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张某,男,6岁,体重20千克,于年3月20日以咳嗽、发热4天到我院就诊。 患儿曾在当地村卫生室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注射液、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2天,症状一度减轻,但仍有发热、咳嗽、口干,遂来我院。刻见:咳嗽频作,气粗,声音嘶哑,咯痰不爽,痰液黏稠,口渴,鼻流涕色白,身热。查体温38.4摄氏度,脉搏96次/分钟,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升,淋巴细胞计数:5×/升。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测定:12毫克/升。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痰鸣音。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 中医诊断:咳嗽(风热犯肺证)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抗病毒治疗。 方药:一、桑菊感冒颗粒。一次1袋,一日3次。 二、利巴韦林注射液毫克,配制0.9%氯化钠注射液毫升,静脉缓慢滴注,每日2次。 第一次治疗后患儿出现哭闹不止约3小时,考虑是否属于药物不良反应,暂停服桑菊感冒颗粒。第二天上午患儿静脉输液20分钟后出现腹部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热敷则减,大便异常,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等症状,随后出现大便如水样,皮肤弹性减弱,拟诊为轻度脱水。恐发生亡阴亡阳之险证,立即停止利巴韦林静脉滴注,采用等渗性脱水用1/2含钠液毫升静脉输入,输液速度是先快后慢。腹部热敷,腹痛症状缓解,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次日守方巩固治疗,腹痛、腹泻消失。 患儿在正常用药时,出现腹疼、腹泻等不良反应。由于该不良反应难以预测,且现有的利巴韦林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栏未有注明,故笔者作一简要报道,供同行参考。 (医院) 牛凤景杨锋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