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 https://m-mip.39.net/czk/mipso_7375991.html 9月24日晚,珠海的黄先生一家吃了从水产市场买回来的海鳗鱼后,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医生说,是雪卡毒素中毒,这种毒素比河豚还要强倍,严重可能致死。 9月24日下午,黄先生在市场买了一条海鳗鱼,当晚家庭聚餐就把这条鱼吃掉了。结果没过多久,就有人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黄先生说,除了不吃鱼的小儿子,妻子、两个女儿、两名亲戚都中了招,医院。妻子因为吃了大块鱼腩,情况最为严重,目前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经医生检查,黄先生一家并不是患了急性肠胃炎,而是误食一种罕见的毒素——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鱼的头、内脏、生殖器官,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不易被胃酸破坏,高温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雪卡毒素的毒性。 珠海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总监黄建恩表示,“这是个偶发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海鳗鱼都有雪卡毒素,大家要吃这种野生的深海鱼,吃的个体不要太大,尽量不要超过2公斤以上的这种,因为深海大鱼会有风险。” 视频▼ 中毒的并非黄先生一家 近段时间 沿海地区常出现由于进食 海鱼(珊瑚鱼为主)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 波及人数较多 所以 为了你舌尖的安全 这些东西你要知道! ↓↓↓↓↓↓ 什么是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神经毒素,具有抑制钙离子作用,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倍,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毒性较高时食用有毒鱼肉g即能致死。 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鱼的头、内脏、生殖器官,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不易被胃酸破坏,高温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雪卡毒素的毒性。 为什么鱼类含有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种海洋藻类毒素,由有毒藻类产生。生活在珊瑚礁周围海域的许多原本无毒的鱼类摄入这类有毒藻类或其他浮游生物,造成雪卡毒素在鱼体内蓄积,并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体积越大的鱼类,聚集的毒素越多。 雪卡毒素属于获得性毒素,鱼体内含有雪卡毒素不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3~4月份繁殖季节,珊瑚鱼需要食物多,体态肥美,味道也最鲜美,而体内聚集的雪卡毒素也越多。 有超过多种鱼类可能蓄积雪卡毒素,海产市场和餐桌上常见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鱼类有石斑鱼(如西星斑、燕尾星斑、老虎斑、东星斑、苏眉)、梭鱼、黑鲈和真鲷等。含雪卡毒素的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养殖类鱼类少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报告。 临床表现 一般在进食后2~10小时出现临床症状,病程可持续2~3周,可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部分患者有特症性的温度感觉倒错表现。 一般轻度中毒可出现口腔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主要为水样便)以及知觉麻痹或运动麻痹; 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肌肉痉挛渐至运动神经麻痹,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征性温度感觉倒错表现为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则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急救措施为迅速清除已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等,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在3~4月份(生殖期)进食珊瑚鱼。避免进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鱼,因为鱼体越大,毒素含量越高。避免进食深海珊瑚鱼的头及内脏(如肝、肠及卵巢),这些部位带毒素较多。 2.外购珊瑚鱼等深海鱼类最好放养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体外后再食用,可减少中毒机会。 3.曾有过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个月内应避免食用海鱼。 来源:珠海FDA(ZHUHAIFDA)、广东公共DV现场(GDGGDVXC) 热门文章 好消息!三乡公安办证厅国庆期间不打烊! 扩散!三乡又一大波单位招聘,报名就在这几天! 三乡古鹤这12间厂房统统要拆掉,出什么事了? 10月1日,想在三乡登记结婚,需要这样预约! 厉害了我的乡,一大波高球旋风,席卷三乡! 好犀利!三乡这小学刚又获一项省级殊荣,全市仅此一家! 封条可不能随便撕,后果很严重!分分钟被行拘! 市委书记陈旭东到三乡、板芙调研后,三乡今天开了一个会,关系到未来发展! 注意!本周日起,城桂公路施工3个月!去城区记得提前出门或绕行 明年起,三乡这七类小作坊没办这个证不准经营,抓紧办! 三乡公开招聘事业编人员,赶紧看! 重磅!三乡发生的这件大事,可能关乎每位街坊,快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