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妊娠期健康2妊娠出现小腹痛需重视

时间:2020-11-23 14:49:1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妊娠期一切情况都需要尤其注意,在这之中需要对疼痛的出现尤其重视。若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称为“胞阻”,“妊娠小腹痛”。妊娠腹痛属于西医中先兆流产的症状之一。故妊娠期若出现了小腹疼痛,需要孕妇加以重视并及时就医。

《胎产心法》中有关于妊娠腹痛的论述:“如不时腹痛,名曰胎痛,有血虚、气滞二因,然血虚居多”。妊娠腹痛表现为妊娠期出现小腹部疼痛,程度不甚,以病势较缓的小腹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隐隐作痛,或小腹连及胁肋胀痛为多见。妊娠腹痛主要是由于气郁、血瘀、血虚、虚寒,导致胞脉、胞络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疼痛。其病在胞脉、胞络,尚未损伤胎元,但若病情严重者,则可影响胎元,发展为胎漏、胎动不安。

本病辨证主要根据腹痛性质,结合兼证及舌脉辨其虚实。

l血虚证:

症见妊娠时,觉小腹痛绵绵,按之痛减,头晕目眩,或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滑弱,为血虚之象。患者向来有血虚征象,在怀孕后,因全身气血下聚于胞宫养其胞胎,故全身气血愈虚,血虚则胞脉失养,不荣则痛,故小腹绵绵作痛。故治法宜养血止痛安胎,方药可选用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等养血补肾之药。

l气滞证:

症见妊娠时,觉小腹、胸胁胀痛,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常常叹气,不时呕吐酸水,或烦躁易怒。由于肝经绕阴器至少腹,上至胸胁,肝藏血,孕后气血下注胞宫滋养胞胎而肝血偏虚,肝失条达而气机不畅,气郁易化热化火;胞脉由于气血阻滞,故小腹胸胁或少腹胀痛。治法宜疏肝解郁,养血安胎。方药可选用逍遥散,随症加减。

l虚寒证:

症见妊娠期小腹冷痛,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患者面色白,怕冷,四肢凉,食欲不振而食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滑。治法宜暖宫止痛,养血安胎。可选胶艾汤加温肾助阳之药。

l血瘀证:

症见妊娠时小腹常感隐痛不适,或觉刺痛,痛有定处不移,或宿有症瘕,舌暗有瘀斑,脉弦滑。治法宜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方药可选用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桂枝茯苓丸温经通阳止痛,寿胎丸补肾益精、固摄冲任,两方合用,攻补兼施,邪去胎安。

妊娠腹痛为临床常见病,凡妊娠期间出现与妊娠有关的腹痛而无阴道出血者,都属于妊娠腹痛范围。其疼痛不局限于小腹,少腹疼痛亦多见,病势较缓且疼痛无规律,妇科检查子宫硬度无变化,病位在胞脉,未损及胎元。临证需与相似病尤其是异位妊娠鉴别。若失治或误治,则会变生胎漏、胎动不安,则可导致胎元离胞,发展为堕胎、小产。若腹痛较甚,尤其是少腹阵发性疼痛,腰酸或伴阴道少量出血者,应按胎动不安治疗。

孕期需要适当运动,以使气血通畅,使母儿健康;但也需避免过劳、持重、登高、剧烈运动,忌房事,并保持心情舒畅,情志调和,给胎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注意:以上诸方及治法请在正规执业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并依据患者情医院进行诊治。

参考书籍:《中医妇科学》《妇科学》

文案:李婧

编辑:李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zl/94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