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424854.html 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孩子积食,积食虽然不是大的病痛,但是不舒服的感觉一直都存在,并且长期积食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01 什么是积食?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02 如何判断宝宝积食? 小儿有口气,是积食; 大便臭,有积食; 如果发烧手、肚子后背温差很大是积食; 吃太多,呕吐过可能是; 刚开始拉稀臭、放屁臭、大便颜色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可能是; 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 有没出现脸蛋发红,一边偏烫,可能还有手心脚心偏烫,可能是积食; 食欲不正常不想吃东西,也可能表现的吃不饱样子的话也可能是积食; 晚上睡觉不安,哭闹,还有磨牙的也可能是积食; 严重的嗓子、扁桃体、咽喉发炎是积食了; 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过后可能还要痛。 03 小儿积食推拿方法 01黄蜂出洞 大家要记住黄蜂出洞是小儿推拿的开势手法,也是一个复式手法,一共是6个手法,整个复式手法需要总共做3~5次。每一个手法也有具体的次数,具体是:掐心经9次、揉内劳宫9次、捣小天心30次、掐总筋3次、分推阴阳3次、点按阳池阴池3次。 02清补脾 清补脾是大拇指侧面,手法是来回做,一分钟做次。 03清胃经 清胃经一般是做次,如果一岁以上的孩子有腹胀、呕吐的情况,可以做~次。 04清大肠 清大肠同样是食指侧面向外做直线清法。 05掐揉板门 板门是脾胃之门,小宝宝有积食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 06运八卦 运八卦是通三焦的,积食、感冒的宝宝都要运八卦。注意,图中动作是方便大家看清楚放慢了速度,实际操作中需要做快速运法。 07一窝风 如果宝宝积食的情况下,腹部受凉带有腹痛情况,就可以揉一窝风。宝宝积食有白色的苔,就加一窝风给宝宝散寒,如果积食引起睡眠不好,就重捣小天心;如果积食引起小便黄,就清小肠;积食引起内热就清天河水。 08内关 伸臂仰掌,腕横纹上2寸(以患者的手量)两筋之间。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09头面四大法 头面四大手法常用于治疗小儿轻度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10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11小横纹 消法代表,善消食导滞。用于腹痛、肚胀等。平时可日常保健用,久推能健胃,增进食欲。2、可清泻郁热,治疗脾胃热结或食积化热之烦躁、发热、口疮等。 12点揉中脘穴 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等症 13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有一系列的动作,大致分为摩腹、揉腹、推腹、荡腹、拿捏肚角等动作。 14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用揉法在足三里穴反复揉,以足三里穴产生轻微的酸胀疼痛为宜。 15点揉胆囊穴 缓解积食引起的腹痛。 16背部手法 背部按摩手法我们讲过几次了,就不赘述了。 17下推七节骨 3~5分钟,通便。 18拿肩颈 给宝宝放松一下。 04 视频教程戳这里 文字版的看不懂?没有关系,我们有视频教程。下面2种方式,都可以领取哦! 1、 2、表单点击“阅读原文”填写名单,就能领取哦! END 关于小魔女的课:主讲母婴喂养、小儿推拿、产后康复、骨盆修复、乳腺保养、腹直肌修复、健康管理师、金牌月嫂等。让你成为有幸福力的妈妈。 注: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