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4岁 主诉:出现腹痛、腹泻6天(脐周持续性绞痛,腹泻呈黄色水样便、无粘液,伴有恶心、呕吐),反复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抽搐1天(发作间期意识正常,整个发作过程中无肢体偏瘫、无口角歪斜、无视力障碍、无发热)。既往有多关节疼痛。 现病史:无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T-spot(-),结核抗体(-),肿瘤七项(-),血清肿瘤相关物质.1↑,寄生虫全套(-)。脑脊液检查:测压mmH2O,脑脊液稍带黄绿色,潘氏实验(+),细胞总数:16×/L↑,白细胞数:8×/L↑,脑脊液细胞学示细胞数高度增加,以淋巴细胞和激活型淋巴细胞为主,少量激活单核细胞。墨汁染色(-),EB病毒DNA检测:5.80E+03IU/ml↑,pANCA(-),cANCA(-),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1:80,颗粒+胞浆颗粒型),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抗体(-)。 超声:无 CT/MRI扫描:盆腔CT提示1.胃及部分肠壁显示模糊、腹腔网膜结构显示紊乱、双侧肾周筋膜增厚;2.左侧附件区可疑高密度结节影;3.腹盆腔区积液。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局部感染。 查体:脐周压痛、无反跳痛,余(-)。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D 解析:该病例在CT图像上,可见双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密度稍减低影,以颞枕叶为著,右侧额、顶叶片状低密度影,双侧脑室未见扩张,也未见明显变窄,故D为错误答案,A、B、C正确。 问题二在提供就诊时MRI平扫及增强图像上,下列关于病灶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 A病变累及双侧大脑半球皮层区 B双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区较对称分布的等、稍长T1、长T2信号影 C增强扫描可见脑实质内多发斑点状、小结节状强化影 D增强扫描可见脑实质边缘脑沟内多发斑点状、小结节状强化影 答案解读:C 解析:该病例在MRI平扫可见双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区较对称分布的等、稍长T1、长T2信号影,故A、B为正确答案;增强扫描可见脑实质边缘脑沟内多发斑点状、小结节状强化影,故C错,D正确。 问题三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表现,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B狼疮性脑病 C多发性硬化 D结核性脑炎 答案解读:B 解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ds-DNA抗体阳性、抗ANA抗体阳性、尿蛋白阳性、多关节疼痛、胸腹腔积液);狼疮性脑病;狼疮性肾炎。加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患者情况明显好转。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出现腹痛、腹泻,反复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抽搐症状,并且有多关节疼痛、胸腹腔积液及实验室检查:抗ds-DNA抗体阳性、抗ANA抗体阳性、尿蛋白阳性;就诊时影像表现为双侧额顶枕颞叶皮层区的较对称分布的CT上呈低密度,MRI上呈等、稍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多发脑皮质边缘脑沟区的斑点状、小结节状明显强化影,给予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患者情况明显好转,复查头颅MRI,发现双侧脑皮质区异常信号影较前明显减少、缩小。同时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细菌培养及风湿系列检查各项阴性;结核分支杆菌检测阴性,综合以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脑病。 鉴别诊断(1)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影像表现多以颅底脑池及邻近脑裂区脑膜增厚、强化,并可见颅内多发的小结节状强化影,可累及视神经等。身体其他部位可有活动性结核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生化检查异常,结核分支杆菌检测可为阳性。而狼疮性脑病不会出现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正常,影像表现累及颅底脑池区脑膜较少见,可与之鉴别。 (2)病毒性脑炎起病急,之前可有病毒感染病史,影像表现病变多见于双侧颞叶,常累及岛叶和扣带回,呈翼状分布,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微强化。脑脊液生化检查异常。而狼疮性脑病累及脑白质多为深部脑白质受累,且脑脊液生化检查正常,可与之鉴别。 (3)多发性硬化临床以亚急性发作为主,常有发作、缓解、进展的反复交替特点。以多发为主,病灶多位于脑室周围室管膜下白质区、脑干区,可波及视神经,增强扫描病灶可见强化或不强化,常常出现同一患者部分病灶明显强化,部分病灶不强化的发作、缓解、进展的交替表现。 病例供稿:第三医院放射科张磊 专家点评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影像表现为双侧额顶枕颞叶皮层区的较对称分布的密度减低区,MRI上呈等、稍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多发脑皮质边缘脑沟区的斑点状、小结节状明显强化影,激素治疗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复查头颅MRI,发现病变较前明显减少、缩小,结合临床化验室检查,诊断为狼疮性脑病不困难。本例狼疮性脑病需要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等鉴别。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等,表现为皮层下区多发的腔隙性梗死,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核性脑膜炎多表现为颅底脑池及邻近脑裂区脑膜增厚、强化,并可见颅内多发的小结节状强化影,身体其他部位可有活动性结核表现;病毒性脑炎病变多见于双侧颞叶,累及岛叶和扣带回,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微强化;多发性硬化常有发作、缓解、进展的反复交替特点。以多发为主,病灶多位于脑室周围室管膜下白质区、脑干区,可波及视神经,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强化,慢性期病灶不强化;以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与狼疮性脑病相鉴别。 点评专家:第三医院放射科张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