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陷谷穴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痢

时间:2021-11-9 16:10:5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出自《灵枢》,足阳明胃经的第34个穴位。该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要治疗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出处:《灵枢·本输》:"注于陷谷。"

读音:Xiàngǔ。

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2、胃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

附注:足阳明经所注为"输",俞穴,属木。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行内庭穴,风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输送胃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陷谷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陷谷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缓解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痢、面目浮肿、目赤痛、疝气、足背肿痛等

输送胃经气血。

陷谷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陷谷穴配陷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缓解治疗卒面肿。

陷谷穴直刺0.5-1寸。

陷谷穴艾条灸5-10分钟,陷谷穴艾炷灸3-5壮。

有第二跖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

面目浮肿,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ygeiv.com/fthl/123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