药“花相”的名号一直流传到今天。

这我们可就要为芍药鸣句不平了,明明和牡丹长得差不多,怎么就要屈居第二呢?这后面还有一段令芍药心酸的故事。

唐以前,花卉并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唐代是这个转变初发的时期。

《通志略》:“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为名也。牡丹晚出,唐始有闻。”就是说牡丹原本出现得晚,是依着芍药的名头才被人认识的。

不过这牡丹经历一场文化事故,倒是突然后来者居上,迅速蹿红,成为唐人争相赞颂的对象。

▲影视剧中的女皇武则天

相传唐时武则天冬月游赏后苑,命令百花齐开,而牡丹独迟,于是被贬至洛阳。牡丹这种不到花期不绽放的倔强,把“物生有候”的自然规律浓缩得很好,却被文人墨客看上,拿来作为不畏权势、傲骨守正的代表。

然自天后以来,

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矣。

王禹偁《芍药诗并序》

这不过是一场无甚道理的文化事件,芍药就从此输给了牡丹。后人,尤其爱品评花木的宋人对此颇有微词,也常找些由头为芍药翻身,但并未形成更大的潮流,一王一相的称号也就这么保留下来了。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湘云醉卧/截图出自86版《红楼梦》

所以《红楼梦》里,曹雪芹细细描绘娇憨率真的史湘云醉后卧在芍药茵里,“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都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香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此番旖旎烂漫,最令人难以忘怀。

芍药是常用中药之一,苦、酸、微寒,入肝脾经,临床应用范围甚广。

《神农本草经》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归纳其功用主要有四点:养肝补血、敛肝止血、治痢、止痛。

1养肝补血

芍药单用即可以养肝柔肝,因其酸故能入肝,因其苦故能泻肝之热。《药品正义》说“暂用之生肝”,确具只眼。

芍药配当归,则可和肝补血,因肝藏血,二药合用则养肝以补血,与黄芪、当归同用之直接补血有别。

芍药、当归、柴胡三药合用则养肝疏肝,养肝之体而助肝之用。

临床上若欲以补血为主,可用芍药、当归配伍地黄,阴津充而血易旺。

2敛肝止血

芍药味酸,能敛能泄,成无己谓“可成阴气而敛邪气”。

肝藏血,酸而敛之收之则可止血,临床上凡吐血、便血皆可用之。

《止园医话》曾载,芍药用于止血,用量一般应在一两以上。

回忆解放前在家乡滦县曾治一崔姓农民,男,40岁,呕吐鲜血,每吐量极大,动辄以“升斗”计,断为胃出血,投以旋覆花代赭石汤加芍药一两半,肉桂三分,一剂血即渐止。

此重用芍药敛肝以止血之故,稍佐肉桂,取桂能枯肝,使肝生发之力减弱,肝血自不妄行。

妇女血崩辨证属于脾不统血者,可在归脾汤中加用芍药一二两,往往可以收到止血效果。

3治痢

芍药味酸而苦,性寒,又善泻肝胆之热,因而常用以治痢,单用即有效果,洁古芍药汤用为主药。

一般经验,白痢用白芍,赤痢用赤芍,用量五钱左右。《伤寒论》黄芩汤治痢用芍药也是这个道理。

张璐谓“芍药能于土中泻木,为血痢必用之药,然须兼桂用之,方得敛中寓散之意。建中汤妙用人所不知,盖泄痢皆太阴之病,建中专主太阴腹痛也”。

但是,应分清病的寒热虚实。

泄泻之腹痛多由太阴之虚寒,芍药虽能补益太阴,而酸寒之性与脾寒不宜,是以小建中汤专治中虚腹泻,重用芍药而以桂枝温养,目的在建立中州元气,且能泄散阴寒。

如果是痢疾腹痛,则多湿热积滞,虽然也属于太阴失职,乏健运之力,而证是实热,宜清宜通,且宜破滞导浊以治,故不宜加桂。

张寿颐谓:“血痢腹痛,里急后重,欲下不下,更是一团火,深入血分,蕴结于大肠回转之间,非苦寒急下,荡涤邪秽不可,仅用芍药犹虞不及,枳朴硝黄、芩连槟柏皆所宜选......

岂有大实大热之病,而可杂以桂者,是误以建中治虚寒之例治湿热矣”。

此论最是精当,可补张璐之不足。

痢疾后遗症频为难治,痢久,肠道受损,大便总有隐血。曾治一小孩患此,予赤芍四钱配以炒黄连四分,服后很快得以痊愈。

根据芍药有治痢之功用,自创一方名清热止血汤,用以治疗慢性痢疾尚有效果,药用:芍药五钱、银花一两、黄连二钱、生地四钱,四味炒炭,既可止血又可解毒,且无滋腻留邪之弊。

4止痛

张元素谓“芍药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痛,夏月少加黄芩,恶寒加桂,此仲景神品药也”。

此以芍药是治腹痛主药。

邹澍谓“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同一满也,而芍药有去取之殊,何哉?芍药之用,在痛不在满,亦以满为阳,痛为阴耳”。

此以芍药为治痛要药。

二者虽已道出芍药主治,但言之不详。其实,芍药止痛治疼,以痉挛拘急疼痛为主。

所以,芍药甘草汤用芍药主治痉挛拘急疼痛诸证;柴胡疏肝饮用芍药可治胸胁疼痛诸证;《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芍药量最重,可用治妇女痛经等。

大凡拘急痉挛之痛,芍药皆能治之,又不限于腹痛一证。

伊藤芍药”是最受欢迎的芍药属园艺品种。

四个伊藤芍药黄色品种之一‘YellowCrown’。图片:Captain-tucker

从调味品到药物,再到人类竞相热爱的观赏花卉,芍药这种曾经流连于河岸的草花,因为人类的喜好而成为文化中的一粒明珠。这种野生于平原沃野的植物,从史前就与人类相伴。然而如今,平原上的野生芍药已经完全绝迹。只有在人迹罕至的草原上,还有大片像仙境一样的芍药,花朵硕大粉白、身姿绰约,悄然开放。

内蒙古的野生芍药,今天这样的景象已经不易见到。图片:余天一

希望人们不要再打扰野生芍药,让它们在最后的栖息地绽放吧。

中医健康咨询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87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