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妈妈几招在手,不惧小儿感冒妈妈的

时间:2017-12-15 19:26:0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作者:雨后拾果子

很多妈妈们都会问我,怎么果果这么听话让你推?我们家孩子就很不配合,一不配合我就不得不放弃。其实刚开始接触推拿的时候,姜医生给果果推,果果也是很抗拒不配合的。姜医生也不为所乱,继续托着果果的小手揉小天心穴位,神奇的是,用不了几分钟,果果便渐渐安静下来,停止了哭闹。后来姜医生告诉我,推拿本是一件令宝宝很舒服的事,配合小天心穴又有安神镇惊的作用,自然就会慢慢安静下来配合的。很多时候是手法和力道问题,这确实需要多练习,跟宝宝有耐心多磨合了。

我们的宝妈推拿公益群,定期邀请厘正堂的医生给宝妈们授课,教大家正确手法和施力方法,也会讲解常遇到的婴幼儿疾病护理知识。而其中,宝妈们兴趣度最高的,便是如何推拿护理小儿感冒。

群里有些妈妈们说,宝贝顽皮好动,喜欢在户外玩耍,有时候容易着凉。每次孩子一发烧,都让大人吃不消,护理太耗精力,宝贝还抗拒吃药。后来老师教给他们感冒的推拿基础方——解表术组。每次在宝贝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初期症状时,就及时给孩子用基础方推拿。妈妈们都说特别有效。感冒受寒初期,每次推拿完解表组的穴位,宝贝就能出汗,把寒气排解出来了,就不会发展成难缠的严重感冒阶段。

这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儿感冒的推拿护理手法。学推之前,提醒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推拿方向,很多穴位都是线性穴位,要区分开,是指尖推向指根还是指根推向指尖。因为补和清得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

张汉臣派小儿感冒推拿术组

注意:感冒推拿治疗有一个基础方,在这个基础上,根据症型的区分,增减穴位。

一、小儿感冒的基础推拿方——解表术组。包括:小天心穴,乙窝风穴,清天河水穴和清肺穴。

1

小天心

位置:在手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凹陷中,阴阳池交界处。

操作:令小儿掌心向上,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揉~次;。

作用:通窍散结,畅通经络,安神镇惊,清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的拘急或偏胜。

主治:感冒发热,神昏,烦躁不安,惊风,抽搐,癫痫,失眠,夜啼,一切眼疾,小便不利,疹痘欲出不透,解颅等症。

2

乙窝风

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说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3

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总筋)至肘横纹中点(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前臂及手腕,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并拢,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即自总筋穴推至曲泽穴,称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为补,唯独天河水向心推为清)。该穴常用清法,~次。

作用:清热除烦,镇惊,泻心火,利尿。

主治:外感发热,口渴,口干,烦躁,夜啼,睡眠不宁,口疮,重舌、木舌、伸舌、弄舌,痰喘,咳嗽,小便短涩等一切热症。

4

清肺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无名指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或来回推称为清肺经~次。

作用:宣肺止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主治:感冒,发热,咳喘,肺炎,肺虚,自汗,盗汗,便结等症。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二、风寒感冒:解表术组+分阴阳穴和外劳宫穴。

1

分阴阳穴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次。

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2

外劳宫穴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次。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说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三、症虚感冒:解表术组+补脾穴和二马穴。

症虚感冒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孩子体质比较弱,迁延反复型感冒。

1

补脾穴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一般用~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

二马穴

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次。

作用:补肾潜阳,引火归原,行气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小便闭塞,淋证,痰湿,咳喘,牙痛,睡时磨牙,久病体虚,夜啼,消干性啰音。

四、发热重的感冒:解表术组+补肾,清板门和分阴阳。

1

补肾穴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将小儿的小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由小儿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次。

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助神,纳气定喘,温下元,止虚火等。

主治:五更泻,遗尿,尿频,肾虚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软无力,先天不足。

2

清板门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次。

作用:清热凉血,止血除烦,消食化积,具有升降之功。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阴虚内热、疹痘潮热不退或疹痘后低热、烦躁不安、口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红肿、光面舌、苔厚等。

3

分阴阳穴

位置:在手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两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阴池穴。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自小天心穴向两侧分推,称分阴阳~次。

作用: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宝宝感冒,家长如何调护?

首先,要饮食均衡,多吃当季食品,不要吃油腻,油炸不易消化的或容易上火的食物,另外适当多补充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多吃润肺食物,推荐家长做银耳百合大枣鲜梨汤给宝宝喝。润肺止咳,尤其适合雾霾天导致的感冒咳嗽。

其次,穿衣要掌握四暖一凉原则。四暖是指手心,脚心,后背,肚子暖,一凉指宝宝的头凉。因为脑袋是宝贝主要的散热渠道。饮食和衣着方面,又回归到中医的护理理念“若想小儿安,留得三分饥与寒”。

再者,在感冒流行季节,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避免交叉感染。

学会用推拿护理孩子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疾病的苗头,可以在孩子身体刚刚出现不适的时候进行调理,依靠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将疾病消除在萌芽阶段。真的是大人宝宝都获益的事,赶紧学起来吧,妈妈的手是宝宝最好的医生。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大部分感冒为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滥用抗生素反而容易引起别的问题。家长们一定要谨慎!

作者简介

"雨后拾果子",人称“果妈”,理工科硕士,曾任知名企业管理层。后因女儿果果出生后被查出患有罕见病——庞贝氏症,辞职在家全心照顾女儿。治疗过程中,遇到诸多好心人捐赠帮助,尤其是著名儿科中医第三代传人——“厘正堂”创始人姜医生,无私教授推拿手法,为果果治疗,是女儿创造医学界奇迹的功臣,便正式拜师其门下。勤于学习的同时,建群无偿帮助其他妈妈们,推广推拿手法,指导大家用自己的手为孩子治疗保健,回馈社会。并坚持每天写“果果日记”,记录果果病情,给捐助人士汇报果果康复情况,持续发表于热心人士的个人







































白癫风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62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