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18)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这个寒疝相对不重,是血虚营养不良,人体组织缺乏气血引起的,可能是在一些寒冷的气候环境下,有些拘急的感觉,除此外腹部没有明显胃肠痉挛的症状,以此区别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胁痛里急,与前面“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可以对比。 治疗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活血,生姜散寒,羊肉补精血,加强营养。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19)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这是大乌头蜜煎证,身疼痛,外有表证,用乌头桂枝汤,就是大乌头煎加桂枝汤。灸刺诸药不能治,刘渡舟先生的解释是:“此证表里皆寒而内外皆痛,故灸刺诸药不能治”。抵挡一般解释成非此药不能抵挡的意思。 后面煎服法有两点注意: 1.乌头剂量要足够,通过逐步增加的方法避免中毒。 .“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为用到足够计量时的轻微中毒症状。 . 其实本方加桂枝汤我认为是因为平时就有手足不仁的问题,这可以要参考《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同样有四肢冷的问题,本方为桂枝汤加乌头,当归四逆汤则为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与通草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20)我的看法与胡希恕先生一致,这段应该接着麻黄附子汤一节,是阐述温下法对应的脉相。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这是介绍什么是弦脉,弦脉是两种脉相的混合,一个是紧,按下去有抵抗力。另一个是数脉,两者一结合,指下的感觉就像绷紧的弓弦。“脉数弦者,当下其寒”;弦脉也有迟的,那个主虚寒。因为弦脉有紧像,浮紧的脉,是太阳伤寒的脉是不能下的,所以这里的数弦不浮,这是个阴中有阳的脉像,要使用下法祛寒结。“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紧与迟是阴脉,主虚寒,大是阳脉,胃这个地方有阴寒引起的宿食,所以心下坚。大而紧的这种脉像,是阳中有阴,也可以下。 弦主寒,冷了,身体蜷卧保持热量,筋脉收缩,所以脉有弦像,这个时候血液没有损失,按起来是有力的弦脉。如果同时出现数、大这种阳脉,包括前面麻黄附子汤一节有发热,说明人体正气不弱,正在试图驱除寒邪,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温下法祛寒。 附方《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见上)。这些症状是寒疝发作时的外在表现,用乌头汤治疗了寒疝,余症自然消失。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柴胡四两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个是外感引起,柴胡证有腹痛,如《伤寒论》中“邪高痛下”句,古人常以肝乘脾胃解释。柴胡桂枝汤太阳少阳双解,邪去腹痛自除。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杏仁二枚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这个是寒实引起的大便不通,腹痛。主要用巴豆这个热性的泻药,祛除大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