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经常运动的人开始运动不到15分钟就会感到腹痛,甚至有些人在急步快走中也会发生腹痛,休息一会儿自然好转。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大多数人在运动初期都会发生这种腹痛,运动医学称为“运动中腹痛”。从腹痛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胃肠痉挛1.多因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离运动时间过近或吃得过饱、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或因吃的是产气食物和不易消化食物(豆类、薯类、牛肉等)而发病。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多在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胀痛、严重者可产生绞痛。 2.运动训练安排不当(如空腹训练、胃酸分泌过多或吸入冷空气等),可能引起胃部痉挛。 (二)肝脾区疼痛运动有时可引起肝脾区疼痛,其原因如下:1.准备活动不足,开始速度过快,内脏器官活动与运动器官不相适应,在内脏器官功能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时就加大运动强度;特别是如果心肌收缩较差时,会引起搏动无力,大量的下腔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血液大量淤积在腹腔、肝和脾,而肝脏的门静脉无静脉瓣,连接门静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这种解剖结构的特点不但能造成肝部血液回流,更会发生肝、脾郁血性肿胀,使门静脉压力增高和肝脾被膜牵扯产生疼痛或胀痛。 2.呼吸节律紊乱。剧烈运动时,呼吸变得不均匀,没有节律,使呼吸变得表浅,频率过快,从而造成呼吸肌疲劳,甚至痉挛,而膈肌痉挛本身即可引起疼痛,又由于呼吸肌疲劳和痉挛减弱了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同时呼吸短浅,胸内压较高,也会妨碍下腔静脉的回流,也会造成肝、脾淤血性肿大或肝、脾被膜紧张而引起疼痛。 (三)腹直肌痉挛多在运动后发生,诊断容易,发生位置表浅,用手可触及腹直肌痉挛情况,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盐分丧失,水盐代谢失调所致。(四)腹部慢性疾病 运动者原有慢性阑尾炎、溃疡病、慢性盆腔炎或肠道寄生虫等,参加激烈活动时,由于受到振动和牵扯即可产生运动中疼痛,这种腹痛部位与原来病痛部位一致。 运动中腹痛的处理 运动发生腹痛时,一般只要降低速度,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分(或弯着腰跑一段),疼痛即可减轻,以致消失。如疼痛扔不能减轻,甚至反而加重,就应停止运动,口服十滴水或普鲁本辛(每次一片),针刺或用指点揉内关、足三里等穴,都能缓解腹痛,可以使用。若为腹直肌痉挛,则可进行局部按摩,做背抻动作拉和腹肌。如果上述措施均不见效,就应请医生处理。 运动中腹痛的预防 1.因腹内或腹外疾患所致的腹痛,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加强医务监督,定期做各项身体检查。慢性病,应坚持治疗。 2.锻炼要讲科学,运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并应合理安排膳食,饭后1-2小时才可参加剧烈运动,不吃冷饮和难以消化的食物。3.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合理,要由一般的慢的身体练习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直至把身体调节到与邀烈运动相适应的程度,再进行专项练习或比赛。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奏,失水较多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和盐。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