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解读,小建中汤

时间:2018-6-21 4:53:1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小建中汤

王某(我四叔)素有“胃炎,心脏病”,每次发病必须住院心悸心跳才能控制。这次因感冒引发旧疾,感心跳心烦,医院较远,很是着急。我试着用中医给他治疗。记得《伤寒论》[1]中有:“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遂与大剂小建中汤服之,服后一小时许,腹中雷鸣,汗出满身,心跳心烦嘎然而止,感冒亦愈。又照方服药数剂,自己感到旧病好了许多,住院次数减少了。

歌诀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组成用量

桂枝9g,甘草6g,大枣6枚,芍药18g,生姜9g,胶饴30g。

功用主治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方义

本证多由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治疗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加减化裁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

禁忌

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让小孩喜欢吃饭的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用于不喜吃饭、伤食的小孩效果最好。厌食小孩常喜冷饮,脾阳多虚,通过补益脾阳,促进胃肠功能,促进食欲,效果很好。尤其用了麦芽糖,小孩喜欢吃,并不认为是吃药。

小建中汤用途极广,按《伤寒杂病论》原文有: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阳脉涩"是气血不足,"阴脉弦"是有少阳气郁,容易木郁乘土,使"腹中急痛",小建中汤多见效,“差”在《伤寒杂病论》是治愈的意思,“不差”就是没效果,这时要再改小柴胡汤,说明邪气更深,已进入少阳经的半表半里)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原有虚劳病又出现少腹里急,心跳,流鼻血。腹中痛是体内有寒,梦失精也属虚劳,咽干口燥,是肺部津液虚,手足烦热是胃津液缺少而产生虚热,用小建中汤主要是为了补津液,觉不能用白虎汤来去热,否则胃液更失)

“妇人腹中诸病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小建中汤亦主之”。(妇人是指有瘀血,引起腹中病痛者,女性多见)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病人平时气血两虚,外感后里气更加虚衰,心脏失的养症状突出,出现了"心中悸而烦"。用小建中汤温中(脾胃)补虚、补益气血,来养心神、养心脏。)

小建中汤虽然适应性广,但仲景先师提醒:“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呕家即平常易呕吐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中方剂剂量请咨询专业医师

END

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







































白癜风医院长沙哪家好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by/71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