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就是立春,气温回暖,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河流的坚冰犹在,但是厚厚的冰层下面,已经有了融化的迹象。岁月流转,大寒是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的节点,是酷寒的结束,也是新生的开始。 古籍记载:“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如此寒冷的天气,寒气可谓是“无孔不入”。大寒重在防寒保暖,如何做好防护保健呢? 今日大寒,健康坊特此为您带来一套“大寒养生指南”。 大寒养生三保四防 保护头颈部“头为诸阳之会”,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面部进行交接汇聚,是整个人阳气最旺盛的地方。 颈椎是人体的“要塞”,颈部充满血管,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头颈部位接近心脏,皮肤较薄,血管较粗,均是人体散热、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最先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 冬季出门可戴帽子、戴围巾并穿立领装,给头部保暖不仅能挡住寒风,也能防止头颈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感冒、头痛、颈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晚上最好不要洗头,洗完头也应立刻用毛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保护腰背部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 肾脏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腰部与背部相连,后背是人体“督脉”循行之处,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在天气好的时候,可经常背对太阳而晒,身体吸收到的阳气能最快运送到全身,全身都会舒适通达。 若是天气不好,也可在室内双手搓腰至发热,能促进腰背部血液循环,有强壮腰肾的功效。 保护腹部中医有云“背为阳,腹为阴”,腹部阳气最少,易让寒气入侵,也就容易受凉。 一旦腹部受凉,会引起胃脘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女性易出现痛经、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宫寒症状。 此外,肚脐位于腹部,对外部刺激最敏感,是万万不能受寒的。如果在室内衣着不多的时候,也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 还可以多按摩腹部来提高人体自身的驱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驱寒、固气、通阳。 防心肌梗塞气温下降尤须护心护脑,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因此,冬季应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室内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8℃至21℃,以防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难以适应,也容易诱发疾病。 防哮喘大寒时节气温较低,人体肺气较弱、肾阳渐衰,人体抵抗力较弱,便会让空气中的寒气侵袭呼吸系统,从而刺激哮喘发作。 防治哮喘首要是防寒保暖,重点在背部保暖。 肩背部有一风门穴,位置正对应两肺叶,对肺的影响非常大。 平时应适当按摩风池穴,每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哮喘最初也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预防感冒也能减少哮喘的发作几率。 防寒痹寒痹俗称冷风骨痛,这种骨痛逢寒加剧,遇热则痛减,是由于受寒令气血凝滞,受阻不通才会引起疼痛。 面对此症时应注重温经散寒,除用热水袋、电褥等保暖防寒之外,可服风湿骨痛丸。 防胃病胃病在冬季极易复发,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严重者会致胃溃疡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日常应注意胃部保暖,可多穿一件背心保护腹部;饮食上应少吃多餐,选择清淡温软等易消化的食物,戒除饮酒,防止胃病发作。 大寒时节的四个要点 中医认为,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脏”,肾为元气之根,藏命门之火,在大寒这个时期,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心肾阳气。因此,保护阳气是此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睡宜早 养精蓄锐藏阳气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为了顺应冬藏,人们在起居上也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则容易耗损阴精,伤及肾脏,甚至有折损寿命之虞。 动宜慢 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应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头宜暖 胸背足忌寒凉 大寒节气,易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血脉筋脉拘急,所以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 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 心宜平 节制喜怒晒太阳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频发的雾霾,常会让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 因此,此节气中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本文整理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