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工作生活压力大,节奏快,饮食无节,一不小心就便秘,一便秘就不会那么好改善,久而久之便秘就会更加严重。所以一旦出现了便秘就应尽早改善过来。那怎么样才知道自己便秘了?便秘都有什么症状呢? 便秘的定义 1.西医定义: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症,以排便次数减少(1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此或2-3天才大便一次)、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出困难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者,属慢性便秘。 2.中医定义: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证。便秘多因大肠积热、气滞、寒凝或气血阴阳亏虚而使肠道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便秘的中医分型 1、热秘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2、气秘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或便而不爽,暧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 3、冷秘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4、气虚秘症状: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青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 5、血虚秘症状: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甲色淡。舌淡,脉细涩。 6、阳虚秘症状:表现为大便干或不干、排解困难,小便清长,伴面色?白、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7、阴虚秘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穴位按压调治便秘 按压穴位解秘,既可由他人帮助,亦可自我操作,具有简单易学、使用方便、作用确实的特点,介绍一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按压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中腹部,肚脐向左右各三指宽处,左右各一个。站立位、坐位、仰卧位均可,在排便前10分钟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两侧天枢穴,使指按处有酸胀或疼痛感,按压由轻到重,持续3~5分钟。 有调理胃肠、降气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所有便秘。 点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处。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或中指点揉中脘穴,持续约1分钟。 有健脾和胃、调理中焦、降逆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所有便秘。 按揉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在脐下3寸,前正中线上。仰卧位,用一手拇指(或中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左右。 有益气通便的作用,适用于气虚秘。 按揉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坐位,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有益肾助阳,强腰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体虚便秘,尤其适用于中老年各种便秘。 按揉支沟穴 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空隙处。坐位或仰卧位,用对侧拇指按揉支沟穴,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持续约1分钟。 有宣通气机,促使津液畅通,大肠传导功能复常的作用,适用于实秘,尤其以热秘、气秘最为适宜。 按揉三阴交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坐于床上,双膝微曲,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对侧三阴交穴,轻轻揉动,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 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作用,适用于血虚秘、阴虚秘。 按揉内庭穴 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坐于床上,双膝微曲,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内庭穴,轻轻揉动,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 有清泻胃火的作用,适用于热秘,尤其适用于年轻人或体质壮实者因过食酒肉辛辣所致的便秘。 揉搓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不包括足趾)前三分之一凹陷处。盘腿坐于床上,用两拇指揉搓两足心涌泉穴,朝足趾方向来回搓,各次。 有滋补肾精、调补五脏、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各类虚性便秘,特别适用于阴虚秘。 预防调护 1、注意饮食的调理,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无度。 2每早按时登厕,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 如以上方法不能缓解便秘的情况,请及时就医,通过中药针灸进一步调治。 出诊时间: 海运仓:星期二、四全天、星期日上下午 酒仙桥:星期三、六上下午、星期一下午晚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