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强的标志

时间:2017-12-17 13:35:1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中医经典

养生之道

膳食调理

国学文化

?五味学苑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藏精之脏,主管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等生理功能,范围和含义相对较广,我们经常听到的“肾虚”就属于中医概念。西医的肾脏概念是指位于脊柱两侧,一对蚕豆状、拳头大小的器官。正因为概念不同,肾脏健康的标准也不同。从中医角度说,以下5个标准能说明你的肾脏还算健康。   

听力清晰。中医院老年病中心教授李跃华指出,在中医理论中,耳朵的听觉功能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好听力就好。反之,当出现耳鸣、心烦、听力下降的症状时,可以多考虑肾阴虚。

  

皮肤有光彩。中医院杨力教授告诉记者,肾好,才能青春常驻,延缓衰老。肾不好,人容易显得苍老,皮肤会变得晦暗,肤色也会发生变化,眼眶发黑,眼袋明显。 

 

头发乌黑。肾藏精,其华在发,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其生机根本还在于肾,肾不好,头发会早发白、失去光泽,并且出现脱发。   骨骼强壮。中医认为,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肾气衰败会出现骨质疏松、腰酸背痛,甚至牙齿出现松动。 

记忆力好。肾精也养大脑。因此肾不好可能会出现经常忘事、反应迟钝等现象。从西医方面来讲,肾脏一旦出现问题就与肾炎、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直接挂钩,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下面四个标准可以初步判断肾脏的健康水平。   

尿液清澈泡沫少。若小便泡沫突然变多,长时间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若尿液颜色异常,呈浓茶色、酱油色或混浊如淘米水时,都应引起重视。另外,出现憋不住尿、小便疼的症状也应及时就诊。   

早起身体没有浮肿。肾脏是人体代谢水分的器官,肾不好,水分就会蓄积。医院肾科副主任医师付文静提醒,如果经常早起眼皮浮肿,或者双脚、双腿浮肿,都要考虑肾脏问题。   

精神十足。当肾功能出现问题时,身体里的废物残渣难以从尿液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没劲儿的感觉。   

血压正常。肾功能受损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而高血压又会加重肾脏损害。“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夜尿增多,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蛋白或双下肢水肿的问题时,说明肾脏已经受损。”付文静说,正常人偶尔出现乏力,不用担心,调整睡眠可能就会改善,但如果这个症状至少持续一个星期,医院检查。   

专家还特别提醒,保护肾脏要从生活方式入手,避免以下这些恶习,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摄入太多盐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导致血压升高,从而诱发肾病。   

经常憋尿。尿液在膀胱里时间长了会繁殖细菌,细菌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一旦炎症反复发作,会损害肾功能,大鱼大肉,爱喝啤酒。吃太多蛋白类食物,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大量饮酒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这些习惯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谢疾病,引发肾脏疾病。   

不爱喝水。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容易引发肾结石等,建议每天至少喝水1~毫升。要让肾脏远离伤害,除了杜绝以上生活恶习之外,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肾脏更容易出现问题,控制好血糖和血压非常重要。”

延伸阅读

猜猜腹痛有多少种中医方药疗法?导读

同样是腹痛但不同的人很可能采取不同的方药来治疗,实际上就是辨证论治,中医将腹痛分为多种证型来论治,您知道有多少种中医方药疗法治疗腹痛吗?本文将告诉您答案。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腹痛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可见于胃肠痉挛、急性肠炎、胆囊炎、胰腺炎、肠道蛔虫症、嵌顿疝早期、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盆腔炎等内科、外科及妇科的多种疾病,临床应结合病史、伴发症状、体征及腹部平片、B超、血常规、大便常规、血尿淀粉酶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龙祖宏教授认为,腹痛多因外感寒湿、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瘀血内阻及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脏腑气机不利,腹部经脉气血阻滞或失养所致。

本病因病因不同,病机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不相同。因此,临床应在辨明疼痛属寒、属热,属虚、属实,是气滞、血瘀,还是伤食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

寒痛:痛多拘急,腹鸣切痛,寒实可兼气逆呕吐,坚满急痛;虚寒则痛势绵绵。

热痛:多痛在脐腹,伴有便秘、喜饮冷等症。

虚痛:虚痛久作,痛势绵绵不休,可按、喜按。

实痛:实痛暴作,多有腹胀、呕逆、拒按等表现。

气滞痛:疼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伴嗳气、腹胀,排气后可暂减。

血瘀痛:疼痛不移,拒按,夜间加剧。

伤食痛:肠胃作痛,伴嗳腐吞酸,痛甚欲便,得便则减。

1.寒实腹痛

症状:腹痛较剧,大便不通,手足厥冷,苔白,脉弦紧。

2.虚寒腹痛

症状: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按之痛减,面色无华,神疲,畏寒,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3.实热腹痛

症状:腹满胀痛,拒按,潮热,大便秘结,口干引饮,手足濈然汗出,矢气频转,或下利清水,腹部作痛,按之硬满,便下臭秽,苔焦黄或黑,脉沉实有力。

4.气滞腹痛

症状:腹胀闷不舒,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嗳气则舒,情绪波动加重,脉弦。

5.血瘀腹痛

症状:少腹疼痛,痛处不移,舌质青紫,脉涩。

6.食滞腹痛

症状:脘腹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甚欲便,便后痛减,或大便不通,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疗当分寒、热、虚、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攻之,滞者疏之,积者散之。

1.寒实腹痛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处方:大黄附子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附子、细辛、枳实、苍术、陈皮。

加减:腹胀满者,可加厚朴、木香以加强行气导滞的作用;体虚而有积滞者,可用制大黄以缓其峻下之力;体虚较甚者,可加党参、当归补益气血;猝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口噤暴厥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

2.虚寒腹痛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白芍、延胡索、生姜、甘草、饴糖。

加减:失血虚羸不足,见腹中疼痛不止、少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进食者,属营血内虚,可在本方中加当归养血补虚。气虚自汗、短气困倦者,加黄芪益气固表敛汗。

阴寒内盛,见脘腹剧痛、呕不能食,甚者上冲皮起,按之似有头足,上下攻痛,不可触近,或腹中辘辘有声者,改用大建中汤温阳祛寒、降逆止痛。

肠鸣腹痛、喜按喜温、大便溏泄或秘结、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或迟缓者,为太阴寒痛,用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厥阴寒痛,见四肢厥冷、脉细欲绝者,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大肠虚寒,见冷积便秘腹痛者,用温脾汤温补脾胃并通下导滞。

3.实热腹痛

治法:清热通腑,攻下积滞。

处方: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延胡索。

加减:火郁腹痛,时作时止,按之有热感,其痛不减者,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连、白芍、郁金清热化痰;热厥腹痛,时作时止者,加川楝子泄热止痛;伤暑腹痛者,宜香薷散加生姜、木瓜、荷叶化湿和中。

4.气滞腹痛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处方: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白芍、枳实、苍术、厚朴、陈皮、乌药、甘草。

加减:少腹绞痛,腹痛胀满,肠鸣辘辘,排气则舒,或阴囊疝痛,苔白,脉弦者,用天台乌药散加减以行气止痛。

5.血瘀腹痛

治法:活血化瘀,活络止痛。

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加减:瘀血积于腹部,连及胁间刺痛者,用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赤芍、大黄活血行气;血蓄下焦,季肋、少腹胀满刺痛,大便色黑者,用手拈散加醋制大黄、桃仁、红花或用桃仁承气汤加苏木、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6.食滞腹痛

治法:消食导滞。

处方:枳术丸合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白术、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加减:胸腹痞满,下利,泄泻,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沉者,改用枳实导滞丸加减以消食导滞。

龙祖宏教授认为,腹痛除药物治疗外,还须注重预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寒温,避免外邪入侵。

(2)慎饮食,防止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生冷不洁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元气。

(3)调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

此外,本病在调护方面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如虚寒腹痛者,饮食应以甘温之味;食滞腹痛者,饮食则当节制;剧烈腹痛或疼痛不止者,应卧床休息,并加强护理与临床观察;伴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肢冷、脉微者尤应注意,谨防变端。

熬夜伤肝?一招教你护理你的“心肝宝贝”!

亲,上品姜粉、姜膏、艾条、温灸服、道地药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北京哪能治好女性白癜风
治白癜风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63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